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民族国情是重要国情之一。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设置了"促进民族团结"一框,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民族国情,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本文是基于课程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思考。一、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问题:下图反映的是什么艺术表演?在我区有没有这样的表演?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P48-5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索、整理资料,探究性地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教学难点】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孩子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  相似文献   

4.
1.对我国民族原则和新型民族关系认识不足【例题】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A.友爱、团结、互助B.平等、和睦、互助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D.平等、团结、互助【剖析】此题易误选C。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为了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我国制定了处理民族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孩子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热点材料】2018年12月10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西体育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汪洋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知识链接】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1《简称歌》。【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正确读好《简称歌》并熟读成诵。2.知道简称分别代表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3.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运用简称。【教学重难点】1.通过微课视频学习,能正确读好《简称歌》并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语文第三册第7课《萝卜青菜》。【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看图片使学生认识生活中每天会吃的萝卜、青菜、白菜。2.情感目标:引导他们要多吃蔬菜,做个不挑食、不偏食的好孩子。3.能力目标:能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认知、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锻炼学生精细动作。【教学过程】一、游戏铺垫,组织教学1.木头人游戏: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看看谁是木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课前准备】每人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采蜜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之以趣(一)课前游戏,体验黑暗请同学们做一做,闭眼听写一句话: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用一句话说说写字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内容】"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框内容。通过感受我国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了解、探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析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与感受基本经济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增强爱党爱国情感。【设计理念】培养21世纪中国公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课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品质。【教学流程】课前游戏1.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名。随故事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寓言故事和一般故事一样吗?一、导入新课1.让我们走进故事长廊,默读138页导语,画出学习本组课文的要求。2.这节课,先学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目标】选择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趣"事,学习把童年"趣"事记叙具体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2.怎样将童年趣事具体记叙。【课前准备】1.相关课件,《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2.学生搜集童年趣事。【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这首歌大家熟悉吗?同学们正处在童年阶段,跟着唱唱吧。一、谈话入课,欣赏童年生活影集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回味童年生活,学习怎样  相似文献   

13.
<正>【使用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4课第3框。【课标要求】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现实生活处处有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形成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个性品质。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参与竞争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竞争的含义,了解竞争的分类;多角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具体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系统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二)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分析】本框是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第一框。本框内容在第5课的三框节中处于起始位置,构成后两框的逻辑前提。设计的依据是新课标"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子女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和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认识代沟,学会有效沟通,理解、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后两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思想和方法铺垫。【过程探究】一、课前设计:音乐鉴赏,情绪铺垫  相似文献   

16.
<正>【适用年级】五年级。【设计理念】吕叔湘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课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制作书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熟练掌握Word中设置页面大小和页边距大小的方法;熟练设置图形填充效果,并能准确操作;根据制作的需要,恰当地调整图形叠放的顺序,把所学的电脑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高对民族团结意义的认识,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学具"这一任务驱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正确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学具"的设计、切拼、包装等活动,沟通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他们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