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被纳入整个政治社会化体系.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的组织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实践活动的介入等途径推动政治社会化.其作用表现在:培养了社会精英;增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技能,扩大了政治参与面.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边区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如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国家观念等,引起了根据地内乡村一系列社会意识的变迁,对今天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中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税费时代的到来使农民从沉重的税费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政治参与成为可能.目前,农民主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村民自治,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提高.这种提高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觉醒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利益主体多元化促使农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然而,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参与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如:农民的政治参与具有被动性、带有功利性、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偏多等.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的华北农民,政治感觉麻木,参与意识淡薄,对国事极其冷漠。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农民"国"的意识升华,参与意识空前高涨,牺牲奉献精神凸显。战争与革命的社会现实,中共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是农民政治意识嬗变的主要原因。农民政治意识的嬗变,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巩固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治、经济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为农民主体意识觉醒创造了条件,农民主体意识觉醒在民主政治意识、市场主体意识和道德转变等方面的觉醒表现尤为显著.但是,还需要深化改革,使农民主体意识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军峰 《红领巾》2005,(4):38-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它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充分行使参与民主政治和共同管理民主政府的权利,而且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巩固、建设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政治参与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并呈良好发展态势,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水平不断提高,但离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受经济、制度、文化、组织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为此,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需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素质,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加强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农民民主意识;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重视民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给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农村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应该围绕帮助农民了解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确立“以农为本”的服务思想,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等方面进行,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公民意识的普遍薄弱严重制约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从根本上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现象的情况下,平等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具体而言,平等有助于维护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保证社会成员在交往中保持心理平衡,并具有较为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从整体上保持对既有社会制度、政治权威的认同,维护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稳定;同时,平等是民主的基础和保障,平等的任何发展势必推动民主新的飞跃,从而促进政治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exploration in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refugee youth on the relations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Tracing the geopolitical relations of authoritarian and democratic forms of governing we demonstrate the manner in which these political forms are socio-historically interdependent yet appear as politically distinct, which we understand as an ideological form of consciousness. Expanding out from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conducted with refugee youth from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who arrived in Canada to resettle, our analysis attempts to go deeper than that simply creating space for the voices of refugee youth. Instead, we want to theorise from the data to reconceptualis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jects that have been named as democratisation or youth at-risk. The conscious reproduction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as distinct political forms requires that refugee youth learn to live in and act upon their world through an ideological mode of consciousness that furthers the relations of global capitalism and encourages young people to align their aspirations with neoliberalism. We, therefore, aim to reorient theorisations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and in doing so, challenge the forms of consciousness and praxis that arise from the bourgeois regime of political rights.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自主性参与不足;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的形式与渠道单一;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不高,非制度化参与增多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物质条件相对薄弱与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传统文化消极层面的制约。协商民主能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比选举民主更有利于公民实质性政治参与;协商民主作为横向结构因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扬的公益性精神使得第三部门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标志和精神制高点。在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促进政治参与的有序和高效方面;在一般逻辑序列上影响和推动政治发展进程方面;在彰显公民权利意识,提升公民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在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推进治理模式由国家统治向社会自治的转变方面;在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等诸方面,第三部门发挥着其他力量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而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力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民主制度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其实践过程中,不足和缺陷亦随之产生,如"多数暴政"、投票悖论、政治成本过高、民主意识缺失等。为避免民主制度的缺陷,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应提高民众素质,培养其政治理性;确立司法独立,提高司法地位;完善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寻求代议制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契合;合理规制投票机制;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长本位”、崇尚“礼治”、“权力本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越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由家长本位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和子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广义上的政治文化包括实体性政治文化和观念性政治文化,人民政协制度作为实体政治文化,其确立和不断完善体现着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建设,是政治文化建设最大的成果。作为观念性政治文化,人民政协在增进政治认同、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宪政意识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