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鹏 《军事记者》2007,(10):48-49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这两个概念近年颇为流行,业内同仁亦多有论及,平常亦不乏部分新闻策划被斥为新闻炒作。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新闻策划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厘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异同,明晰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转化之规律,防止新闻策划变为新闻炒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王倩 《青年记者》2005,(12):57-59
“新闻体”就是新闻的体裁、样式,是媒体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具体而又不同的载体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受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新闻事业所走过的道路不同,中西新闻界对新闻体的认识亦有很大不同。本试图探寻中西不同的新闻体格局形成的轨迹,比较二的差异,以期从中获得某种启发,为当前的新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健 《新闻窗》2009,(5):32-33
当今的新闻领域,娱乐新闻已然成为一种别具个性的存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表象,我们看到,新闻娱乐化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对这一潮流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既要看到其中所包含的符合新闻规律的东西,又要警惕它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道德理论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作为系统的新闻道德理论,主要由新闻道德内涵论、新闻道德根据论、新闻道德观念论、新闻道德规范论和新闻道德品质论构成.内涵论、根据论、观念论属于新闻道德元理论,与规范论、品质论一起共同组成了新闻道德理论的基本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题是一种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组织的方式。论文介绍了新闻专题的概念、新闻专题与主题词和类目的区别,并对新闻专题表的结构、组织加工以及表格的编制、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新闻就是记录历史,就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亦是新闻职业道德不可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客观事实。但所报道的客观事实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是新鲜还是不新鲜,这就牵涉到人们经常说的新闻敏感了。所谓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亦即新闻发现力。而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难培养的素质。可以说,是否具备新闻发现力,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能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董岩 《新闻窗》2007,(2):39-41
梁衡,是仗亦文亦瑕,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脸灸人口的《新闻三部曲》。在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中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美兼实用。本刊发表董岩撰写的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阅,该文分两期整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杨奇光 《新闻界》2023,(12):4-12
众包新闻起源于早期的公民新闻,在参与式新闻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数字时代的众包新闻则是指公众参与新闻制作、分发、阅评的数字性新闻实践活动。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众包新闻生产呈现出鲜明的开放性特质,体现出协作与共创的特征,数字技术赋权普通公众以深度介入的方式融入新闻生产的全链路,可供信息实时集纳的共享文档、众包新闻核查、众包新闻可信度评级等是众包在数字时代的新实践样态。从参与到众包,众包新闻扭转了以往记者和公众在议程设置方面的势能差,反映出新闻理念的衍替过程,其本身建构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并与社会责任等规范话语产生勾连。旨在寻求消减差异、促进共识合意的众包新闻对于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亦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黄振鹏 《新闻窗》2007,(4):57-58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这两个概念近年颇为流行,业内同仁亦多有论及,平常亦不乏部分新闻策划被斥为新闻炒作。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新闻策划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厘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异同,明晰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转化之规律,防止新闻策划变为新闻炒作,显得尤为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无论在新闻学教材还是新闻实践的理念中,大多将新闻背景视为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或消息结构的必备要素。然而在解释新闻背景及其作用时,又认为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是事实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在归属和运用范畴方面发生了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背景归属的争议。其实,新闻背景是事实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事实,并非消息的结构要素。之所以形成这种理论与观念的误区,关键是混淆了新闻背景与新闻结构的性质与范畴。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性质、地位、功能、形态及运用范畴等方面加以分析对比,在理论上作一个澄清。  相似文献   

12.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新闻爱好者》2004,(12):47-47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14.
新闻真实性中易出现的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有“三性”,其中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我们常说新闻就是记录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对一个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亦是新闻道德不可动摇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梁衡,是位亦文亦理、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新闻三部曲》.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丰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更兼实用,深入浅出、不弄玄虚,娓娓道来、独辟蹊径,人们听后常有茅塞顿开之感、醍醐灌顶之悟.本刊特此开辟《跟梁衡学新闻》专栏,介绍梁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方法论,旨在为读者同仁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以期在新闻之路上少走弯路、多些启迪.  相似文献   

16.
黄瑚 《中国记者》2015,(2):29-30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的案例教材《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付梓出版。作为主要编撰人之一的笔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今中国新闻教育中的重量具有深切的体味,认定该教材的出版将有助于中国新闻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实践、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效果。在当今的中国,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与方法已被彻底改变,新闻工作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17.
导语是新闻的精华,是对新闻内容和主旨富有特色的浓缩与概括,而话题结构是任何语言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同的语言其话题结构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话题结构会直接影响句子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中英文新闻导语中话题结构的差异,其目的在于提高新闻导语的写作、翻译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19.
罗仁忠 《东南传播》2011,(8):170-171
新闻写作的过程,是文本符号进行编码的一个过程。一个新闻文本结构的生成,就是采取一定方式将材料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有机地组织起来,“再现”出新闻事件。论文以案例方法研究、分析了消息结构生成的过程,进而表明结构文本的关键,在于从价值的大小入手,厘清新闻事实的逻辑层次,一定的新闻文本内容,要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去反映.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新闻具有特定的价值,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最有力的表现,它既可以及时反映和发掘校园新闻,亦有助于沟通学生与老师的联系。本文对校园新闻特点进行阐述,并对校园新闻的写作视角及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