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毕节是一个多山的地区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山地类型复杂多样全区境内山地纵横 ,峰峦连绵。乌蒙山脉横亘毕节地区西北部 ,地形大势西高东低 ,由西向东及东南急剧下降。区内最高点韭菜坪 ,海拔 2 90 1m ,为全省最高点。最低点海拔 470m ,相对高差为 2 4 31多m。有典型的喀斯特奇观 ,如织金洞 ,九洞天、东风湖、百里杜鹃、威宁草海等地 ,形成奇异多姿的溶洞、湖泊。山地气候复杂多样全区地处中纬度 ,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点 :气候温和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 70 %集中在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遵义市14个县级地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在ArcGIS、GeoDa、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遵义市2007-2021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表达、数理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研究遵义市县域经济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遵义市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和仁怀市,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由“较为不平衡”向“趋于平衡”演变;(4)生产力因素和资本因素是影响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时期的教育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教育,又有非传统教育即汉文化教育,尤其是汉文化教育在明朝以来发展迅速。奢香夫人及毕节地区其他土司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汉文化教育,彝汉文化的交流加强,促进了毕节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凸现了毕节地区的地理形象.   毕节,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乌江、珠江发源地,原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今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全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8县(市)和杜鹃管委会.幅员26853平方公里,总人口732方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  相似文献   

5.
GX教材在民族地区实验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 GX 教材对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适应情况,我们于1994年秋选取贵州省3个地区(州)的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大方一中、麻江中学和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中学等4所学校为实验点,少数民族学生平均占70%以上。关于数据分析的两点说明:(1)因为毕节民中无对比班,皆为 GX 实验班,故只能比较四校联考成绩的差异,而无法进行毕节民中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成绩差异的 U 检  相似文献   

6.
该调查报告是毕节师专英语系“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母语语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课题组的结题报告。该课题组在《毕节师专学报》1 999年第 3期已发表的论文《从语音分析看毕节地区汉彝苗语诸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的基础上 ,对毕节大南山、威宁石门坎、大方响水乡、黔西五里乡等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毕节地区民中、威宁民中以及上述语言点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英语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补充和校正了对有关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系统的论证 ,再次进行了语音对比分析 ,从而得出了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起汉族学生来 ,学习英语元音的困难比学习英语辅音的困难更大等结论。希望能引起英语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山里多珍石”。但凡贵重的石材大都产于山地、高原、无论中外都是如此。 大理石(Marble),即碳酸盐岩。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是我国大理石的主要产地之一。云南,集中于滇西北的大理、禄丰和与贵州毕节地区接壤的滇东北的镇雄、威信一带;贵州,则集中于黔西北的毕节地区(毕节、织金、纳雍、大方、赫章等县)和黔东的岑巩一带。这些地域的大理石,质地优良,纹理优美,色彩、品种繁多且易于加工。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是造成山东省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四大区域的比较上看,鲁西北的经济差异程度最大,鲁中地区次之,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差异下降幅度最明显,鲁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水平最低,但近几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经济发展差异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层次含义,即发达地区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发达地区内部县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现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该调查报告是毕节师专英语系“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母语语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课题组的结题报告。该课题组在《毕节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已发表的论《从语音分析看毕节地区汉彝苗语诸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毕节大南山、威宁石门坎、大方响水乡、黔西五里乡等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毕节地区民中、威宁民中以及上述语言点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英语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补充和校正了对有关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系统的论证,再次进行了语音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起汉族学生来,学习英语元音的困难比学习英语辅音的困难更大等结论。希望能引起英语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10年贵州统计年鉴》数据,选取8个指标作为毕节地区各县区的主要农业经济发展指标,通过运用spss13.0软件对各县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此为基础将毕节地区8个县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由强到弱的3个经济梯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各县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程度,指出了各县区在毕节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农业资源系统的角度对德州市所辖各县市区农业资源状况脆弱程度进行了评价,利用农业资源劳动力承载指数与农业资源的区域匹配模型对农业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量化比较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在现状资源、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区域差异,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22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分析入手,剖析东北东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东北东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是既要遵循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变"边界屏障"为地缘优势,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国内分工协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由长山群岛组成的长海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岛县之一。长山群岛资源丰富,海岛经济发展较快。中对长山群岛资源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价,对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布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山群岛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状态,采用空间一致性指数与空间自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地域关联性在县域与市域两个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数量大于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数量,且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河南东部、南部地区,而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中西部的郑州、洛阳、许昌及周边区域.市域中周口市、驻马店市人口经济一致性偏离程度最大,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差,且较其他地区变化大.各县域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自相关系数逐年增加,显著的“高—高”与“低—低”的一致性关联模式在区域分布较广,分别位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呈“带”状与“团状”分布.而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相互作用为“高—低”与“低—高”模式的数量最少,且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相对而言,韶关市山区八县(市)的经济较为薄弱,"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章从创新发展思路、实施五大战略,建立保障机制、营造四种环境,以及构建示范基地、打造三种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索粤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8.
云南贫困县城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以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城镇化的一般规律、作用和意义,云南贫困县实现城镇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加快云南贫困县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南充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呈现较大差异性,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综合比较分析和聚类划分,并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并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第一等级的"增长极"的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培育第二等级的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形态和谐化发展;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实行第三等级区域重点引导。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六盘水作为远近闻名的“江南煤都”,正在向“中国凉都”转型。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对六盘水三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后,提出让资源转型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