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罗马尼亚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在文化符号学、数学符号学、逻辑符号学、人道主义符号学等不同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建构了形式符号学、逻辑符号学、结构主义符号学、审美符号系统论等多元批判范式,提出了“文化作为人类实践的符号意指过程”“结构主义数学诗学”“社会现实及意识形态的符号学分析”“人道主义符号学”“有机文化‘能动’主义”等创新性命题,彰显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批判与人道主义精神,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符号学家和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争辩就一直持续不断。与此同时,我国先秦诸子也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本文讨论了孔子的正名论与符号学。老子的名论与符号学,墨子的名实论与符号学,公孙龙的名实论与符号学。荀况之正名与符号学。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名、实问题的论争包含着中国语言符号学的最初萌芽,它构建了我国最早的应用符号学。  相似文献   

3.
青年批评家、学者藏策的理论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自今年问世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作“藏氏理论”。而他所独创的“提喻论”与“超隐喻说”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本质意义在部分中得到体现。这是对雅各布森的相关理论的丰富。“超隐喻说”更具原创性和颠覆性。超隐喻就是超级隐喻或过分隐喻。超隐喻是一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编码.也是一种俗套。其往往是在“天理”与“人事”等项的“超隐喻”中,使“隐喻”变为不容置疑、不可追问的“天理人伦”.这戳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死穴,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藏策是个自身特点非常鲜明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从一开始就不同以往的传统批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现代语言学、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十分精通。他的批评即是以这些与当今世界同步的文艺理论为依据的.做到了与西方主流批评方法的“接轨”乃至超越,具有更高程度上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同时.藏策的研究与批评,建立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文本出发,而又不惟文本。他的批评文章都是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从而避免了传统枇评中所存在着的“随意性”和“印象式”。由于藏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以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他的批评不仅可以涵盖文学文本,更可以包括图像文本.这在今天以“图像转向”为特征的“读图时代”里,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正因如此,天津作协为藏策举办了批评家个人的研讨会。为批评家个人举行研讨会。这在天津作协还是首次。在10月10日召开的“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上,天津人民出版社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负责人等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张洪义、著名评论家滕云、夏康达、张春生、法兰西国家PALMES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南开大学教授张智庭、《文学自由谈》主编任芙康、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肖克凡、作家王松、龙一等都作出了发言,著名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博导赵毅衡教授专门为会议写来了题为《符号学的新面孔》的文章。所以,本期学报编发这组文章,以飨有志于“文艺符号学”研究的学人们.并期促进这方面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与电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符号学家的眼中,人类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符号文本,而符号学则是解读此文本的“万能工具”.从语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展示如何用符号学工具来剖析由视听符号建构的电视文化,探讨符号学理论在电视文化研究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索绪尔为代表,认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的“符号学之语言学”观和以巴特为代表,认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的“语言学之符号学”观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这两种观点各自的学术背景和不同的意义指归等学理透视,解释矛盾的成因,挖掘"语言"的两种不同的含义,以期能厘清学界这一难题,正确对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是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模式的产物,注重文本形式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关系,并从“功能”、“行动”和“叙事”三个描述层来显示文本结构运作规则以及在这种运作规则下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形式背后的意义并发现大众文化在表现同一个主题——现代神话。现代神话先于表现它的形式而存在,在三级意指系统中被投入,被生成,也被自然化。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打破了西方始自古希腊的“形式至上”的思维范式,在比形式主义更看重形式的结构主义阶段是一大超越。  相似文献   

7.
拟以符号学作为研究方法,以符号取代“意象”,从分析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心理机制和言语机制入手,总结他们在诗歌创作本文上的符号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来临,“视觉文化”蓬勃发展,标志,是“视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内容的图形符号,象征图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校擞作为学校的标志具有很强的符号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知识结合相关事例对大学校徽的符号性、约定性,差异性进行阐释,让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校叙的认识与设计有一个新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普遍范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三个“三分法”等符号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得出结论:我们只有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具体话语情境转化为词语意义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水浒戏曲”承继现代语言文体变革的既有成果,其叙述话语经历了抗战时期及其之前的个性化叙述方式和延安时期及“十七年”时期的集体性革命叙述两次大的转化,直到新时期才真正实现了叙述行为的自由性、多样性和融合性。实际上,今天重新梳理及反思这一活跃的“文学遗产”,对于传统戏曲乃至文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俊 《高教论坛》2021,(8):8-10
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叙述方式在思政课理论知识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堵墙,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叙述方式是打通思政课教育教学育人工程“最后一公里”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思政课叙述方式的创新,关键在教师,以“讲好中国故事”建构叙述场域、以影视案例增强叙述生动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对等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翻译对等有其重要的意义。以美国符号学传统为基础,以皮尔士符号为其理论范式,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补充,本文分析了符号对等。分析结果表明:符号与解释项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有目标引导,永无止境的进化过程,因此需要译者不断去发掘符号所包含的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小说迥异于传统的以还原历史为目的的小说,在历史观上体现出偶然性对历史决定论的解构,在叙述方式方面,常出现一个叙述者“我”,而且,新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世俗化书写”,“史诗情结”在个人私欲中被消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党的革命道德传统境界崇高、内涵丰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思想,弘扬我党光荣的革命道德传统,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此简要叙述了中国传统“政德”和我党干部道德传统的基本内涵,论述了新时期弘扬两个优秀的道德传统,大力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符号学的编码和解码概念与西方古代象征时代的“数字本原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符号学与象征时代相决裂的初衷和立论相矛盾。以物象并置的中国古典诗、英美现代诗以及欧洲法语现代诗的革新为例,可说明千变万化、细腻微妙的审美境界是无法通过编码和解码技术获取其真谛的。  相似文献   

16.
本运用符号学理论,以其翻译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招手,分析了商标词的意义及其发挥的功能,并着重探讨了社会符号学招手下商标词的翻译实质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18.
从符号学的角度谈广告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这一翻译原则对广告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照符号学翻译观.通过对广告语特殊意义及功能的分析,说明英汉广告翻译不单单是指称意义的对应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其联想意义的转换以力求达到功能、语意、语法、修辞等效,从而使广告译文发挥与原广告同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小说文本具有确立现代叙事行为主体的理论功能,体现为《序》的“虚构”的叙述行为与传统历史叙事之间的文本间性,《序》的目的正是确立前者、颠覆后者。鲁迅在小说叙述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章笔法,“小说模样的文章”的文体创造,为现代中国小说的叙事展示了典范性的文章肌理。在文章肌理中体现的叙述策略,包含了中国现代小说丰富的诗学内涵。领略其丰富的内涵,必须由“细读”实现。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读来令人失望。一部小说的形式足够花哨,但内容却很苍白、浅薄,让人读后感觉并无新意,或者并没有多大意思,这应该是致命伤。《生死疲劳》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手法,比如章回体,比如驴、牛、猪、狗、猴的六道轮回,有人称之为“向我们伟大的古典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理解与把握世界的方式。同样,小说以蓝解放、大头儿和莫言三个人来叙述,在叙述中拼贴小说中“莫言”的一些作品,以及“莫言”作为小说人物的出现,也为新潮的批评家提供了理论阐释的广阔空间,但也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