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作为影响力施加的行为和过程,包括观点的分享、意见的达成和责任的分担。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同样是教育者施加其影响力的行为和过程,包括视界的融合、知识的建构和任务(作业)的完成。师生之间正是由于视界的融合而彼此获得成就感,师生从对方那里获得思想的资源,获得"知"并形成"识",实现着知识的建构,通过作业的完成而形成种种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巩固所建构起来的知识,并对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2.
论师生互动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无效的。师生交往和互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引起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建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学这一活动过程的重新思考。教学目的应由单纯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教学过程由“生活的预备”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向意义建构、生命体验的视界融合过程;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向多元性、非确定性;教学主体关系由教师绝对权威转向师生对话合作;教学评价由整齐划一转向异质多样。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活动,基于此,高中生综合性作业实验在为师生提供实践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将综合性作业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通过促师生实践反思,通过“主客体评价模式”的推行而得以实施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对话主题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题各自方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对话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性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操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获得既是学生积极地将外部的客观知识内化为主观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的客观意义的过程,又是学习者主动探索,创生新意义的过程,还是学生与教材文本、教师、同学开展对话,进行多视界融合的过程。确立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对于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悟”会的。因此,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等活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促使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任务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的再现。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非仅为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是有效地完成高校外语教学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回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经验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开、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种的感召.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画龙点睛的引导。在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创设情景,唤起学习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领头雁”。要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校长就必须带出一个有战斗力、有影响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肯奉献的师资队伍。而要做到这些,除了要靠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以及校长的权力影响之外,还要靠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谓非权力影响力是指那些不靠上级任命而靠校长本人的身份和威望而产生的影响力。它是校长自身的素质和行为形成的。主要包括品格素质、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有人称之为“自然影响力”。那么,作为一名校长,如何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当下高等教育的困境并不在于知识广博的欠缺,而在于如何让外缘性知识经由返身和反身的双重建构后,内化为具有认知意义的主体性的知识,并让此知识在返归于生活世界中获得创生。知识从返身到反身的四重建构路径为视界融合之重构、形上抽象之重构、知识反身批判之重构、主体反身改造之重构。  相似文献   

17.
一是加强各模块内容的渗透和综合。按照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课程不再是预先设定好的内容,而应当是一种师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要通过师生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课程要能充分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应该考虑知识的不确定性,鼓励个体化的、富于创造性地课堂行为,以达到在“对话”中的发现、改造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是“双减”政策切实落地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传统作业现状,结合五年级语文作业布置计划表的研究实践,探索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的策略:明确作业体系建构的知识度原则,践行作业体系建构的设计策略,实现“教学—作业—评价”融合的一体化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
沈健 《电大教学》2002,(3):47-51
“AT”作为认识中介是主客二元的“过渡”与“融合”的“中间环节”和“中间阶段”,是主体参与“教”与“学”视界融合的中介机制。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中介“AT”参与,其运作范式在学生方面有接受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思维建构性参与、元认知性参与;在教师方面有策略引导性参与、方法启悟性参与、情感激活性参与、人格平等性参与。以“AT”为中介环节教学双边互动的结构是一个纵横多棱的拓朴结构,以情境性、交互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征推动教学双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20.
信任不仅能使师生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能使师生的教学动机结构和水平、教学文化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信任的视界里,“承诺兑现”、“未来生成”、“批判反思”等教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彰显,信任使那些以知识和能力为取向的教学获得生动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