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鉴赏理论与实践》是我为高二爱好文学的学生开的一门拓展型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三个单元:一是文学鉴赏的标准;二是文学鉴赏的方法:三是文体鉴赏。《中国文本理论的特征》是第二单元文学鉴赏的方法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 【评议论文】潘新和《叶圣陶论文学鉴赏》(原栽《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原文提要】培养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叶圣陶所提供的关于鉴赏的含义、态度、主体、预备、途径、凭借、参考等7个方面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期最值得讨论的是《人民文学》第600期"新锐专号"和年初改版的《青春文学》。"国刊"的特别关注和老牌青年刊物的明显转向显示出传统期刊的危机意识和突围意识。而在"青春写作"自行发展且如火如荼的前提下,如何在接纳、借鉴、比拼中重建自我定位,对勇于探索的文学期刊是难事也是大事。因为这关涉到在未来"资本为大"的文学格局中,精英文学如何占位和传承。此外,本期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作品。晓航的《断桥记》(《人民文学》第8期)、徐则臣的《逆时针》(《当代》第4期)、唐朝晖的《仪式》(《花城》第4期)分别以寓言、写实、心理分析的写作方式解读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病症,刘水清的《羊角畔的小伙》(《大家》)以沈从文式的笔法再度搭建了一个世外"边城",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都市心象,值得一看。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选摘期刊点评,"《人民文学》600期新锐号评论专辑"和"新版《青年文学》评论专辑"另文刊出。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学》的第11期和12期,虽有亮点,总体仍嫌平庸,给2008年的《上海文学》划上了一个草草的句号。  相似文献   

5.
《人民文学》第9期,看一篇罗伟章的《奸细》(中篇)足矣。 这两年一直看《人民文学》,罗伟章俨然“熟人”矣,但要问到如何评价他的写作,还是让人颇费踌躇。从《我们的成长》的朴素,到《大嫂谣》的真切,再到《变脸》的干瘪,罗伟章始终在“成长”也在摇摆。尽管“底层文学”一再升温,而罗伟章已俨然成为其中的“主力作家”,我们却不愿意看到一个新作家为了赶潮流而牺牲文学上的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学》第五期中篇有四,徐则臣的《水边书》是已发表在《大家》2005年第2期的《石码头》之续作,《石码头》的珠玉在前,不免使读者对于这篇《水边书》的期望更高。《石码头》作为一个成长小说在写到"我"愤而出逃时戛然而止、余韵深长,《水边书》则以多年后"我"  相似文献   

7.
看《钟山》     
相比于佳作纷呈的第1期,2008年第2期《钟山》小说质量整体滑坡多少令读者失望,这或许折射了中国文学杂志普遍处于稿荒之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涪陵师专学报》2010,(2):44-45
谭明,男,1959年生,重庆涪陵人。现在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任教,汉语言文学高级讲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副主席。1980年以来,相继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报刊发表诗作600余首,共计170余万字。作品载入《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鉴赏》《重庆诗歌年鉴》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乌江的太阳和雨》《光芒与蝶》。诗集《梦幻与钟声》即将出版。多次获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文学奖和社科成果奖。1995年至今,连续三届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授予"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诗集《光芒与蝶》获"第四届重庆市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文学鉴赏试题,高考考查始于1985年。当时考查的是对《雷雨》、《守财奴》课本人物形象的赏析。1993年,古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开始固定下来。就阅卷情况来看。古诗词鉴赏试题普遍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思考方向模糊,不清楚从哪儿入手去进行鉴赏解读。高考古诗词试题应从哪些方向思考和角度入手去进行鉴赏、解读呢?我以为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第10期的《上海文学》给我们带来了本年度迄今为止最大的惊喜,陈希我、鲁敏、王松、荆歌等“一线作家”汇聚,作品质量也相对较高。与此相比,第9期的《上海文学》像是一个平淡寡味的过门。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提出了这样的目的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种鉴赏应从诗歌开始,因为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大量优秀诗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趣味,提高他们良好的文化素养。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所说:“诗是培养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意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上海文学》势头平平,基本没有大的起伏,岁末的第11、12期顺势来了个平淡的收束。但平淡中也有亮眼的,即孙未的短篇《点火》。  相似文献   

13.
王丹蕾 《学语文》2012,(3):73-74
中国的乡村一直是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持续书写和想象的对象,在《人民文学》"乡下人进城"的小说文本中,乡村想象自然必不可少:记忆中的乡土温情脉脉,是疲惫不堪的打工者魂牵梦绕的精神之乡(《太平狗》,《人民文学》2005年第10期);审美的乡村醇美自然,是美好人性孕育、  相似文献   

14.
《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初发表在1987年第1期《北京文学》上。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几度嬗变,人们终于在文学教育领域接纳了这个颇具先锋色彩的小说。人教版课标本高中《语文》必修3把《十八岁出门远行》放在第一单元,与《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等传统小说并列,显示了文学教育的包容胸怀。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百科》2010,(12):54-59
关手苏笑嫣 蒙古族。11月生.就读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曾以90后代表作家身份亮相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并入选多种文集.  相似文献   

16.
看《十月》     
和《奸细》(罗伟章,(《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一样,本期《十月》的“第一阅读”《潜伏期》(罗伟章,中篇)依然取材于中学教育领域。如果说《奸细》主要通过人物近乎悖反的言行向读者呈现了存在于某些高考毕业班的“掐尖儿”现象,从而间接揭示了应试制度给师生们带来的人性戕害,  相似文献   

17.
继第6期号外“汶川,汶川”诗歌专辑之后,第7期《人民文学》用一半的篇幅以“中国的作家,奔赴震动的大地”为总题,刊发多位作家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散文和诗歌。小说篇幅较往期稍少些,但质量颇高,其中《大象》尤属难得。  相似文献   

18.
据《人民文学》杂志网站称,今年第四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将重点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该刊第四期将发表《刘心武续红楼梦》28回中的前14回,这是整个续书中的一个完整故事段落。刘心武最重要的观点是,曹雪芹足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的,全彤书稿仪差个别部件末齐,只是还没有来得及统稿,后面部分在借阅过程中散失;  相似文献   

19.
本期最值得关注的是两部续完的长篇,张翎的《金山》(《人民文学》第5期)和王刚的《福布斯咒语》(《当代》第3期)。张翎以如今在海外作家身上特别突出的"拙劲"正面强攻了北美华人史,虽然在对历史纵深的把握和对移民原生经验的开掘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拉起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框架,细节也多细腻感人之处,在有关华人移民史题材的书写史上,《金山》将是一部绕不过去的作品。王刚的《福布斯咒语》继续塑造地产商冯石这个民营资本家的形象,写他内心的挣扎,鲜活的质感和对灵魂探问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当代远离时代生活核心的职业作家们,虽然冯石这个人物的分量已经几乎大过了整部作品的分量,但毕竟写活了一个独特时代的独特人物,相信这个人物形象也将是未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这一类文学书写中难以绕过的。叶广芩、方方、范稳等几位老作家都沿自己的创作路数推出用力之作,可惜均难称力作。倒是新人之作有出挑之处,海外作家陈河的《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人民文学》第5期)以心理小说的精微挑动了一处久远的"中阿友谊"的记忆;黄咏梅的《鲍鱼师父》(《山花》第6期)写底层机锋暗藏;新一届"《西湖》新锐奖"得主文珍的《第八日》(《西湖》第5期)写失眠呕心切肤,令人过目难忘。【主持人:邵燕君】  相似文献   

20.
文学概论     
群峰 《中国考试》2005,(8):27-39
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更准确的叫法应是“文学学”)。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三个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就是介绍其中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它与文学理论一样是长期的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以及文学批评等具体文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源于生动具体而又丰富多样的文学实践,同时也能对具体的文学实践发挥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