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以爱心搭建走进数学的桥梁关爱学生,让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数学。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认为,中学生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正处在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心灵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在于激励和鼓舞,数学教师要用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这正是吴老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最近,有幸聆听了吴老师的《平移与旋转》一课,深深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忘我地探寻着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在于激励和鼓舞,数学教师要用数学学科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发展。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第四册“平移与旋转”一课,深深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忘我地探寻着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4.
秦玲 《中国教师》2014,(14):44-45
<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011年版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坚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同时,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奏响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小学数学课堂是帮助学生树立求是、求真思想的主阵地,因此,如何坚持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善于设疑、善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在课堂上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如何积极投入地学,教师如何轻松有效地教?这一直是广大教师备受困扰的问题。但观摩学习了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之后,亲身感受到吴老师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活动,不禁看有所思、思有所悟。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据我理解,教学的艺术,总而言之应该是促使"人"不断向上的艺术.一个教师只要被一个崇高的信念所激励、唤醒、鼓舞,他就一定能找到激励、唤醒、鼓舞他的学生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技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了.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示范性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形成了教学的艺术魅力.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学生智能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如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数学教学必须  相似文献   

8.
赵亮 《儿童音乐》2012,(9):48-49
相信很多老师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课堂中觉得学生不够活跃,老师提问题,没人愿意回答,或者回答得非常简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比初中与小学,高中生更加成熟,要让高中  相似文献   

9.
走进吴老师的课堂,一下子就被吴老师亲切的语言所吸引。更让我由衷敬仰的是,这样一位数学教育领头人,几十年如一日,依然活跃于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为我们的小学数学增加一笔又一笔亮色。她教育了学生,同样也教育了我们新生代的教师。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信任是一种魅力。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在这节课中,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知识的获得已经不是完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攀爬来回,思维碰撞的过程。吴老师努力实现活动的内化,关注了活动经验的积累,更重视思维发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一个类型的题目上反复出错,老师无奈地说:都讲了几遍了,还不会?这是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师与学生的心向不一致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数学教学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有关学生心理效应的细致研究就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才能激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美的追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美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数学美,展现数学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正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在数学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形象性不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但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就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使数学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程丽华 《辅导员》2012,(6):46-47
本学期的听课调研中,当我有幸听了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搭配"后,心中一震,豁然开朗。课堂上,吴老师引导学生从乱到全,从随意搭配到连线,最后到列式计算,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数学味浓厚。特别是吴老师的一句"这节课难道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不是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激起了我的共鸣,引发了我的思考。是的,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正是应该把简单的知识上得"不简单"!  相似文献   

14.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这节课体现了吴老师在智慧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数学教学的大量活动在45分钟的课堂之中.无疑.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的设计应是这种“激励、唤醒、鼓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王芳 《成才之路》2012,(18):14-14
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按这种标准来衡量,吴正宪老师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吴老师在学习积累、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进行了思考,并以她的智慧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热情。在欣赏了吴老师精彩的数学课堂以及教学理念后,更加让我有所感悟。感悟之一,情境设计有情有理,真实有效。在这节课的引入部分,吴老师先叫了一名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富有人文关爱的评价语言,不仅对学生能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而且整个课堂也会和谐,学生个性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笔者看到贵刊2004年第7期上刊登了南师大鲍红梅老师撰写的《还课,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一文后,受到很大的鼓舞与启发.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一贯坚持让学生写数学周记.我的初衷也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以文章的形式反馈给老师.相对于“还课”而言,数学周记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尽如人意.还课,就是让学生把课讲给老师、学生听,以便老师更大程度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激励全体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也是弥补“数学周记”弊端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富有人文关爱的评价语言,不仅对学生能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而且整个课堂也会和谐,学生个性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