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在《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相当部分学生觉得哲学课抽象枯燥、晦涩难懂。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课堂教学缺乏生活的味道,缺乏真正的哲学味道。因此,《生活与哲学》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悟、运用哲学知识,寻求生活的"哲学味";让学生在哲学学习中回归生活,理解生活,体会哲学的"生活味"。"诱"——诱发哲学兴趣哲学是兴趣之学,柏拉图发现哲学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于是一把火烧掉了自己之前的作品,开始专心研究哲  相似文献   

2.
<正>《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文,因为文体的特殊性,所以我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上也作了一些特别的尝试,希望学生可以借此品味出文言文的独特味道。课堂上,我依次出示《夸父逐日》文本的不同呈现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都是发亮的,每一个学生的嘴巴都是笑咧着的。他们在享受朗读学习带  相似文献   

3.
陈淑英 《教育》2009,(5):52-52
发表在《中国青年》2008年第.23期的一篇文章《大农民安金磊》深深地吸引了我,此文对教学有一定启迪。特别是安金磊的种田哲学,让我反复地咀嚼,越嚼越有味道!  相似文献   

4.
发表在《中国青年》2008年第23期的一篇文章《大农民安金磊》深深地吸引了我,此文对教学有一定启迪。特别是安金磊的种田哲学,让我反复地咀嚼,越嚼越有味道!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真谛是实现哲学知识的习得、哲学智慧的升华,培育学生的哲学思维与素养,成就哲学意蕴。但是,当前灌输式教学盛行,导致学生缺乏哲学价值信仰。教师必须清晰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本质和特征,探究其哲学意蘊的生成策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追问意识、思辨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哲学课堂成为学生哲学智慧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一、哲学素养: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具备哲学素养,才能  相似文献   

6.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7.
<正>"哲者,智慧也"。《生活与哲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哲学命题和哲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哲学智慧。"转知为智"是哲学课程教学的永恒追求。然而,在当下的教学中,高中哲学课程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育、课堂容量过大思考时间不足、功利性课堂评价多发展性评价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督促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哲学课程回归哲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由于其理论性和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平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哲学课堂上的教学,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四点经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每一门课程都因其课程性质而具有独特味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课堂味道十足,让人如坐春风、心旷神怡,而另一些课堂索然无味,致使课程性质凸显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应具备以下五种"味道"——一、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味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生活而服务,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与哲学》摈弃了《哲学常识》注重学科本位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繁琐、偏难等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因素,批判地吸收了《哲学常识》编写体例和课程资源开发上的优点,特别是整合、提炼、升华了《哲学常识》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组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成功经验,将高中哲学课程改革推向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郑建福 《考试周刊》2014,(30):129-130
正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突出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相连,不可割裂,强调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与哲学》要突出生活与哲学的密切关系,以一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素材,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生活与哲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1.由该学科的特点决定高中《生活与哲学》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的精彩在于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有机统一;在于课程价值的有效实现程度;在于学生真正地在学、在思考、在内化,形成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在考验教师的同时,也在考验学生,毕竟哲学这两个字眼,会让人感觉深奥而难以亲近。教师应让哲学课堂更接地气,让学生感受到哲学就来源于生活:当你仰望星空思考时,哲学的火花正在迸发;当你俯瞰群山沉思时,哲学的思维不再缥缈;当你静坐深思时,哲学其实就在你身边。笔  相似文献   

13.
美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中学美术教育是生活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将美术课程教育生活化.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生活化的创作和实践,让美术知识从课堂走进生活,特别是本土课程资源和校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树立生活美术观的思想,让其在生活的同时体验和创造美术带来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从知识体系角度说,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之后,把学生带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知识逻辑结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单元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这样的教材呈现顺序开展教学,学生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框题的学习中对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行为》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学开放性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有效地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品德与行为》课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我的具体做法为:开放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主动探究;开放评价方法,让学生乐于践行。一、开放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品德与行为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课…  相似文献   

16.
王萍 《学子》2013,(2):27-28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正>哲学,是一门让人不断追问和反思的学问。每完成一次《生活与哲学》教学,我都要做一次例行反思,思考"思想政治课堂"园地对于学生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追问学生"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是什么""哲学课堂留给了自己什么",算是自己对"人为何而存在"以及"人应当期望点什么"的问答。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在其著作《拆掉思维里的墙》中谈到一段著名的祷告词:"上帝,请赐予我一颗平静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请赐予我无限勇气,去改变我有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体悟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哲学课堂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进而理解、领会和运用哲学道理。笔者试结合《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等实践构建体悟课堂,让哲学真正成为"爱智之学",实现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学生智慧生长。一、构建时评课堂,把哲理评出来国内外重大时政是政治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政治课堂或者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时事讲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许多诗歌在唯美的诗意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果在《生活与哲学》课堂中能巧用这一古老文学体裁,可以使枯燥的哲理在美的欣赏中自然而然沁入学生的心灵,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哲学课堂上运用诗歌开展教学的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既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终点。在教学“家乡”板块的内容时,我就很注重从学生的身边选取材料,从我们可爱的南通这一地域资源上去做文章,以“美丽南通,我的家”为主题,让课堂充满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