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不仅仅是喜悦,也会有深深的伤痛和长流不止的泪水,如地震、空难、海难、火灾、袭击、疾病等,一桩桩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会给我们带来亲人亡故、骨肉分离等悲剧。汶川地震不仅引发了急性应激障碍,在未得到及时合理的心理或药物的治疗,日后还可能发生延迟性精神障碍,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话。心理学家呼吁:重视心理疏导,谨防创伤后应激障碍.每周五下午在周家嘴路4214弄16号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有心理科与精神科专家门诊可电话预约.  相似文献   

2.
减轻灾害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实现灾后心理康复是灾害心理学的使命。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流行病调查,确证了灾后心理创伤发生的广泛性。近10年来,在灾后心理创伤的诊断模型、脑与认知功能缺陷、神经生物学变化以及干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灾害与心理创伤的研究将会有力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因此,应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部署灾害与心理创伤研究,通过凝练创伤应激反应的基础科学问题,推进灾害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心理援助专业人才,以应对我国灾难发生后巨大的心理援助需求,也为制定灾害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并带动我国社会生活中系列心理疾患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吉林发生特大水灾,许多儿童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针对这一状况,本项目采用问卷法,调查并分析了口前等地区儿童的心理的发展状况,判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应用问卷快速评估出需要帮助的儿童,并提出了初步的心理援助计划,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帮助下,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图书治疗与灾后心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灾难造成的心理创伤,各国都非常重视心理重建工作.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次心理辅导能够解决的.在我国现有经过训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图书治疗"是灾后心理重建的有益方法,积极地开展图书治疗,对于帮助灾后人们恢复健康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邱丹 《西藏科技》2014,(4):48+51-46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应激障碍的特点以及进行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存在应激障碍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84例,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之间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因子等应激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障碍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十分常见,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出现应激障碍的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够很好地消除患者的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给人们的身心带来重大伤害。而在这些惨痛的事件后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成为人们创伤后应激障碍。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将对目前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灾难性事件引发的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是普遍存在的,不仅灾区有,灾区之外的人们也可能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即积极的和消极的.震后心理创伤干预策略有:药物治疗、团体治疗、暴露疗法、心理疏泄法、游戏疗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雅安的芦山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给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在身心、认知和精神上表现有一定的创伤应激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地震灾区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创伤的反应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在灾区儿童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以及人文关怀对灾区儿童心理重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丽娟 《科教文汇》2014,(4):193-193,195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雅安的芦山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给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在身心、认知和精神上表现有一定的创伤应激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地震灾区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创伤的反应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在灾区儿童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以及人文关怀对灾区儿童心理重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2,(23):48
逆境中积极的一面:幻想还是现实?为什么创伤的病理观点流行了近一个世纪之久,这种理解专注于创伤事件的负面影响。想要在这一领域取得进步,我们需要更好的基础理论。究竟什么因素能带来逆境后积极的反应和结果仍旧是未知数。此外,从心理干预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多少研究是关于促进人们这种积极反  相似文献   

11.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07,(5S):33-34
尽管对精神虐待的解释有多种多样,但却可以概括为采用除肉体攻击之外的各种言行和手段,造成受害者长期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2.
<正>一项国际研究发现,让紧急事故幸存者在急诊室玩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有助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人们在遭遇战争、酷刑、交通事故等威胁人身安全的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愉快的经历会时常闪现脑海。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如果让机动车事故幸存者在事发后6小时内简单回忆事件经过并玩一会儿俄罗斯  相似文献   

13.
马健 《百科知识》2007,(5X):31-32
心理应激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近代国际内分泌学先躯、美国科学家赛尔耶首先提出来的。我们知道,情感,是人对来自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总不免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对于这种因情感引起的生理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心理机制上所做出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在面对大型突发性事件时缺少心理准备而给个人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大型突发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应激干预:一是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二开展心理应激研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三是造就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2)
心理弹性是一种潜能,重点在于面对创伤时的积极应对,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和培养[1]。本研究针对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一系列回顾性分析,对大专院校护理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有利于大专院校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而且也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供更多的研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爱情、婚姻和家庭是几乎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道路。得到真挚的爱情和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基础。在爱情和家庭的问题上遭遇不幸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也必然危及生理健康,甚至涉及子女和父母,更有甚者危机社会的安定。在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有责任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获取较为完善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7.
擦除痛苦记忆 恐惧症、强迫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可能与遗忘能力异常有关。这些精神障碍的受害者就像记忆的囚徒.逃脱不了特定环境与某种伤害的关联。科学家正在尝试各种行为和药物干预的方法,帮助患者弱化、擦除甚至改写困扰他们的痛苦记忆。  相似文献   

18.
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坏性的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和财产的损失,还给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灾后的心理援助对于重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灾难后可能出现各种应激心理反应,甚至造成长期心理疾病。心理援助需要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灾难心理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胜 《中国科技信息》2005,(7):210-210,14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环境,就成为各高校的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秋萍 《科教文汇》2010,(8):191-19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应该伴随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而不应该游离于教学情境之外。它是一个以始终渗透为特征的心灵互动过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并理解一些教育中常见的心理效应,通过对积极的心理效应的运用和消极心理效应的克服,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双赢——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老师也更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