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竞技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节的要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竞技运动比赛中,教练员应根据赛前、赛中、赛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规律,比赛进程对运动员心理与技能发挥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适时、有效地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控工作,夺取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铅球项目是一项不仅要求运动员身体高大,还要有良好的速度爆发力、有较好的协调性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否保持心理稳定和动作的正确性发挥,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技术外,对比赛心理承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技术、技能和素质的训练基础上遵循田径比赛的客观规律和铅球比赛中运动员复杂的心理变化特征,科学地抓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对提高专项成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散打队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是决定队员运动技术发挥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在训练中合理科学的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在比赛中正确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比赛结束后消除心理障碍和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蹦床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那么究竟是什么才是决定比赛发挥的最总重要因素呢?有人说是动作难度,但比赛时候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往往稳定性好的运动员大赛成绩更优秀。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稳定性的保证。因此对蹦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从而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在参赛前,由于比赛竞争激烈,情势多变,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从而影响自己比赛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取得。因此,运动员在赛前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比赛取得良好成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比赛中调节自身的竞技状态是高水平运动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标枪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来调整竞技状态对比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它制约着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标枪比赛中经常会有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时技术表现、训练成绩都很好,一旦比赛就会心理紧张,发生脸色苍白,身体僵硬,动作变慢,技术变形等现象,造成比赛发挥失常。如何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7.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更正     
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很多,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赛模式,对手的水平、运动员所承担的任务对其心理的压力,以及运动员心理的承受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往往渴望与强手竞争,在比赛中敢于拼博,他们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则对比赛、尤其是与强手同场比赛表现恐惧心理。这些运动员往往由于紧张的心理状态而发挥失常,技术变形。因此、优秀运动员的选材中充分考虑其心理特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文 《贵州体育科技》2004,(4):67-68,66
射击比赛中,射击运动员水平的发挥70%以上由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所决定,也就是说,在射击运动员水平相当、条件相同的比赛中,谁的心理素质占优势,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射击运动员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运用正确的思维与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全面提高综合竞技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网球比赛是对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运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除战术运用得当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发挥也是制胜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几个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Skating     
Technical evaluation in the sport of figure ska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bjective marking system. Figure skating judges are responsible for quickly and accurately discerning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elements as well as assigning a score to the overall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a performance. Traditionally, overall placement marks are assigned for the entire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landing of a jump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elements of a skater's program. Therefore, our aims were to identify the biomechanical variables that contribute to technical success in executing landings and to establish whether landings rated as biomechanically optimal are also awarded high technical merit scores by judges. Ten nationally ranked competitive figure skaters were asked to execute on‐ice, double and triple revolution jumps and to try to land the jumps void of technical faults within a calibrated space. Data were collected at 60 Hz using standard three‐dimensional videography. Data reduction was done using the APAS system (Ariel Dynamics Inc). Concurrently, videotapes were viewed and evaluated by 42 accredited judges to determine the perceived technical quality of the landing performances. Judges were asked to evaluate the landing phase of each jump against a landing criteria document. A comparative criteri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an assessment of excellence in landing performances through both empirical and subjective analyses.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were twofold: a biomechanical profile of on‐ice landings was obtained, and on‐ice jump landing strategies rated by empirical evaluation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judge's perceptions of the same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12.
Figure Sk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riple (T) and quadruple (Q) toe‐loop figure skating jumps and quantify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jump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coaches that will assist them in teaching quadruple toe‐loops to elite figure skaters. High‐speed video was taken during men's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sessions at the 2002 Salt Lake City Winter Olympics; three‐dimensional analyses of selected triple and quadruple jumps were comple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iple and quadruple toe‐loops was an increase in rotational velocity in the air. Additionally, increased vertical velocity at take‐off and subsequent time in the air were also observed. Three main conclusions were developed: 1) The timing of rotation of the hips and shoulders was different for quadruple toe‐loops compared to triples with the differences being observed before toe‐pick; 2) Increases in rotational velocity occurred primarily as a result of the skaters assuming different body positions from take‐off through landing which resulted in tighter rotating positions for longer durations of the jump; 3) Greater vertical velocity was gained during the propulsive phase due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legs during the press off the ice.  相似文献   

13.
速度轮滑是速度滑冰衍生出来的运动项目,速度滑冰将速度轮滑作为夏季非冰期陆地训练辅助专项训练手段,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训练相辅相成.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技术差异性较大,体现在众多方面,差异主要源于二者器材与场地的不同以及滑跑速度的差异.清楚了解二者之间的普遍性和关键性差异,将有助于训练过程中采用正确技术和避免出现负效应,合理安排二者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优势互补,减少负面技术迁移,促进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新裁判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丁丁 《冰雪运动》2007,29(5):90-96
1概要“国际滑冰联盟单人、双人、冰舞和队列滑裁判系统”(以下简称“新裁判系统”)在2004年6月被“国际滑冰联盟”(以下简称国际滑联)代表大会上得到认可,这个创新的系统成为了确保成功举办2004/2005及此后各赛季全部国际滑联赛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04/2005赛季及随后的各个赛季中,所有国际滑联赛事均成功应用了新裁判系统,甚至在一些国际赛事和会员协会的国内赛事中,该系统也得到了使用。在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成年花样滑冰大奖赛系列赛等所有国际滑联主要赛事中,国际滑联使用了一套带有“运动员比赛录像实时回放”(以下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冰上弯道滑跑和陆上模拟训练肌肉用力特征的对比研究,为提高陆上训练的专项性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奥运冠军张虹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技术采集冰上与陆上肌电参数,从做功的主要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方面,对弯道滑跑肌肉用力特征及陆上模拟训练的专项性进行分析。结果:张虹胫骨前肌和股前肌群是冰上支撑阶段的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自收腿起至着冰止,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股前肌群着冰前处于激活状态,收腿阶段灭活;胫骨前肌激活程度屈过程大于伸过程,股前肌群激活程度伸过程大于屈过程;陆上模拟肌肉用力特征与专项有一定差异,但对股前肌群有较好的训练作用。结论:冰陆间肌电的差异是由于支撑条件与方式不同引起的,根据专项技术的特殊需求,对训练器材进行适当改造和对训练细节进行完善,可进一步加强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对运动员所具备的各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年的少儿速滑、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工作实践,为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论述了少儿速滑、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选材的步骤和方法、选材的原则,分析了选材测试的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技术等各项选材指标的测试结果,并进行了选材测试结果的评价与分析,及时发现和总结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探索科学选材的规律和方法。经试训预测判断选拔的队员是否真正适合速滑、短道速滑运动,经科学选材推荐的一些尖子运动员在各级教练指导下,陆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刘锋  董新伟  陈言 《冰雪运动》2007,29(6):35-37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能够学习轮滑后滑的学生并不多,但如何教授学生后滑却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参考专业书籍对直道前滑和后滑动作方法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对比的方法总结出"后滑的方法与前滑基本相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轮滑前滑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学习后滑过程中,在课堂上通过对比前滑和后滑过程中的侧蹬、收腿、摆动脚着地几个阶段摆动脚和支撑脚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形态,让学生明白在初学后滑时除注意要将身体重心放在侧蹬脚的侧后方外,重点掌握摆动脚和支撑脚之间的"内八字→外八字→内八字"这样一个基本形态变化过程,为轮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国内外轮滑工具原始发明与现代轮滑与轮滑装备工程技术的融合发展的状况,着重对速度轮滑装备的轮滑鞋、服装、训练器械等内涵关键技术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轮滑鞋的轴承、滑轮内轮辐、滑轮外缘橡胶、滑轮架、服装、训练器械是通过本身的技术性能特征来实现技术的目标。提出轮滑装备器材的先进技术为比赛竞争者创造了优势条件;轮滑装备器材的发展创新既促进轮滑运动水平的提高,也创造了商品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链;装备技术的使用者和产业者与跨学科技术融合,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者。  相似文献   

19.
花样滑冰运动中不仅体现着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同时反映着人类在追求自由,挑战极限,完善生活质量,提高审美能力方面的积极心理境界,也是传承冰雪体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探讨花样滑冰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文化特征,二是经济价值,三是文化同化作用。这三方面共同呈现出花样滑冰的金字塔文化特点,共同构成了花样滑冰运动的文化内涵,为促进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广泛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晋  程丽丽  詹英 《冰雪运动》2009,31(6):77-80
新型速滑冰刀自问世以来在世界速滑运动项目上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应用,为在我国普通高校速滑教学中广泛应用提供了创新背景、基础和前景。通过新型速滑冰刀对提高运动成绩的相关资料和我国对新型速滑冰刀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速滑器材的变革对高校速滑教学改革、体育教师从事速滑课教学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对速滑课的感知、体育观念培养和创新素质提高的多方面意义与影响,并对普通高校速滑课应用新型速滑器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充分解析,旨在为普通高等学校速滑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