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 2 0 0 0年第 6期《简析“浮力实质的演示”》一文中 ,将一剪去底的塑料高橙瓶倒置 ,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住 .如在软木塞上固定一导气管 ,如图 1所示 ,就可避免下面封闭气体压强增大 ,导致先空气作用 ,木塞沿瓶颈上升一段距离 ,直到软木塞离开瓶口形成缝隙 ,下表面才有水接触 .在软木塞上固定一通气导管 ,重新实验 ,盖上瓶盖 ,水随之灌满瓶颈 ,压缩空气顺导管排出 ,水完全接触到软木塞的下表面 ,如图 2所示 .可明显观察到软木塞下表面一旦接触到水 ,才沿瓶颈向上移动 .充分说明了物体下表面与水接触 ,才会有浮力产生 .即…  相似文献   

2.
在探究浮力产生原因实验中,乒乓球实验因其具有取材简单、现象惊奇、对比鲜明的优点常被用作演示实验.将一个矿泉水瓶底部剪开后倒置,放人乒乓球后注水,虽有少量的水会从乒乓球与瓶的缝隙中流下,但随着加水水位的升高,乒乓球被稳稳地压在近瓶口处.若将瓶口堵住,仍有少量水往下流,当乒乓球下方还有很大一段空气柱时,可见乒乓球已经浮起来了.乒乓球下方并没有水,因而该实验并不能真正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使球上浮的原因是由于球下方的气体压力大于大气和水产生的向下压力以及乒乓球自重.为何当缝隙中只流下极少量的水时,乒乓球就会向上运动呢?  相似文献   

3.
一、验证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仍保持静止状态。在一个放有少量沙子的烧杯上放一块光滑的硬纸板,将乒乓球对准杯口放在硬纸板上。迅速抽出硬纸板,则乒乓球垂直落入烧杯内的黄沙中。如图(1)。二、认识上下表面有一定的压力差,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必要条件。取一去底无盖的雪碧瓶,瓶口朝下放一乒乓球。如图(2)。把水慢慢注入瓶内,结果瓶内的乒乓球仍停留在原处。将瓶口加盖,如图(3)。注水,结果乒乓球上浮。三、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乒乓球用细线悬挂于铁架台的横杆上。用橡皮槌敲音叉,并轻轻地使音叉与乒乓球接触。…  相似文献   

4.
有文章为了证实“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不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就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为了演示浮力产生于液体压力差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一个剪去底的塑料高检瓶倒置,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上.向瓶内注入水如图1所示,虽然软木塞排开一定量水,但并不浮起,说明不受浮力作用. 然后,用瓶盖将瓶口盖上(或用手掌堵住瓶口),让从细槽流出的水聚积在木塞底部,使其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木塞一下就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我们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文献[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和准确,其实验设计思…  相似文献   

5.
在浮力教学中不少老师在讲解浮力产生原因时,为强调浮力是液体对浸入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常做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使石蜡块底部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中,水不能进入石蜡块底部,不能产生向上的压力,即无浮力,石蜡块不上浮;用棒轻拨石蜡块,水浸入石蜡块底部,产生向上的压力,石蜡块受到浮力浮起.这个实验能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但往往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物体与容器底只要紧密接触,则不受浮力.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旭东 《物理教师》2002,23(9):3-3,6
1 设计思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对浮力本质的理解比较模糊 ,本实验能直观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如图 1所示 ,本实验主要采用一个大容器A(用于装水 )、一个密图 1度大于水的底座B(要求上表面水平光滑 )、一个底面光滑的物块C(要求密度小于水 ) .在A中盛一定量的水 ,当C与B之间只有油层相连时 ,可以看到 ,C并不上浮 ,但如果用木棍缓慢水平移动C使其移至B的边缘并伸出一部分 ,达到水对C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与C的重力之和时 ,C就开始向上浮起 .2 结构说明如图 1 ,A为一上端开口的方形玻璃容器 (3 0cm×1 7cm× 1 6…  相似文献   

7.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巧用雪碧瓶做物理实验”一文 ,介绍了用雪碧瓶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传统实验 ,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 ,简单易做 ,因此长期在初中物理教学和小学自然教学中广为应用 .该实验的方法与常见分析是 :“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 ,去掉其底部 ,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 ,然后向瓶里注水 ,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 ,乒乓球不上浮 ,这是由于乒乓球与瓶口接触不严密 ,并且因为乒乓球直径略大于瓶口的内径 ,所以乒乓球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 ,而下表面基本没有受到水的压力 ,因而乒乓球不上浮图 1(如图 1甲所示 ) ;…  相似文献   

8.
将矿泉水瓶底部剪开后倒置,放入乒乓球后注水,乒乓球被压在近瓶口处。若将瓶口堵住,乒乓球浮起。但是,这种用乒乓球和饮料瓶自制的浮力成因演示器,在堵上瓶口后,水只需漏下少许,乒乓球就会浮起,此时乒乓球下方还没有水,不足以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本文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白色长颈玻璃瓶1个(去底),乒乓球1个,铁架台1套,软木塞1个,大烧杯1个,水。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42页,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通过课文插图12-4的讲解得到的,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实验,效果很好。1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A,B都是去掉瓶底和瓶盖的倒立的塑料可乐瓶,其中B套在A里。C,D是比可乐瓶口稍大一些的玩具弹力球(也可以是木球或泡沫球)。2 实验方法 演示时,经A往B中注入水,B中的C球虽然排开了一定量的水,但是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讲不浮起。此时,由于A,B之间有间隙,水会流到A的下部(同时有气泡排出),聚集在D球…  相似文献   

11.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物体向下的压力。因为以往没有较好的实验来显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许多初中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往往不易理解,形成了一个教学难点。本文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它能直观明了地显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能帮助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1 实验器材 (1)大号透明、无色的塑料饮料瓶一个,把瓶的上部截去,使它成为直口瓶。 (2)彩色乒乓球一个,1000毫升的盛水烧杯两个。 (3)小号透明、无色塑料饮料瓶一个,把瓶底和瓶颈的一部分截去,使瓶颈截口处的直径略小于乒乓球  相似文献   

12.
“浮力”是初二物理教学重点之一.这一章的教学难点是“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相似文献   

13.
如图1,在一玻璃瓶内盛适量的水,使之浮在一烧杯中的水面上;如图2.将一空玻璃瓶瓶口朝下部分按入一烧杯内的水中,并固定住玻璃瓶的位置.若用酒精灯对两烧杯中的水加热,我们会看到当瓶夕1一烧杯内的水沸腾时.两瓶中的水都不沸腾的现象,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对于图1,虽然瓶内的水和瓶外的水相隔离.但在烧杯内的水沸腾之前,由于瓶外的水先于瓶内的水变热,所以瓶内的水能够吸收到瓶外水的热.使自身的温度随瓶外水的温度升高而升高.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瓶内的水温也达到了沸点.但由于此时瓶内、外的水温相同,瓶内的水不…  相似文献   

14.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15.
我在《浮力》教学中,借助杠杆演示浮力中的几个规律时,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现介绍如下。a.演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如图1所示:在平衡的等臂杠杆两侧等距悬挂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然后将装有水的烧杯向上移,物体被浸没到水中,此时可观察到杠杆逐渐倾斜,这说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再用酒精或其它液体代替水重做上述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b.演示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图1如图2所示:左边烧杯盛酒精,右边烧杯盛水,将烧杯同时上移,直到…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结构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 )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 )物体的浮沉条件 (理解 )浮力的利用 (知道 )二、复习指导(一 )浮力产生的原因1 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体 (或气体 )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压力F′和向下的压力F ,且F′ >F ,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 :F浮 =F′-F .注意  (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 .有一些物体 (如桥墩、电线杆 )的底面跟容器的底面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此时物体只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不存在压力差 ,因而物体不受浮力 .( 2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当深度增…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实施实验教学 ,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1 深挖教材增设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 :在浮力的教学中 ,《教学大纲》中要求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 (或气体 )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可用如下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1 1 取一个乒乓球 ,把它浸没在水中 ,松手后它上浮 ;1 2 取一个乒乓球 ,一个健力宝瓶 ,去掉瓶底 ,把瓶嘴削去一部分 ,使细端朝下 ,粗端朝上。把乒乓球放入两端开口的竖直健力宝瓶中 ,使乒乓球有一部分露出细端开口 ,但不掉下来。然后向瓶中注水 ,会观察到水从细端瓶口的乒乓球周围流…  相似文献   

18.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所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例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D.F4解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正好相反的,故正确答案应选C.二、浮力大小的计算1.测重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重为G,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出物体的视重视,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G…  相似文献   

19.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 )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 )物体的浮沉条件 (理解 )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知道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是浮沉条件及利用漂浮条件求解相关的问题 .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 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液 (气 )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压力F向上 和向下的压力F向下 ,且F向上>F向下,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F浮 =F向上 -F向下 .2 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注意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  相似文献   

20.
在教材中关于浮力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是这样处理的: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见图1),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F浮=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