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也是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弱的具体反映。因此,抓学生的背诵是语文教师巩固学生既学知识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教学情况看,背诵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抓的过程中,不得其法、死记硬背的现象十分普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收效甚微。如何抓好背诵呢?我认为必须着力抓好如下两点:  一、抓好基础  背诵是融记忆、理解于一体的高层次的阅读,而不是一般的熟读所能奏效的,“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熟读是背诵的前提,要背诵的课文,必…  相似文献   

2.
背诵是学习的强化剂,是巩固记忆、增强记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读书经验强调的就是背诵的功能。如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背诵被不少人所忽视,其中的一个原因恐怕与教材中规定要背的文字太少有关系。最近,笔者对六年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背诵量统计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注重思维的训练。它包括对学生思辩力、分析综合力、联想与想象力、记忆和观察力的训练,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法的选用,如启发、设疑、提问、点拔法、情境教学法、研究讨论等,这些方法对提高学生语文思维和应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肯定上述诸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不能忽视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即熟读与背诵。无论语文教学如何进步,如何注重能力的培养,均不能忽视熟读和适量背诵的作用。 提起背诵,人们往往说它是死记硬背,与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相悖。这种把熟读、背诵与能力培养相对立的观点是片面的。事实上背诵之于能力正如同知识之于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互补关系、渗透关  相似文献   

4.
对指定的文章或段落的背诵,目前在小学浯文教学中,大多数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1)熟读理解背诵法。读是记忆、背诵的首要前提,熟读才能形成自然的背涌。但熟读并不等于多渎,而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加以消化理解的读,是读想并行,这样借助熟读理解知识使背涌更迅速、更牢固,理解得越深,记得也就越快。(2)自我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反对死记硬背的口号下,忽视了学生必须熟读背诵有关课文的篇或段以及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这相当突出地反映在中考、高考考生的试卷中,语文知识得分率不高,该记的记不住:背诵默写,错漏增删比比皆是;文学常识题,张冠李戴,笑话百出。为此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同志在全省中小学语文教改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语文的背诵积累。大家知道,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儿童、少年的机械记忆能力非常出色。我们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改革语文教材,我以为当务之急必须先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基本篇目要典范,稳定。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有些文章仍不太合适。①很难读懂的文章。②已不适应今天生活的文章。节选的政治论文也不宜多选。按照赵宪初先生关于中学教材知识四层次的观点,基本篇目属语文教材第三、四层次,即“记之”和“用之”的内容。教师要反复教,学生要“学而时习之”,该背诵的要背诵,该熟读的要熟读,有的古文,还要会逐字逐句翻译。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懂了这类课文,  相似文献   

7.
背诵是人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谁忽视它,谁就难以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当今世界,竞争激烈,不管用什么样的科学手段获取与储存信息,通过背诵强化记忆仍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认识语文教学中背诵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熟读、背诵是记忆的一种形式,是青少年理解语言、增强语感、加深记忆、学会表达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在语文课中应注重熟读、背诵教学,将它作为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一条必经之路。然而,现在的教学却忽视了熟读、背诵,认为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机械的学习方法,这实在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多读经典诗文、文学著作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受到有益熏陶,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还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素养。新编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古人有言:“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又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背诵要讲究方法,讲求效率,必须克服机械记忆的毛病,掌握科学的记诵方法。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经常…  相似文献   

10.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背诵的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1.语文教学加强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丰富语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确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中学语文“大纲”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我们应教育学生不要在“反对死记硬背”的口号下,图轻松丢掉背诵,也不要拿这口号抵制背诵。诚然,“死记硬背”是应反的,但可提倡“活记活背”,用“活记”达到“活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背诵和理解     
朱熹说过这样的话:“以此知观书不可苟,须熟读深思,道理自见。”他的话道出了“熟读深思”对“理解”的重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早已证明,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熟读背诵;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早已证明,熟读背诵必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熟读背诵,同时,熟读背诵的过程本身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理解,是辩证的统一。正因为如此,每册语文课本都要安排相当数量的背诵的练习,这也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本册课本,安排背诵练习的有13课。  相似文献   

13.
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是积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背诵,背诵不是"死读书",熟读、背诵有助于理解课文内涵.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积累,一定要狠抓背诵.  相似文献   

14.
郁娴 《新课程研究》2009,(11):173-173,176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重视阅读背诵,首先抓熟读背诵,将语文文本刻在学生心上。其次抓课外阅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原野上骑马,使得踏花归来马蹄香。  相似文献   

15.
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背诵是记忆之母,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正如洪镇涛所说:“语文这东西,不背是不行的。我们学语文,要背,而且要大背。”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背诵呢?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不无道理。它启示我们,熟读与背诵对于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蓄词汇,丰富语言,进而提高和充实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有关背诵的四个注意:  相似文献   

17.
背诵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就是要不看原文通过记忆来念出读过的文字。这就需要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记诵于心,掌握了好的背诵方法就会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18.
背诵是让学生熟悉掌握语文教材的最基础的方法。学生只有加强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熟悉才能背诵下来需要背诵的语文知识。背诵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和储存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语文方面的智力得到成长。小学生在不断背诵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传承其中的文化,并进行发扬。另外老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语文背诵范围,也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谈范文背诵     
一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常诵出新意”,“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等,都反映了从前读书的人对于熟读——背诵的重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来说,这种重视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首先,学习语文,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型,熟悉许多表现力很强的语句,融会许多极动人、极发人深省的思想内容,通过背诵,就可以把这些东西逐步积累起来。背诵的诗文愈多,写起文章来,就可能有更多  相似文献   

20.
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