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建构黑人文化身份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创作的一大主题。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莫里森创作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运用非洲主体身份言说和他者身份言说两种方式,揭示了美国黑人揭示出美国黑人安身立命于性别、阶级、种族三重世界的复杂处境,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重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本文将结合女性叙述学与鬼怪批评理论,以考察研究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本话语与黑人历史文化的关系为基础,具体探讨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对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处境的揭示与启迪。  相似文献   

4.
作为身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特殊群体,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认知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黑人女性作家显示出惊人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塑造了一系列光辉动人的形象,反抗种族及男权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公共形象,在完成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认证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创作为黑人文学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4):40-44
在群星璀璨的美国黑人文坛,最闪亮的莫过于托尼·莫里森。作为世界闻名的非裔黑人小说家,也是世界上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都显示出黑人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本文以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解读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中主人公身份"迷失"及"追寻"等主题的梳理,系统分析黑人历史及黑人文化对其身份建构的内涵,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黑人女性戏剧作为美国的一种文化是其在黑人女性小说之后的一种融合了西方批判思想的文学表现形式,是对经典进行批判式的再次翻译。在美国黑人女性的戏剧表现形式中,创作者释放出自己的性别和种族这两种曾受排斥的情感,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反思和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强调了身份的重要性,因此"身份认同"策略被不断的挖掘出来。在对黑人女性戏剧的创作中,对其身份的解读变成了最主要的主题。因此本文从对黑人女性戏剧出发,通过他们的身份构建和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进行解读并且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是一部开创黑人意识觉醒的经典之作。作为美国黑人戏剧史上堪称"世纪史诗"的剧作之一,作者把承载黑人历史与文化的布鲁斯音乐融入到其创作之中,不仅对美国社会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批判,而且还对黑人自我意识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用"钢琴"帮助当代美国黑人实现了与非洲的文化衔接以及身份重建。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作品中始终关注黑人文化以及黑人身份的转变,并将黑人元素和文化融入作品的创作中。而作为接受西方主流文学熏陶的黑人作家,她也通过互文意义上的杂糅,糅合了西方经典文本,(如古希腊神话)以揭示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困惑和转换。其作品中对黑人传统文化因素如飞翔神话、黑人布鲁斯的运用,让黑人文化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场域中重新构建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黑人历史上,母亲是维系整个民族发展的脊梁,但她们的社会地位却未受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诗歌是黑人表达心声的重要艺术手段,诗人们在作品中赞美了黑人母亲的伟大。通过解读黑人诗歌对母亲形象的描绘,文章着重评析作品对黑人母亲多维动态身份的解构和称颂。  相似文献   

11.
黑人女性长期遭受双重压迫——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聚焦黑人历史和黑人女性,成功地书写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莫里森的创作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描述美国黑人创伤小说之一的《看不见的人》,通过主人公看不见的人对其社会身份、自我身份和未来追求的焦虑,勾画了黑人探索个人命运和种族命运的众生像,展现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记载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焦虑来源于对自己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担忧,因此在以白人价值观为主导的美国社会中,对自我身份、社会身份以及种族意识焦虑的探讨不仅对于黑人群体,对其它少数族裔群体的权利诉求也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通过带有族裔色彩的抒写方式,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现黑人女性处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制下的迷茫与困惑、挣扎与反抗,表达黑人妇女渴望改变"他者"的处境并获得身份认同的愿望。基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视角,解析美国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研究黑人女性文学写作主题和创作手法的文化根源,以及其中的精神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的身份和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电影中得到定位或者争议.美国黑人的身份从"黑鬼"到"非裔美国人"可以通过黑人形象在上世纪美国电影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的各个事件中反映出.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早期美国电影中五种刻板黑人形象的定型,以及五种形象对后来黑人在电影中形象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的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吁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珲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创作中非裔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芙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创作试图从非洲主体自身的身份言说以及在诸如欧洲白人与美洲新世界的客体影响下的他者身份言说两个方面入手,揭示非裔芙因黑人独特的双重意识,从而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重新建构非裔美国黑人特有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0.
奥德·罗德(1934-1992),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旗手、黑人艺术运动的历经者和倡导者,自我定义为“黑人,女性主义者,女同性恋,母亲,诗人,女战士”。身为非裔-加勒比女同性恋诗人,诸多差异性使其难以找到可完整归属而非部分接纳其整体身份的伦理共同体。文章以伦理共同体为切入点,探寻罗德诗歌中以身体意象所表述的有关自我身份整合的伦理认同过程,解析诗人文本背后所涵蕴的伦理、心理及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