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一词也由此产生。其实,中华传统国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堪称人类文化精品。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本文所说的传统国学,是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孔子在录》等启蒙国学经典及中华古典诗词。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国学素材的分类1.爱国爱乡篇。如《三字经》‘‘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朱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思想教化的载体。通过阅读和理解国学经典,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思想熏陶,培养积极向上、有道德情操的人格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国学经典作为重要的教材内容,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南教育》2013,(1):42-43
<正>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没有任何一段时期,国学经典被这样重视过。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之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国学经典之中的糟粕与负面教育因素,却不容忽视。因而,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没有任何一段时期,国学经典被这样重视过。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之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国学经典之中的糟粕与负面教育因素,却不容忽视。因而,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略的国学经典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教师开始重视国学经典教学。教师在做好基本的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讲授的教学工作中讲授国学经典,可以将国学经典的内涵等融入基础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本文将基于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探讨语文课堂应该如何做好国学经典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这些经典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将国学经典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做法有:引国学经典名句,实施感恩教育;讲国学经典故事,加强诚信教育;借国学经典名篇,融入意志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动,不少学生淡化、漠视了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一、扩展阅读范围,诵读国学经典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古代国学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我校开展了国学实验项目,在开设国学诵读课的基础上,重视学科渗透。在音乐课上,学生和着音乐吟唱国学经典;在研究课上,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上,学生边诵读古诗,边想象意境,为一首首古诗配上趣味盎然的图画……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陷入了思考:能不能让国学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一、用国学评述时政【教学片断】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时政小故事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对于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国学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及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人文精神。因此,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小学生国学经典的教育。本文通过情景化教学、趣味化教学、结合生活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设想《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要让学生亲之爱之,着实有一定的难度。这篇教学设计,以庄子的"死亡哲学"为切入口组文,选择荒诞性较强的三则故事,引导学生挖掘庄子故事背后的"无为"思想,并通过比同较异的方式,联系社会热点,进一步助力学生内化这种思想。本设计力求以活动拉近学生与经典之间的距离,发展提升其高阶思维,并进一步实现文化认同的目标。因此,本课整合篇目有《鼓盆而歌》《庄子将死》《见空骷髅》。课时安排2课时。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堂实践呼唤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内心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国学经典阅读是大有可为的。《论语》教学作为高中语文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程之一,能否真正让国学经典教学《论语》从"走近"学生到真正"走进"学生,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学热"兴起以来,不少区域要求教师将"国学经典教育"引进课堂、纳入教学安排,要求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质。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因为繁复的常规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往往很难落实国学经典教学任务,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以"读·悟"法为指导,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国学经典教育局面,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作为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添加国学经典元素已经是个重要命题。作为农村小学来说,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际,将国学经典教学巧妙渗透、适度融入,以便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学经典熏陶。一、注重日常诵读,强化学生语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  相似文献   

17.
王蓉 《学周刊C版》2023,(15):118-120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的魅力,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了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个人素养得到发展,让语文教学回归经典,厚植人文底蕴。文章先分析了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最为精华部分之一,在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十分有助于强化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便形成文化自信,并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巩固。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国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认识国学、学习国学、感悟国学。本文将就农村小学国学的教育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学经典。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开展经典文化学习活动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中华经典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以及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国学,国魂之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季羡林老先生说,持之以恒地对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会潜移默化地使文化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里慢慢播撒开来,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最终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让国学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国学经典浸润学生思想与心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国学资源博大精深,如何高效利用是一门学问。可学习姚立霞同志,将国学贯穿课前时政评述、课中材料展示、课后兴趣读物;抑或效仿马春霖同志,从权威典籍入手,将四书五经等与教材有机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