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 ,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学过程中 ,学生心理因素的形成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注意和研究 ,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无聊等心理状态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了解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成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其中教学任务、教师、学生集体、师生关系、教学竞赛、场地器材等 ,是对学生心理状态形成产生影响的六大主要因素。一、教学任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学任务是指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双方所…  相似文献   

2.
孙君毕 《文教资料》2006,(29):43-44
本文从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构成要素和体育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要促进学生“三基”的提高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在轻松、融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反馈于理论,并依据教学大纲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条件,建立适合自身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完善体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有效发挥体育心理学的作用是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体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学组织是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本文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状态与活动规律,为体育教学采取合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心理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或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从而帮助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晓玲 《时代教育》2009,(8):118-119
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深入认识,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进行了总结,明确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对其体育教学的考试成绩有重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素质训练,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较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下进行考试,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并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因素的形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注意和研究。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无聊等心理状态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明 《成才之路》2010,(8):54-54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气氛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流动变化的特点。心理气氛形成后,会成为一种团体的环境压力,对每个成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在心理体验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这就是体育课的心理气氛。它是体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了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索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以其学科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体验体育过程的各种情感,锻炼其意志,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本文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一、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三、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人才素质内容结构的组成当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作为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需要承担起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育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不同阶段的运用和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学生所进行的深入研究,试图探寻出体育游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协调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以健康心理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人才素质内容结构的组成当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作为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需要承担起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工作。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心理上的完好状态。”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因,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体育教学对缓解和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的措施,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体育学习心理状态是指学生在一定的体育学习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学习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状态具有两极性:即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心理状态。学习活跃,情绪良好,动作练习较规范,学习效率高。反之,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学习表现出心情压抑。肌肉运动差别感受性降低,运动表象模糊、思维迟钝、注意力涣散,动作不规范,学习效率差。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则是阻滞体育学习的消极成份,可见,学生的心理状态好坏,对体育学习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何小红 《快乐阅读》2011,(22):106-107
学生的性格迥异,心理状态不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打造积极的心理习惯,采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长锋 《新疆教育》2013,(14):71-72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倡“健康第一”,在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里,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常常处于被动局面。学生的运动参与更多体现在运动兴趣和心理体验方面.尤其是女生,在生理发展上处于一种怕苦、害羞的心理状态,所以体育课上产生逃避和厌烦等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成为中学体育教学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