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对象:参加全国少年篮球比赛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的502名少年运动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法、捺取指纹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皮纹特征(1)各型指纹分布:少年篮球运动员指纹以箕型纹(L)最多,斗型纹(W)次之,弓型纹(A)最少。篮球运动员双箕斗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高达40.94%的少年篮球运动员具有双箕斗。在诸种纹型中以双箕斗的结构最为复杂,研究认为它与人的智力高低、体质强弱、运动能力的优劣等有密切关系。(2)总指嵴线数(TFRC):统计表明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施皮尔伯格的《特质──状态焦虑调查》,对参加全国重点业余体校篮球比赛的97名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焦虑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与普通少年在特质焦虑上有明显差异;少年篮球运动员赛后的状态焦虑水平受比赛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打基础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将制约着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通过训练实践,总结出培养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四个途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中跑动距离的探讨●王晓成篮球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必须跑得快,跳得高,有力量,有速度耐力,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自如地运用高难度的快速技术和战术。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教学训练工作,是我国培育未来优秀运动员的重要一环。如何掌握少年篮球运动员在...  相似文献   

5.
初级篮球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促进队员间的团队合作,倡导公平比赛的理念,发展运动员的基本篮球技能.教会少年运动员正确的投篮技术至关重要,考虑到少年运动员的身高和力量,刚开始学习投篮,应使用小一点的篮球和低一点的球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南北区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体前屈、立定跳远和3/4场冲刺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中,北区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优于南区.而在1 min仰卧起坐、单脚助跑摸高、双摇跳绳、肩回环、15m×13折返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中,南区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优于北区.南区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在全场综合运球上篮、5步后退投篮、全场攻防模拟3项指标中均高于北区,而在限制区滑步这一项中,北区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优于南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采用"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自我谈话"心理训练方法,来提高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全国U15少年女子篮球比赛12支省地代表队参赛运动员为样本,对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基本技术进行测试和评价,了解我国现今女子篮球后备运动员的大致状况,比较各支代表队在相关测试指标上的差距,分析结果可供制定我国女子篮球发展战略,为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选材和制定选材方法及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部分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人格因素测试结果研究得出女子篮球运动员与全国成人女子在16种人格特征比较中有多项存在着显著差异,反映了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女子篮球运动员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高,希望成就超过普通人;运动健将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有5种人格特征存在差异,其中,稳定性、恃强性等因素差异显著,运动健将具有比赛所必需的人格心理优势;成为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多年努力,最佳运动年龄阶段在23~27岁。  相似文献   

10.
少年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形成和培养,涉及到心理、生理和训练手段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入认识和理解与球感相关的诸多要素,准确地掌握少年篮球运动员球感形成和培养的内在规律,科学地把握球感训练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少年篮球运动员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为他们日后篮球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及访谈、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法对东北地区青年男篮运动员的认知心理结构及评价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为:①青年男篮运动员的认知心理特征可以通过14项典型指标描述;②青年男篮运动员的认知心理结构由八个因子组成;③制定了青年男篮运动员认知心理特征典型指标的单项评价标准;④制定了青年男篮运动员认知心理综合发展水平和认知心理发展均衡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有利于发现青年男篮运动员在认知心理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使教练员易于把握运动员的认知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约翰逊篮球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文·约翰逊是篮球史最伟大的明星,被誉为篮球场上的“魔术师”,他的精彩表演为篮球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对其杰出的篮球意识及全面的基本技术作一评析,以供年轻运动员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英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104-106,117
文章通过对中关篮球运动员身高的比较发现:我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家男篮,但我国CBA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却低于美国NBA篮球运动员。在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篮球运动根据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在实践中贯彻“快速、灵活、准确”的指导方针。“以小打大”的训练指导思想,是1981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即“杭州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篮球运动三十多年发展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少儿男子(小学组)9支学校篮球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共计11项,进行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经因子分析提取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优先发展特征分别是:体重、小腿长、大腿长、小臂长、足长、腕长。2)对决定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5个因子为因变量,以训练年限为自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随着训练年数的增加,小腿长度、大腿长度、足长、腕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的发展优于上肢;而体重和小臂长度具有不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轮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轮椅篮球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普通肢体残疾人,男子轮椅篮球运动员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子轮椅篮球运动员,已婚轮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未婚轮椅篮球运动员,轮椅篮球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轮椅篮球训练时间短的运动员,说明参加轮椅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残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素质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篮球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在身体机能方面,篮球专项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篮球专项男、女大学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握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协调性的专项训练,从而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总体健康状况,也为提高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篮球、手球、足球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大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与差异,为运动训练以及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篮球、足球、手球二级以上专业运动员,均为男性,身高、体重、年龄和运动年限无明显差异,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测试及比较分析.结果:篮球组与手球组腹下脂肪比率、基础代谢、肥胖程度、BMI以及细胞液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篮球组与足球组之间下肢和腹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差异性(P<0.05),胸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手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之间肥胖程度、BMI、细胞液和基础代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上下肢力量方面篮球运动员与手球和足球运动员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球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BMI、细胞量、蛋白质、无机盐、细胞液方面都明显高于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在力量方面比较占据优势;足球运动员身材相对较小,在体脂比率、BMI以及上下肢力量方面低于篮球和手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对NBA、CBA队员的年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BA队员与NBA队员平均年龄存在着显著差异,并指出年龄在现代篮球竞技中的意义,为中国男篮迅速赶超世界强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联赛准备期中损伤特征的研究,为有效控制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备战2018-2019年WCBA联赛的14名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sRPE监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通过跟踪调查记录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分析训练负荷对损伤的影响。结果: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慢性损伤率为100%,非接触性急性损伤高于接触性急性损伤,健将级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P=0.020);sRPE与基于Polar心率带的训练负荷得分(r=0.644,P=0.000)有显著性强相关;以中等负荷组(491~590 AU)为参照,低负荷组(98~490 AU)损伤风险有所降低(OR=0.912),而高负荷组(591~676 AU)的损伤风险(OR=2.174)和极高负荷组(677~1 219 AU)的损伤风险(OR=1.692)有所增大,其中高负荷组的损伤风险显著性上升(P=0.040)。结论: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普遍患有慢性损伤,好发非接触性损伤,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足踝部和腰部为主;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明显更高;中等负荷的训练课下运动员有较低的损伤风险,但减少负荷并不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相反增大负荷会使损伤风险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大负荷时损伤风险又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供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Wingate各项指标、MAOD值以及VO2max等对篮球运动员的供能特征进行研究,以同年龄段普通中学业余田径队员作为对照,结果为:篮球运动员的PK值大于同年龄段普通中学业余田径队员,说明该项目更多动用的是ATP-CP系统;而MP值及MAOD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乳酸能系统的供能在该项目的能量代谢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此外,篮球运动员VO2max低于同年龄段业余田径队员,这可能与项目特点以及评价指标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