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7,(14):145-146
“文学鉴赏评点伴读课”是在“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的教育观念和“少教多学”“以自学指导为主”的教学观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文学鉴赏课教学过程分为五步:(1)学习文学鉴赏常识;(2)教师示范评点;(3)教师指导学生评点;(4)学生自主评点;(5)撰写评点小论文。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使教学双方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语文训练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很重视.特别强调了文学教育中“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体验”的培养,所以提高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由于鉴赏能力为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需要鉴赏者情感、欲望、体验、审美等感性因素,也需要鉴赏者知识、经验、理解力、分析力等理性因素.所以文学鉴赏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鉴赏、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最基本的文学观一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一是“发愤著书”说。他持“讽谏的辞赋观”,对辞赋的讽谏作用极为推崇。他写作《史记》的基本原则是他的“考信”和“实录”精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判现实的文学精神。他的这些文学见解和主张主要见于《报任安书》、《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自序》,以及散见于《史记》其他篇章的章节和片断如《伯夷列传》第一的序论部分、《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的序论部分等。  相似文献   

4.
审视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文学鉴赏题,我们在两方面得到启示:一、高考“文学鉴赏”题,考查的重点是什么?我们认为,考查仍以“前鉴赏”为主,也就是说仍停留在理解词句的层面上。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节录试卷的两道“文学鉴赏”题,略作说明。8.对杜甫《漫成一首》...  相似文献   

5.
《田园交响曲》的译者李玉民先生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本文将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范畴和审美标准的角度来鉴赏《田园交响曲》译作在内容、语言形式和意境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种种美学元素;并且分析了审美观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教育作用,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文学教育的策略选择上,他们提出了坚持阅读主体性和综合性感受的主张,并告诫我们要处理好欣赏能力与文学知识、文学教育与语言文字、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关系.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一) 【评议论文】潘新和《叶圣陶论文学鉴赏》(原栽《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原文提要】培养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叶圣陶所提供的关于鉴赏的含义、态度、主体、预备、途径、凭借、参考等7个方面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梁光第 《文教资料》2006,(14):33-34
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学鉴赏的非本体要素”的界定,引发我们对“文学鉴赏”这一精神活动过程的再认识。重点从“知人论文”、“知世论文”、“知理论文”等几个方面阐述“非本体要素”对“文学鉴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傅金祥 《现代语文》2010,(10):43-45
时间:2009年11月地点: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6级课堂傅金祥:大家都读了陈应松的《母亲》(原载《上海文学》2006年第10期,《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转载)。我们今天的课主要是鉴赏、讨论这篇小说。文学阅读鉴赏属于开放性的精神活动,其目标并非寻求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一剪梅》中的这句词,清楚地道出了情的魅力。确实.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乎于有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学之根.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是文学鉴赏的关键,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展示人物情感方面.文学名家们用他们传神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这一个奇妙的情感世界,并与作者以及“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3.
吕志刚 《学语文》2006,(6):48-48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诗歌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评价古诗词的能力”。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周氏兄弟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断地接受旧学与新知,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产生“立人”思想,发起《新生》文艺运动。他们主张思想的个性化,提倡浪漫文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重视科学小说;反对神魔、志怪小说,提倡“人的文学”;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反对“瞒和骗”的虚伪文学,提倡真诚的“儿童文学”。于是,他们早期文艺思想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高伟 《学语文》2009,(4):20-20
谢冕先生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开篇指出了诗歌鉴赏的立足点:“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只有充分借助语言这种符号才能真正读出效果,读出能力。我们在阅读鉴赏中还必须要认识到:阅读者既是语言信息的领悟者。又是语言信息的加工者。  相似文献   

16.
潘涌 《教书育人》2000,(21):16-17
文学教育的缺席长期以来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遗憾。它使语文教育内涵贫瘠、审美品位下降;人文精神流失,以致近年来人们不断感叹现行的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悲哀”和“学生的桎梏”。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充分吸纳了语文教育界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力矫此弊,重还语文教育以鲜明的文学性特色,从而成为教育转型、世纪转换之际文学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第一,关于文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新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因为文学鉴赏的基本对象是充满高雅情趣、诗化语言和拔俗理念的…  相似文献   

17.
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 ,要从当代中国教育以“立人”为中心的出发点和归宿思考和认识其性质、目的与根本任务 ,要通过教育理念、教育形态 ,鉴赏理论、课堂教学理论诸方面建设以及文学教育外部环境建设、教师自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俞平伯在现代《诗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为文学而文学”以及要实现文学“社会价值”的基本价值立场,决定了其在《诗经》研究中对诗篇性质的文学价值判断和具体方法论的选择。他认为《诗经》首先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以此为出发点,主张在研究中要“鉴赏与考辨”相结合,以鉴赏为目的,以考辨为手段。由此确立了他独特的学术研究品格,同时也为《诗经》研究提供了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型,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北京文学》11期刊登了《女儿的作业》《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紧随“人文性”的争论之后在世纪末掀起的关于语文教育问题讨论的又一波热潮。与前一波讨论不同的是.语文教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几乎整个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日后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和调整。12年过去.回望这段历史,它给我们语文教育到底以怎样的影响.给我们今天的语文人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突出体现在文学教育上。文学教育十分必要 ,其内容必须清晰 ,便于操作。教师应依据具有文学属性的课文 ,向学生传授文学基础知识 ,讲析课文中的文学要素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安排学生的文学鉴赏活动 ;在其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 ,达到“立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