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校园管理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是要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既包括干净整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又包括文明礼貌、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校园管理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管理,学  相似文献   

2.
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和输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后勤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在肩负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也肩负着服务育人的重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每天除了在教室上课、在公寓休息外,活动最集中、最主要的场所就是食堂,因此,食堂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就成为后勤服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在他的专著《人类之治》一书中运用了一个精彩的类比: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这就是著名的“泡菜理论”。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除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外,还需要环境育人。校园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陶冶人、启示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如果学校在酿造“泡菜汁”时注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泡菜”的味道一定不错。那么我们应怎样酿造“泡菜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使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生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和输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后勤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在肩负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也肩负着服务育人的重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每天除了在教室上课、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是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追求的。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精神内涵。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软件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巨大力量推动下,在无形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潜移默化,健康成长。我校自创办以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勤奋的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效地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永祥 《甘肃教育》2008,(23):13-13
一、环境育人是美育的拓展空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殿堂,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校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接受教育的学生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学校领导者应重视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过:“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小环境。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创设的教育环境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用学生创造的周边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6年以来,我们按照“软硬结合、和谐宽松”的要求,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净化、美化、绿化———硬环境的建设走进华南师大附中的校园,就像打开一部立体、多彩、富有…  相似文献   

9.
数字校园应该提供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这是一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育人环境。在这个育人环境当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师教学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环境育人,即通过营造学习氛围与育人环境来引导受教育者,把知识和价值观的传授转化为包含着教育意图的艺术与环境,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在高校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通过主观行为直接实现育人目标;而"环境育人"则侧重于利用环境达成育人目的。对大学生而言,班集体是其置身于校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建设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是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学生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我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活园区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园区政治辅导员的作用;严格要求,加强管理;齐抓共管,培育新人”等四个方面就如何构建高校生活园区和谐的育人环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指引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德育环境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础条件,也是巩固德育效果、提高德育层次的保证。因此,正确认识、利用、控制德育环境,对学校的育人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育人管理首先要注意德育环境的优化。德育环境可分为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客观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观环境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学校育人的自然环境首先是学校硬件的条件建设。良好的校园基础设施,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迁安市野鸡坨镇14所中小学全部达到“校园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宿舍由单一的居住功能逐步发展成集文化娱乐休闲、学习思想交流、集体生活起居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的大学生生活社区。在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基础上,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倡导社区管理“三自”为本、齐抓共管,打造平安社区、优化育人环境,搞好信息智能化管理,做好思想政治文化工作,落实监督考核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学生生活社区,对充分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2006,(23):F0003-F0003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地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学习环境、一流的生活条件,努力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校园文化。学校构建了“生活化教育工作体系”。将德育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补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建设是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教学、工作、学习以及课外活动中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精神、校园风貌、校园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等。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一、充分发挥校歌、校训、班训等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乡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今年我结合我班的实际,研究制定了班训,它们是“净、静、敬、尽”这四个字。“净”既指学习环境的干净…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体现校园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是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内涵实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其实就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环境育人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校时间均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行为、思想道德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起到同化作用。为此,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耳濡目染,接受良性熏陶,使其对学生文明行为、思想品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加强校园硬件建设,优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硬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感染力。学生一进校园,师生所见到的、摸着的就是这种物质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也越来越走进社会化、物业化.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安静、祥和、健康向上的生活园区环境,实现育人的最高目标,必须对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改造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何兆华 《吉林教育》2007,(10):15-16
校园综合治理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地学习与生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创建平安校园是每位师生自己的事情,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每位师生的光荣义务。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人们安定舒适的生活,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塑造学生真、善、美理想人格和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舒心的、宽松的、自由挥洒个性的、饱含浓郁校园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是我们多年来追逐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