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七年级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实,可能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在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汉通西域以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陆上“丝绸之路”就是张骞通西域以后正式开通的。  相似文献   

2.
小超 《小学生时代》2011,(11):18-22
第一站 中国 敦煌 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敦煌是甘肃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制丝的国家 ,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丝”(丝国 )。早在殷商时已有绢、文绮、刺绣 ;周时有罗、纱 ;战国的经线显花织锦已于临淄、长沙发现 ;汉代丝织工艺空前提高 ,出现了彩锦。自汉开通西域以来 ,至唐朝 ,我们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达到极盛。汉唐与西域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丝绸贸易 ,所以我国中原通向西域之路有“丝绸之路”的誉称。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关系 ,我国古代史籍中有丰富的记载。特别是本世纪以来 ,丝绸之路沿线已发现的大量古代丝绸 ,进一步证明和丰富了历史文献的记载。这些考古新成果 ,为进一步研究汉唐…  相似文献   

4.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大一统的汉朝政治、经济史的延续.其中,汉通西域中的张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发.大漠戈壁展现了中国首次对外交往的精美画卷,对今后中外交流史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瑰丽的史实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利用本课的教学资源更可以挖掘出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名闻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6.
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最重要的一条交流通道。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而且大大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中国一些特色物种,也随之传向西方,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绿洲丝绸之路”新疆段乐舞文物资料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文物资料是研究古代西域乐舞和古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绿洲丝绸之路”的音乐文物资料,提出通过“逆向溯源”思维方法,结合中亚、西亚、北非乐舞文物资料及古籍,进一步揭开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乐舞史上众多的谜团。  相似文献   

8.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络绎不绝地运往西域各国。因此,人们将自我国古代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经今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再经今伊朗和两河流域直抵欧洲的东西交通、贸易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是古代历史上里程最长的一条国际贸易通道。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请结合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1)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于何时?后来又在哪个朝代成为贯通欧洲、亚洲的交通要道?( 2 )在西部大开发的计划中,如果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沿途的旅游业,以下地点中你认为不能作为景点的是A .敦煌莫高窟  B .黄鹤楼C .嘉峪关节   D…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古代“丝绸之路”由古都长安始发,经陇中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横贯中亚、南亚与西亚,进而联结非洲和欧洲。两千多年来,这条东西相联、南北交错的交通网承担着我国内地与西域之间以及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或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的重要任务。所谓“丝绸之路”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中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受盆周山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进出盆地内外的交通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将成都放在古代中国与亚洲的宏观地理中考察,成都则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交通走廊和经济带的交汇点。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通,并延续了2000多年的发展,成为古代中国内地与今云南、缅甸及东南亚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汉武帝时期开通的北方丝绸之路,成都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的供给地,成都所产丝绸产品蜀锦等在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考古遗址都有大量发现。南北朝时期,当战乱使河西走廊交通受阻、从长安出发的北方丝绸之路中断之时,以成都为起点,经川西北草原进入甘南、青海,然后转入西域的"河南道",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内地与西北各政权及亚欧各国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成都作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先秦时期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持非常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并通过长江各重要节点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而,成都在古代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交通、经济枢纽,由此推动了成都在先秦、汉和唐宋时期的三次崛起。  相似文献   

11.
蔡承武 《考试》2003,(10):50-51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问题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核心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多,如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关于西汉、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的问题;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关于中国古代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和“互市”促进民族间政治、经济交流的问题等都属于对边疆进行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速度     
<正>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中国速度体现在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丝绸之路是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一条闻名于世的古代贸易之路,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各国,以大秦(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为终点。丝绸之路因为运输中国生产的丝绸和瓷器而出名,同时,西域的商品和文化也随着这条热闹的贸易之路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西音乐艺术的广泛交流创造了条件.交流的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西域音乐的东渐和中原音乐的西传.关于西域音乐东渐的情况在史书中多有记载,而中原音乐西传的记载却较少.因此,以往论者只注意到了西域音乐的东渐,忽视了中原音乐的西传,甚至绝断地认为古代只有西域音乐在东渐.如日人岸边成雄在他所著的《古丝绸之路的音乐·西域音乐概述》中说:"……丝绸是从东方流向西方的,而另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希腊、罗马,非洲的埃及,亚洲的缅甸和印度的联系,是通过丝绸、琉璃、宝石等商品的贸易而进行的。由于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是丝绸,因而这种经济文化交往的交通线被称为丝绸之路。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究竟有几条呢?恐们许多人都会说是两条,即北方丝绸之路(西域丝路)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这种答案是不全面的,因为事实上还存在着—条比这两条丝绸之路还早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本文所要讲是这条丝路的开辟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焉耆位于新疆中部,原系西域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称乌夷、乌耆等,居住着回、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古即以盛产丝织物而闻名于世。据传公元前三世纪以前,当时希腊人、罗马人就知道东方有个古老的“丝国”,可见中国的丝绸已通过曲折的途径,辗转运到了欧洲。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我国大宗的丝织物也由此源源不断地传到西方。中外历史学家把古代这条交通线称之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当时所开辟的也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国和西域的音乐从此沿着“丝绸之路”互通有无,不绝于途。  相似文献   

17.
焉耆位于新疆中部,原系西域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称乌夷、乌耆等,居住着回、  相似文献   

18.
驼鸟作为古代中国的外来物种,在丝绸之路串联起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上扮演了积极角色。中国历代史籍对驼鸟形象都给予了关注,其中诸多史籍不约而同地记载了驼鸟啖火食铁的能力。这一现象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根据西域使臣或番客描述而记载,源于外邦使者或番客对驼鸟的夸张性描述。  相似文献   

19.
张骞出使西域,作为世界大动脉的丝绸之路开辟完成,中国与世界更全面的联系终于建立起来.一方面,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国与当时世界各个地区的联系并不平衡.相对于西亚、欧洲,与中国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南亚地区.中印之间因为佛教而显现出特别之处.中国僧人纷纷前往取经,构成了丝绸之路的特别景观,佛教成了吸引中国僧人的唯一原因.僧人的西域求法记录,是当时丝绸之路留下来的珍贵文献.与使者代表的国家层面不同,僧人的记录不仅关涉到国家、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他们更重视当地的佛教情形,成为研究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前往印度的中国僧人,除了瞻仰胜迹之外,如何服务于当时的中国,是求法僧人的主要目的.经过求法僧人的努力,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一改以往的被动接受局面,主动前往,为佛教中国化做出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6版《世纪金榜·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教师用书的第32页有一道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 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这条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