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侠电影的核心要素"武"、"侠"、"江湖"进行解读,探讨武侠电影发展与成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艺术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对中国武侠核心要素的文化学解读,增加对于武侠文化和武侠电影的认识,深化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生命美学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生命美学视域剖析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研究认为: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下,在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掘武术审美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武术价值品级、拓宽武术发展路径、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命需求具有深远的价值。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应围绕"道不远人"的生命主旨,以"人"为中心,立足于生命精神的价值追寻,从武术技艺、武术人文精神的不同层面开掘审美文化意蕴,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向。武术审美意象应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层挖掘,并指导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春秋战国时期武侠的兴起看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春秋战国时期武侠的兴起看武术的发展姜周存侠与儒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社会阶层,它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先秦时代,并一直延续到近代。侠与儒的文化精神都带有某种“超越意义”,产生着广泛而持久的心理影响,并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因此研究中国历...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武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一直深入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之中,并且随着时代变迁依然有着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发扬光大的必要性。以近现代知识人为视角,从他们笔中的武与侠及武侠精神窥探出武侠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及其所表达的文化信息,进而推及当代大武术观视域下传承大武侠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7.
以大众文化的视角切入,对20世纪中国武术的变迁做了剖析.研究认为:清末民初,武术以悲情面孔出现,作为救亡图存的药方以唤起大众身体和精神的觉醒,使武术具备了“大众”的基础;建国初期,武术作为政治需要成为大众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文化的崛起带来了武术的全方位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大众文化审美泛化和机械复制的弊端;因此,必须审慎地对待武术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引导大众文化“陕感美学”的审美幻觉,创新武术发展的当代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国武术的世界认知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侠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认知.但武侠电影中过度追求暴力的宣扬,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武侠电影主题文化的异化,不利于武术的继承与传播.当代武侠电影的发展应该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凸显中国武术文化主题精神,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正能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侠与武关系辨——与陈蓓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人物,在武术文化的研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武侠小说、影视的风行,侠与武的关系被长久的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旗帜、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交互性传播使人们获得不同时空文化共享的机会,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映射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武侠电影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博弈”实力,抵制“后殖民主义”现象;能够转变“定型化形象”,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能够培养“文化自觉”,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抒发爱国情怀,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认同感。但部分式侠电影以“舞”代“武”,容易引起文化误读;有“武”无“侠”,使武术文化精髓消失殆尽;渲染血腥暴力,对中国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