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能够回应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想的挑战,化解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所趋,同时也能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回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又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还需进一步提炼提升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精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概括与总结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完整体系,深入探究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时代的发展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凝聚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治国理政之中,这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的又一重要标志。在中央领导集体中,社会大众对习近平的治国理念、执政方针、政策推动等方面极为关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治国理念上也有着同样深刻的意义,本文针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价值、相互融合及文化意蕴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从历史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从实践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始终。从历史维度看,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的战略演进。从价值维度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目标的价值追求。从国际对比看,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治理过程的实践方案。具体而言,应坚定不移以共同富裕引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生实践,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基础,实现持续式的共同富裕。同时,应恪守以人民中心的善治发展要义,实现全员式的共同富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围绕动态演进的民生建设,落实渐进式共同富裕和全方位共同富裕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为根本目标,构建起了丰富的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同时在坚持人民主体、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实现中国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及实践性、创新性。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为当代世界国家治理思想发展提供了中国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文艺上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关于文艺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鲜明品格和中国特色;通过对文艺的地位、作用、人民性、批评标准等的论述,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体现出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逻辑蕴含着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思维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治国理政奋斗目标的民族复兴论是逻辑起点,治国理政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时代主题论是逻辑主题,治国理政发展指导思想的发展理念论是逻辑枢纽,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论是逻辑核,治国理政总体布局的五位一体论是逻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军兴军论是在军事领域的逻辑延伸,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论是在外交领域的逻辑拓展。  相似文献   

8.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三苏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苏文化及其家国情怀作了充分肯定。对苏轼治理西湖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确实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决策的科学性、强大的执行力是取得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而“无所愧怍”的初心、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今天的从政者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因此,从苏轼治理西湖“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但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融合     
融合在2014年成为了一种现实,也是时尚。互联网与打车的融合,互联网与阅读的融合,互联网与购物更紧密的融合,"互联"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形态。在文化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称"孔子思想裨益当代治国理政""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政论话语是指习近平围绕治国理政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讲话、接受的访谈、撰写文章所用的话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论话语以其鲜明的话语价值指向、独特的话语组合模式、形象的话语表达实践形成别具一格的"习式话语"风格。本文阐释了习近平政治话语的内涵特色、逻辑成因、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中国官方主流话语创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分析习近平用典的当代价值,探究习近平用典的现实意义,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治国理政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民族性以科学性作为前提和基础,将实现通俗化、彰显民族性作为理论科学性的目标和要求。理性思辨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时代特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话语表达中蕴含的中国风格是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民族性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接地气”,需要与中国的文化土壤科学对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观为指导,进一步加以凝练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融合     
融合在2014年成为了一种现实,也是时尚.互联网与打车的融合,互联网与阅读的融合,互联网与购物更紧密的融合,“互联”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形态. 在文化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称“孔子思想裨益当代治国理政”“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治国理政是执政党治理国家和管理政务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能力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具体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贯彻和落实治国理政"三新"的主阵地,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南,坚持"四个服务"宗旨,深刻理解治国理政"三新"内涵,科学认识治国理政当前面临的新态势,努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中央治国理政"三新"思想化为青年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的用典是他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和善于创新的体现,是他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习近平的用典进行解读,获得的思维启示和思想指导是多方面的。在原则上,它蕴含着方向性、中心性、创新性、逻辑性等价值指向;在内容上,它涵盖了理想信念、法治与廉政文化、立德修身、生态文明、爱国主义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在方法上,它突出了榜样示范法、问题导向的破解利益诉求法、强化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教育话语赋能法、以情化人法等方法。深挖中华文化经典的时代价值,提升它们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底蕴,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视域,最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稳步向前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既遵循客观规律又紧贴中国实际,既着力顶层设计又注重整体协同发力,重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意蕴.  相似文献   

18.
人民至上话语逻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表达最鲜明和系统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至上话语逻辑的坚持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始终。在“为谁说”的话语主体上,马克思主义崇高价值理想从整体规划到具体描摹的延展,聚焦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价值;在“说什么”的话语内容上,党对人的关切从人的出场到人的发展的实践展开,凸显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主题;在“怎么说”的话语考量上,党对人民话语的把握从话语认知到话语传播的构建,完善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形式;在“怎么做”的话语要求上,党对人民话语的总体把握从价值之“是”到价值之“态”的提升,深化了党治国理政的话语实践。当前,全面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话语逻辑,对于总结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提升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水平,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做出的科学选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价值标准.十九大报告是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处处凸显人民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实践的终极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依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准确性、主体性、学以致用等基本原则,提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的路径,即通过“因势而新进教材”“因人而化进课堂”“因时而进进头脑”,来提升“三进”工作的效率和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