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535份企业员工的调研数据,分析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会促进员工越轨创新的产生;任务冲突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批判性思维特质不仅正向调节了任务冲突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正向调节了变革型领导—任务冲突—越轨创新这一中介机制。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组织科学引导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从而对合理且高效的进行组织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尽管很多文献探讨了领导风格、领导行为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但鲜见基于领导的思维模式来开展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引入领导着重关注获取底线结果(如高组织绩效、高组织利润等)的底线心智这一思维模式,以广东、浙江、广西、重庆等省份的高新技术、软件研发、生产制造等行业的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进行两阶段的问卷调查,运用层级回归法,探讨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领导底线心智对越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自主性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冒险特质既调节工作自主性与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调节领导底线心智通过工作自主性对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相比低冒险特质的员工,领导底线心智通过工作自主性对高冒险特质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间接影响较强。基于此,提出组织需适当减少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束缚,通过给予他们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为具有高冒险特质的员工敢于越轨创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涛 《未来与发展》2009,30(8):14-17
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传统思维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从科技发展的角度,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角度,从全球性问题产生与解决的角度考察思维方式的变迁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回顾越轨创新行为的产生,梳理越轨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测量量表,同时还对员工越轨行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进行探讨。通过对越轨创新行为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引起管理实践者对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关注,解决管理实践问题也有助于理论研究者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开展关于职场偏差特别是越轨创新行为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发明创新是人类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发明创新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就是其中一种常用且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向探求的方式对产品、课题或方案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课题设计或完成新的创造的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用常规思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对疑难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解决,或创造出独特新颖的产品、方法、理论等。历史上司马光砸缸、诸葛亮的空城计、法拉第的磁生电研究、史丰收的速算法,以及军事上的…  相似文献   

7.
南音二弦是循规和独特的结合体。循规是其特色的前提,没有循规就不能成其独特。经久的循规耐人寻味地成就了今日的独特。这也就是其重大价值之所在:在循规和独特中保持着必要的张力。同时,南音二弦的形制构造及其声学原理也蕴涵着深邃的科学因子。因此,南音二弦的科学思想研究的是作为科学思想的南音乐器二弦,以及体现在南音乐器二弦中的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依据科学有效的原则,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创造活动中被人们称为创造性思维,在一般的创新构思活动中则称为创意或创意思维,在一般社会活动中人们称之为思维智慧。与创造思维相对应的是再现性思维,人们从思维的本质特征出发,将其划分成二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再现性思维是指人们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思路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此时人们的思维在原有层次上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下面,按上述定义来分析一下人们在创造性思维研究中常论述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切事业成功与发展的关键。而一 切创新活动,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创 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 思维是创新活动的灵魂。 创新思维包含如下要素。 1.求异 思维的求异性或求异意识,是指敢于向权 威或传统观念挑战。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已有模 式或传统途径之外,独辟蹊径,从已有思路或 相异或相逆的方面,挖掘一切其它可能的方 案,从中寻优,以获得对现有传统理论或方案 的突破和创新。 求异性常常是历史上获得创新突破成就 的人的一个共同的思维特点。如哥白尼逆地心 说而创立了太阳系学说;爱因斯坦突破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系统科学的兴起,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思维模式,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思维下发展观理性反思的产物,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具体运用和深刻体现。它具有系统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重点讨论和比较了人的两种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首先 ,笔者界定了这两种人们所熟悉的思维及思维方式 ,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所关涉的内容及其指向。其次 ,笔者对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笔者认为 ,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 :指向或目标、表现特征、动力基础、发展步调的不同 ;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主要在于 :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关涉一个共同的区域 ,即作为伦理关系及其事实部分。而这一部分则是过去人们所忽视的 ,也是伦理与道德两概念的区别所在。之后 ,笔者进一步探讨了作为科学的伦理思维 ,即相似于苏格拉底式的伦理思维方式。借助于这种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 ,又追溯了中国传统伦理思维文化的特点及缺陷 ,以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 ,当前科学的伦理思维的培养和道德教育改造的方向。其中 ,我们倡导那种在优秀科学家身上可以看到的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的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及之间必要的并行不悖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沿有现代思维发展各种形态的足迹,在对人的双重本质深入理解和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再度审视后,厘正传统“天人合一”,对当代思维主要形态的人天思维,提出应纠偏主仆,亢卑,头脚本末倒置的“四误”局面,和解除扬精神止异化的“二难”困境等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段小丽  秦建新 《科教文汇》2014,(5):186-186,188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地理学习的两大法宝,分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探究其在不同中学地理学习阶段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扎实地学好中学的地理知识,构建地理思维,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为其在今后高等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远  蔡金奎  许亮 《现代情报》2015,35(11):38-42
本文在研究智慧图书馆和互联网思维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对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及跨界思维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军事指挥员指挥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军事指挥思维的品质与能力。现代信息化战争越来越复杂的战场态势与战争走向内在地要求军事指挥思维要具备综合、复杂、立体、开放、多维的思维品质。因此,军事指挥思维就需要严谨、缜密的数理逻辑思维与发散、多维的人文思维的辩证融合生成。如此,人文思维之于军事指挥思维的建构不仅必要且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型化"思维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型化"是现代科学认识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本文从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对"模型"概念作了辨析,并着重就"模型化"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所谓"模型化"即运用建构和研究模型的方法把握事物,它可为科学认识活动所普遍地采用.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模型化"是科学认识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思维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转变经济思维方式,才能转变经济计算方式和运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淘汰过时的"现代化"观念及其指标体系,批驳"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假说,研究应用能引导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值"线性规划,计算宏观协调效益账和统计完整的GDP,才能创造真正造福于人民的财富。这就需要研究和推广大协调经济学,为建立大协调经济思维方式和大协调经济运作方式提供科学基础,帮助人们以全面协调争取真正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克隆人技术对传统社会伦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打破传统的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树立科学研究有禁区的观点是满足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的需要,必须及早研究制定相应法规对人类科技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以确保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凡 《科教文汇》2011,(19):159-159,181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积极探索适合现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发展需要的运营模式,合理开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在为高校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社会体育需要,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明是文化的静态表现形式,文明之忧思的实质是文化之困惑.两种典型的哲学文化理解都有其局限和不足.由对文化定义和功能的分析可见,有序是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是社会秩序之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无序现象和行为从性质上看不是文化现象而是反文化现象.反文化现象的发生有其内在根据.思想史上,对反文化的警惕与质疑作为文化之困惑由来已久,当下更是有深入思考的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