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是在有识之士探索民族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活动中萌生重商意识;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明确提出“商战”主张,其“以商立国”、“商战固本”的思想大大丰富了重商主义的内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定为工国”及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改革举措。标志着重商主义思潮的形成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3.
维新派把发展女子教育同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联系起来,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对后来的女子教育有很大影响。维新派还把发展女子教育的思想会诸实践,几乎与维新运动同时,资 阶级革命运动也兴起了,资产阶段革命派比较自觉的到妇女解放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他样提供女子教育,认为妇女应学会自营生计的本领,鼓励妇子参加反清革命,与男子同尽爱国天职。  相似文献   

4.
孙永继 《历史学习》2001,(10):15-16
由于教材编写存在的缺陷及部分教师授课的疏忽,许多同学在学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章内容后,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变法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才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革命活动。其实,面对甲午战争的惨败及战后“瓜分豆剖”的危难形势,资产阶级内部的两股政治力量,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救亡图存几乎同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各自选定的救亡之路上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5.
林扬东 《文教资料》2007,(25):104-106
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爱国运动,但这场运动最终被无情地扼杀了。慈禧太后虽然发动了政变,但她对这场变法最初却是持支持态度的。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从此,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成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流,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阶段,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戊维新运动中戌提出设制度局 ,不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 ,也不是受到光绪帝的宠信后而尊君权的权宜之策 ,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外挽救民族危亡 ,以求中国变法自强 ,对内防止“愚民”作乱 ,巩固清朝统治地位 ,并实现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1 借助中国伦理精神,汇入西方伦理观念,顺应中华民族心理,更新伦理意识,这是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上的一个特点。义务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19世纪末西方列强闯入中国,西方的“人权”思想也随之进入中国。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两千余年来,中国人的权利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人民“深种奴隶之根性”。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铲除对国家民族兴亡漠不关心的奴隶主义思想,也曾提出过权利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并发挥了维新派们的“权利”思想,分析奴隶主义的危害,抨击中国历代“圣贤”以服从柔顺为要义的道德;他们认为要肃清  相似文献   

9.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增加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扼要介绍了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思想.成就.作为过渡性、转折性阶段的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成就是什么?它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什么关系?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高中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脉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期维新派的开山祖冯桂芬的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中,谭嗣同对初步形成的中国近代新闻理论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强调报刊是助兴民权的“权力最大”,可以也应当成为实现维新派政治目标的最重要最有力手段,是其办报思想的核心观点;指出日报为“助人日新之具”,直接关系国人贤愚,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是其办报思想的极重要观点;提出“报章总宇宙体说”的原创性理论,是其为中国近代报刊第一次体风变革贡献的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例1维新思想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救亡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A.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把维新思想和救亡图存相结合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争取到皇帝的支持【解析】在维新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起了指导作用。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使得弱小的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承担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把维新思想和救亡图存相结合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群众基础也不广泛;得到皇帝的支持是后来1898年“百日维新”时的事情,而维新思潮成为政治运动是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开始的,所以答案应…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他们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为了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躬身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丰富的的编辑实践,使其编辑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现代化意识、鲜明爱国主义精神和较全面的编辑知识等特点,在中国编辑思想史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从1888年到1898年十年间,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维新,终于打动了光绪帝,推动了维新运动,导致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在一首诗中说:“忧时七上皇帝书。”从这七次上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负,也可以了解到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才有百日维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1895年至189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颇有声势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高潮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目的是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然而,维新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夭折,其失败原因无疑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微薄,软弱妥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以及维新派内部的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斗争,高中历史(上海版中外合编新教材)《变法维新运动》讲述的就是在这段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变法思想,掀起变法运动。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高中历史教材中又出现讲述同一内容的课文,因此,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本书执教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所在.我在教学中掌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第二节、变法维新运动一维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前、…  相似文献   

18.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严重的瓜分危机和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难,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国家出路,运用"改良""灭洋""革命"等政治手段,先后发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在这些爱国运动中,他们提出君主立宪制及民主共和制等形式各异的政体,具有变革社会制度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戊戌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以救亡图强为主旨的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对其未能给以公允的评价。本文以为,如实考察戊戌乃至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影响,对于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历史地位,进而深入探讨近代思想文化的演进历程,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结合维新变法,开展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主张革除封建教育弊端,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维新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一体系的早期思想链环中,又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拟就其教育思想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以就正于学界同仁.一、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清末,封建教育制度日益腐败,各级府州县乡学校形若虚设,教学空疏迂腐,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