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而发展的一门学问。模糊数学是以模糊集合为基础,其基本精神是接受模糊性现象存在的事实,而以处理概念模糊不确定的事物为其研究目标,并积极地将其严密量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首先介绍了模糊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模糊评价方法,构建了模糊数学排球接球技术评价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确定电子资源评价指标模糊权重的可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应用模糊理论中的模糊关系和模糊转换法来处理专家群体对电子资源评价指标重要性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以基于重心的解模糊化方法确定模糊权重值,充分利用专家所给出的评判信息,将提高最终评测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概述模糊聚类分析是模糊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多指标的综合分类。由于它能分析客观世界中的模糊现象,给人以清晰的答案,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成为人们处理模糊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试图介绍模糊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运用步骤,聚类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显得更客观,贴合实际,更加自然化,这就是模糊聚类分析具有很强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模糊理论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如在模糊数学、模糊推理、模糊思维等研究上我们都有相当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对于发源于美国、在当今日本普遍受到重视的模糊技术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很少知道模糊理论在产业上的时代意义。本文拟以模糊技术将成为  相似文献   

5.
用SWOT理论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关键是如何使分析方法更科学,所得结论更可靠更准确。对于评价因素多,结构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工程风险决策问题,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更为明显。本文用模糊理论的模糊决策法对SWOT因素展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使一些模糊的定性分析数量化,大大提高SWOT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模糊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建模理论和控制理论,随着在人工智能和控制论上的成功应用,已经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来.将模糊理论应用到新兴的物流领域,也成为时下业内人士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模糊规划以及其在物流系统设计优化中的应用,给出一般模型,最后展望了模糊理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宋婷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142-143
在平面设计中,模糊设计的应用比比皆是。本文旨在对平面设计中的模糊设计进行初步探讨,给"模糊设计"正名,使其广泛而又正确地被运用,更全面地提高平面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宏观经济预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贺京同  潘凝  张建勋  卢桂章 《预测》2000,19(4):42-45
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与模糊系统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宏观经济非线性预警模型;运用模糊逻辑推理将经济专家经验引入到宏观经济的预警分析中,使系统具有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实现了预警过程的智能化;本文利用实际数据建立了具有转折点预测意义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宏观经济波动预警模型,并对中国1999年和2000年进行了尝试性景气预报。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中间商选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选择中间商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经验收集一些资料加以评判,结果是无法保证科学、准确地对中间商进行选择。为了客观地选择评价中间商,本文建立了中间商选择评价的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中间商的选择当中,提出了中间商选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定性因素、模糊因素定量化,使中间商的选择变得更容易把握。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产评估学和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利用模糊实物期权方法对独角兽企业价值进行评估.首先,将标的资产的现行价值(S)、期权到期的执行价格(X)两个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结合梯形模糊理论和在实物期权方法,推导出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最后,以一家典型的独角兽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糊实物期权模型对于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模糊数的引入克服了B-S模型参数的主观模糊性,从而更合理地评估独角兽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In recent years, knowledge structuring is assuming important roles in several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such as decision support,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 e-commerce, Semantic Web and, even in planning systems. Ontolog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automated processes to access information and are at the core of new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systems. Yet, developing an ontology is a time-consuming task which often needs an accurate domain expertise to tackle structural and log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s as well as conceivable relationships. This work presents an ontology-based retrieval approach, that supports data organization and visualization and provides a friendly navigation model. It exploits the fuzzy extension of the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theory to elicit conceptualizations from datasets and generate a hierarchy-based representation of extracted knowledge. An intuitive graphical interface provides a multi-facets view of the built ontology. Through a transparent query-based retrieval, final users navigate across concepts, relations and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A new concept of a bipolar query against collections of textual documents, i.e.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R), is introduced us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ipolar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bipolar database queries. Specifically, a particular approach to bipolar queries with an explicit “and possibly” type of an aggregation operator is used.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such bipolar queries using standard IR data structures is briefly discussed. The bipolar queries proposed combine a flexibility provided by fuzzy logic with a more sophisticated representation of user preferences and intentions. This combination can make the search of vast resources of textual document, notably those available via the Internet, more intelligent.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以百分比填答的模糊语义表,采用模糊语义算法,构建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模型。构建过程先由回收的电子打分表,取模糊值大于模糊中位数的有效值,并提取出评估科研项目的主指标、次指标,建立科研项目评估表,供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专家总体组长进行评估。由评审专家按照科研项目评估表给予各准则的权重,并根据此准则进行科研项目评分,采用模糊集方式表达,将各抽象的准则转为量化的三角模糊数,对模糊数进行排序评估。最后进行案例评估分析,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优越性,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和优选科研项目立项提供了一种更加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知津  郑红军 《情报科学》2004,22(11):1288-1291,1296
本文围绕信息检索模型的数学表示,详细讨论了基于集合理论的三种模型;对简单布尔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矢量的方法对扩展布尔检索模型进行探讨;最后重点介绍了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模糊集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关联理论的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信息生产、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摘:在Saracevic以及Harter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作为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利用关联理论具体阐释了信息检索交互模型中的信息生产以及信息标引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国志 《科技通报》2006,22(6):732-736
提出一个新的具有积压定单的关于模糊订购量、模糊存储量及模糊总需求的模糊存储模型。在模糊函数原理下,给出了模糊总存储成本。为了寻找最优解,使用积分均值法白化模糊总存储成本,利用Lingo8.0求解不等式约束问题,我们发现最优解都是确定的实数。此外,当模糊订购量和模糊总需求及模糊存储量都是确定的实数时,我们提出模型的最优解与经典的具有积压定单存储模型具有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文献分类中的模糊性,并比较分析现存运用模糊集合论进行文献分类的特点及不完善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实用和较完善的模糊文献分类法——特征权重文献分类法,并给出算法。  相似文献   

20.
韩毅  李鹏  李琳琳  吕露 《情报科学》2012,(3):444-449
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信息检索的认知过程模型,指出基于认知的信息获取可能是单用户完成,或是单用户通过社会求助完成,或是直接在群体范围完成。把信息查寻与检索认知模型的研究历史划分为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两个阶段,评述了两个阶段中的主要理论模型,发现无论个体认知还是社会认知都无法解释说明查寻检索过程中的合作实践。借鉴Ingwersen整体认知观思想,嵌入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过程构建了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社会认知模型,并详述了该模型的运行机制。该模型不仅集成了系统导向与用户和认知导向的信息检索研究范式,并为合作查寻与检索找到了合理的学科位置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