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这天第二节课是语课。想想昨天,我那样得心应手地设计了一个个教学环节.今天可以引领全班同学和中的小男孩一起.徜徉在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共唱一曲生命的赞歌。我设想着同学们课堂上尽情投入、真情流露的美好情景,走进教室时不由得有些暗暗得意。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郑和远航》,课前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可是在课上,出现了故障,一个超链接网页打不开了。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精彩的课堂教学竞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较多地见诸于课堂,特别是竞赛课、公开课的教学。与此同时,我也纳闷过:这些课怎么不板书?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  相似文献   

5.
朱小燕 《班主任》2006,(9):42-42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学生说. "老师,现在我不想读!"小男孩不顾听课老师在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几年前,我听了一节县级公开课,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原因是在于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连续听了几堂公开课,其中两堂在结尾处不约而同都采用了同一种方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两位教在课尾处设置的环节是——请为本堂课拟出一个好听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是一个教学“特例”,是与师生熟悉的日常课完全不同的另类场景。公开课是对他人公开的课,日常课是专对学生的,公开课则有了外人的介入,有时这种课是专为这些外人而上的。这些外人包括同事、本系统专家、领导以及外校和外地的同行、  相似文献   

9.
子恒 《湖南教育》2004,(22):22-22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评价的眼光是多样的。评课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纵向地看待语文课堂?我想从“什么公开课才是一堂好的公开课”延伸到“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衡量我们的课堂”,说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就某一课的教学为同行提供一个教学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或讨论剖析,共同研究、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教学行为.广义上讲,通常所说的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评优课等都属于公开课的范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在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公开课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是十分可喜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想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过上公开课的经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做好教学准备……虽然忙忙碌碌,可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精彩的表现,谁不希望自己的公开课能上得完美成功呢?然而,当你千方百计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被学生千奇百怪的提问或是出乎意料的反应打乱了,你是立刻再把学生导向你的思路来呢,还是重新设计教学意图,调整教学过程呢?在上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时,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那天,开始一切都还顺利,但当课进行到学生想象、讨论小兔运南瓜的方法时,学生们的质疑却超出了我预先想到的范围。比如,有一个学生想的办法是让小兔找其他…  相似文献   

12.
一、用微笑面对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音乐教师上课不仅要精神饱满,还要表情自然大方。记得初为人师时。我总是站在讲台上。摆着一副脸,和学生的“心”距离很远,学生只要稍微捣乱,我就大声批评、指责。但是在一次音乐公开课,我教学生《走路》这首歌,在表演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站起来模仿歌曲里几种不同小动物的走路姿态时,有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学得特别像,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上午第二节课,我去听学校组织的一次公开课。教室里,我发现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女孩一声不吭地趴在桌子上,神情很忧郁。一问才知,在上一节课中,她玩削笔刀时被老师发现,削笔刀被没收了。“这是我妈妈出差时,给我新买的!”说到这里,眼泪又在她的眼眶中打转转。无独有偶。见此情景,我不由地忆起了一次听我校青年教师王老师上课时发生的类似的一幕。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讲,独有一位小男孩在静静地玩弄一块电子表。直到王老师走到他身边时,他才猛然发觉。仓促间,小男孩脸上流露出了羞愧与恐慌的表情。只见王老师说:“现在是学习时间,这块电…  相似文献   

15.
吕赞 《小学语文》2011,(4):59-59
近日,笔者跟一位读师范时的同学进行了一次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自己最近上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她被推举在全市展示一节语文公开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她觉得自己一点儿成就感也没有,反而厌恶公开课了。笔者的这位同学说,自己没有成就感并不是说所上的公开课效果不好,而是觉得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原来,为了确保公开课的展示效果,也为了展示出本地区较高的语文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展示前期,笔者同学任教单位所在地区教研室的相关教研人员邀请了该地区的一些小语教学能手,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同其一道进行了多次磨课。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高中语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展示课上,我被邀请做评委,听了七节课,点评时我把我的观点概括成三个“终于没有”。就是终于没有听到语文教师让学生说出文章里写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话,终于没有看到语文教师请班级所谓朗诵最好的学生起来朗读,终于没有出现只请语文课代表或班长出来回答问题的场面。因为在一般的公开课中,在更多的地方,在更多的语文教师那里,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这三句话应该是教学的流行语,是教师们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性提问模式。三种提问内容看起来有一定的技巧性,实际上充满了老课程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笔者精心挑选了一节自以为好上的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历经磨炼后,笔者满心欢喜地正式登台开讲.效果如何呢?请看下面这两个教学片段吧.  相似文献   

18.
齐为民 《江西教育》2004,(24):28-28
笔者参加过这样一个一年级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加,猜谜语、读儿歌、唱歌曲……热闹非凡。最后检查教学效果时,多数学生不认识本课应该认识的生字。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偏离了该课识字教学的目标。课堂上类似于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原因是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石自行 《湖南教育》2004,(13):15-15
那天,在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上,我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感动着。老师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班上一下子举起了54双手,惟独我旁边的一个柔弱的女孩没有举。老师向全班扫视了一下,目光停留在这位女同学的身上,充满了期待。小女孩这才怯生生地举起她那双似有千斤重的手。“请这位女同学上台来听写。”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20.
负责教科研工作有一些年头了.已习惯于把握教育教学的宏观走向。但近几年我回到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一个微观的细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排公开课课目时.不少教师对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均采取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