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舒童 《出版经济》2004,(6):16-17
读者是书店又恨又爱的人。恨的是书店要使出浑身的解数,不断地使读者满意;爱的是读者给书店,带来生存和发展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2.
对于时下的老百姓来说,电视可谓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吃又吃不了,扔又不甘心。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像电视这样让人又爱又恨却又牵肠挂肚,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3.
“我对土地的爱和关注,是永生都不会改的。不过爱的方式不一样了,以前就是爱,现在爱里面充满着恨。恰恰充满着恨使这样一种爱非常深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数码印刷行业.全保服务是非常流行的服务方式.也是大部分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为用户提供的售后服务方式。购买数码印刷机、享受全保服务似乎已经成为数码印刷行业默认的购机模式。但在对一些数码印刷企业以及设备供应商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虽然供应商口口声声说全保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数码印刷企业老板们的言语中却透着种种的无奈。那么.全保服务到底给数码印刷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这种看似完美的服务方式让从业者们又爱又恨?造成这一现象的症结又在何处?  相似文献   

5.
网络侵权无疑是传统媒体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的精彩报道,一转眼就被盗用或转贴,成为网络上的免费内容,不仅得不到任何经济收益,反而还会影响平面出版物的销售。互联网简直成了传统媒体眼中又爱又恨的双刃剑,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影响离不开网络;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网络技术上的弱势地位,使得对网络的使用.更多的时候只会给自身带来伤害,而不是收益。  相似文献   

6.
洪昭光教授的健康新观念第一条就是“提倡少量喝酒”。喝酒这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又爱又恨。一点不喝吧,谗得慌,喝多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8.
现在,图书市场上很难有一本书能像《北京的腔调》这样,给大家带来纯粹阅读的享受,字里行间充满智慧、趣味和纯真,既老辣世故、又温情伤感。  相似文献   

9.
幽默     
《大观周刊》2011,(3):52-52
第三位 大宝又惹老婆生气了,老婆唠叨着说道:“今天,让我又爱又恨的便是你!” 大宝赶快解释道:“不会吧,今天惹你生气的我,最多能排在第三位。” 老婆被弄糊涂,问:“第三?还有谁惹我啦?” 大宝道:“镜子和体重秤。”  相似文献   

10.
通许县冯庄乡去年有25名通讯员发表稿件90多篇。年底,乡党委专门开会表彰。乡领导对爱写稿的人,又给订杂志又培训,大家受到鼓舞。截至  相似文献   

11.
彭海英  徐斌 《出版科学》2009,17(5):111-112
在出版教育界,赵航先生每每能够给人家带来惊喜.10年前,当赵航先生的<选题论>在辽宁教育出版社问世时,人们一方面赞叹赵航先生的眼光、角度和胸臆,一方面还在期待和猜测赵航先生的下一本书,又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叹.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武汉人,我对武汉又爱又恨。到上海、杭州,感觉那里离国外很近:而武汉,离乡村很近,应该是南北夹缝间的一个巨大村庄。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3):8-9
花灯感受:“花灯给了自己多次生命,因为每演一个剧目,每演一个角色,她都会跟着剧情里的角色去爱、去恨、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尴尬与荣耀──透视悉尼奥运会期间的互联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一次的奥运新闻大战,在今年的悉尼奥运会上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状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加盟。互联网参与奥运报道,在奥运历史上还是首次。或许正因为是首次,互联网这个信息时代的骄子在奥运会上的地位有点尴尬,然而它又在种种制约下努力寻求自己的生路,最后在痛苦之中终于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荣耀。对于我们这些采访世纪奥运的传统媒体记者来说,对互联网的奥运报道态度非常矛盾,真正是“爱你恨你皆有因”。爱,是因为网络几乎将所有的奥运信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恨,是因为在它面前你几乎不可能有第一时间的新闻面世,至…  相似文献   

15.
王丹容 《新闻实践》2012,(11):14-15
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道有分量的新闻大餐。花心思调配就可“色香味”俱全:恨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啃好这一骨头有挑战、有难度。摸清年轻记者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温州日报通过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路径和机制,把新闻精品意识贯穿于主题报道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年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权让新闻媒体又爱又恨。一方面,大众传媒大量地侵犯他人的作权,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另一方面,现行作权对大众传媒的作权益未给予应有的保护,“新闻无版权”成为许多媒体对他人的新闻作品免费采用的“护身符”。在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媒体“偷章”之风引发了大量的诉讼。如何通过立法来激励大众传媒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保护其自身应有的权益,同时又能保障受众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平衡作、传播和普通大众三之间的利益,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教辅市场风云变幻,围绕教辅自然话题多多.出版社视它为创利机器;家长、孩子们把它作为"又爱又恨"的学习拐棍;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弃之不行;政府三番五次采取措施治理教辅市场,压缩出版利润;新闻媒体跟踪采访,揭露教辅黑幕,一时间教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只就教辅概念、编写方向、使用的材料、基础知识训练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9.
就像是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两位移民父母下了很大决心,将孩子带回中国接受基础教育,但国内的基础教育让他们又爱又恨。无论如何,小学一毕业,他们又都要把孩子再带出去  相似文献   

20.
陈瑛 《图书馆工作》2007,(4):9-10,8
本文从图书馆界出现的一些公共与高校馆合并的事例,阐述了合并可能带来的裨益,以及存在的风险。提出既能规避风险,又能享爱裨益的以联合代合并,借共享谋发展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