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要粗糙——μ≠0; (2)接触面间存在压力——N≠O;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这三条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例1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接触的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也可能有摩擦力. (B)只要两个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有摩擦力.  相似文献   

2.
龚劲涛 《物理教师》2008,29(9):41-41
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在现今中学物理教学和众多教学辅导书中都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那就是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1)两物体相接触;(2)接触面粗糙;(3)物体间存在相互挤压,即有正压力(或称弹力)存在,N≠0;(4)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并特别强调“相互挤压”是其他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形下,还必须再具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两个相接触的物体即使接触面粗糙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粗糙,即:μ≠0;2.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的正压力不为零,即N≠0;3.物体有相对运动(或音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不满足,滑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静摩擦力,首先要弄清它的定义: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有三个:(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而且保持相对静止;(2)两个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即除去静摩擦力以外的合外力不为零;(3)接触面不是光滑的。  相似文献   

5.
一、认为摩擦力为零,则两物体的接触面一定是光滑的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2)接触面上有压力存在;(3)接触面不光滑;(4)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产生摩擦力的这四个条件,一个也不能少,少了一个条件,则接触面上就没有摩擦力存在了.即摩擦力就为  相似文献   

6.
读了贵刊 2 0 0 1年第 4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发表的“浅谈摩擦力的教学”一文后 ,笔者认为该文中有部分说法缺乏准确性与科学性 ,现略作分析如下 ,不当之处 ,敬请同行斧正 .一、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诚然 ,摩擦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要学好它 ,首先要知道它的产生条件 .原文中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物体间要相互接触 ,二是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是不准确的 ,请看下面两个反例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 ,物体 A向右运动 ,接触面光滑 ,物体 A与地面间存在摩擦力吗 ?解析 显然由题设知两物体已满足原文中要求的两个条件 ,但由于接触面光滑 ,所以这里并不存在摩擦力 .图 2例 2 如图 2所示 ,物体 A与墙壁刚好接触 ,在其自由下落过程中 ,物体 A与墙壁间有无摩擦力存在 ?(接触面粗糙 )解析 此题仍满足原文中的条件 ,且又满足接触面粗糙这个条件 ,但仍无摩擦力存在 ,原因是物体 A与墙壁间无挤压作用 ,即二者之间无弹力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 ,原文中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笔者在教学中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八个字 ,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收到...  相似文献   

7.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摩擦力,便能在应用中正确处理摩擦力的相关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1明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产生条件:1 2个物体相互接触;2相互间存在挤压(即有弹力);3 2个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4 2个物体的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此时为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是一种产生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在物理学中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动摩擦力,将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是两个物体间必须要有挤压,即物体间存在压力  相似文献   

9.
浅折摩擦力     
一、摩擦力存在的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2.接触面是粗糙的;3.物体间要相互挤压;4.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说明:要发生相对运动是指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二、摩擦力的方向1.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0.
<正>理解摩擦力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二是明确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总与弹力垂直,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是明确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所受其他外力的合力大小决定)。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点,就会出  相似文献   

11.
包文维 《甘肃教育》2009,(18):62-62
一、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 一般来说。只要满足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相对运动现象一般比较明显,而相对运动趋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确定静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便成了难点。  相似文献   

12.
摩擦力在初中物理中是重点、难点知识。初中生既没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又没有高中生深层的知识体系,因而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模糊,为此,笔者通过几道例题来谈谈对摩擦力的理解。 一、摩擦力的产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由此可看出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摩擦力占据着重要位置,还是我们较难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分析摩擦力产生条件与如何对摩擦力加以确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理解摩擦力,将这个学习难点加以突破。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众所周知,摩擦力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接触面间有压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相似文献   

14.
李中原  朱敏 《物理教师》2010,31(8):51-53
大家知道要产生摩擦力应具备3个条件:(1)要有接触、有弹力;(2)接触面要粗糙;(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根据第3个条件摩擦力又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要有摩擦力的存在,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指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作相对运动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相似文献   

16.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不难看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7.
摩擦力是接触面粗糙的相互挤压的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摩擦力认识上存在了许多概念性的偏差,应用时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其实只要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大小的计算,就能透彻地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既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对物体的作用比较复杂,再加上生活中对摩擦力所获得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一、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不光滑,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摩擦力·如有相对运动,则产生滑动摩擦力;只有相对运动趋势,则产生静摩擦力·不能简单的认为物体在运动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也不能只看物体不动就一定有静摩擦力·摩擦力是被动力,有时要根据物体运动规律来判断·如图1是一条…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是接触面粗糙的相互挤压的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是高一物理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摩擦力认识上存在了许多概念性的偏差。应用时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其实只要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大小的计算.就能透彻地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力。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的力。但学生在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上却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十种情形。 误区一: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静止的物体间没有摩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