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面貌。一是改变了德育课程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状况,从以知识为主的学科逻辑转变到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面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苏勇 《新课程研究》2009,(9):119-120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叶伟胜 《教学月刊》2006,(12):24-25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很好地起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但教材无论如何完美,其整齐划一的内容和样式编制,是无法满足各地、各校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其中,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郑久龙 《考试周刊》2010,(8):163-163
思想品德课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为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还需加强教学的开放性。人教版教材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综合,教材的架构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一些基本的技能,具有活动即学习、注重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思维的过程、强调综合性等特点.为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近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定稿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标准(2011年版)》关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发展,是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发展,从学理逻辑看,既要反映特定社会规范的现实性要求,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又要具有一定超越意义的价值引导性;从历史逻辑看,应当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人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从生活逻辑看,应当遵循引领生活与规范生活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生活逻辑的政治课解读及呈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实施意见”则强调“……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新课标的理念导向和实施意见都共同指向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关注生活,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对照课标精…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的阐述中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也就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课程实施的生活性和开放性。生活性,也就是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  相似文献   

10.
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材一方面在内容上着力选择反映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力求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王路批评我国高校哲学教学拒绝现代逻辑是正确的,对以《普通逻辑》为代表的逻辑教材表示不满完全是正当合理的。但是,除了形式化逻辑外,我们还需要论证逻辑。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新取代论”主张大学哲学专业分开设置形式化逻辑和论证逻辑课程,并依学校层次、类别不同而强调不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观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体现的程序本位理念在我国处于“无根”栽培状态,从而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律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分野。两种逻辑所代表的两种秩序间的冲突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不同的利益考量与分享。因此,问题的解决以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价值基本准则的利益分配为核心是两种逻辑整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胡同玉 《生活教育》2012,(16):39-40
自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知识逻辑,实现“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以来,教育教学理论界围绕生活逻辑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笔者从对生活和逻辑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分析,从研究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生活理念与生活逻辑的两对关系对生活逻辑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  相似文献   

16.
近年各地中考多材料作文,其逻辑关系类型有:相关材料类、无关材料类、相反材料类。梳理材料间的关系,对很好地完成审题立意、获得作文任务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强化相关材料间的逻辑,建立无关材料间的逻辑,疏通相反材料间的逻辑,进而确定符合作文立意要求的任务逻辑。  相似文献   

17.
旧的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将整个教学活动封闭在课堂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纵观新教材,无不直接显示出以生活逻辑为主,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突出了课程学生生活的基础。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追求中,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切人点和落脚点,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发挥思想品德课程育人的积极作用?凭着那种“众里寻他...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提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作为教材的实施者———教师,对如何把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起来的问题,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许多疑惑,也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笔者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对此简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过去,政治课不是太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课程太过于强调知识逻辑而淡化学生的生活逻辑,使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而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几年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政治课教学回归到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的正规轨道上来,也就是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