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臣 《新闻爱好者》2008,(12):38-39
一提到民生新闻,大家最先想到的是2002年元旦开播的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后来又有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贴近性、本地化、原生态是它最为突出的特征。用原生态的语言也就是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市晚报的财经记者如何履行对社会的守望责任?怎样把财经新闻做得既有前瞻性又贴近百姓的需求?笔者多年接触并从事财经新闻报道,一直在尝试"财经新闻民生化"之路。从贴近性上做文章,让百姓乐读财经新闻新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贴近性,贴近性对读者最具吸引力。河北《保定晚报》作为本地媒体,跟其他媒体竞争的过程,不是拼娱乐性和是否面向全国,而是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作为地市报重要的报道品种,在引导社舆论,沟通社情民意,弘扬良好风气,针砭社会时弊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新闻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争日益加剧的现实,搞好社会新闻报道的动力何在?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过程中,笔者深切会到,地市报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与强调会新闻的贴近性。强化贴近性,密切党报与读者的联系社会新闻要不断强化贴近性,这是由新闻的一般规与社会新闻的特殊规律决定的。贴近,包括地理上、心上、思想上、感情…  相似文献   

4.
《新闻通讯》正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笔谈:怎样认识和采写好而短的新闻?在新华日报《科坛星光》专栏刊出第20篇稿件之际,我们就这组系列短特写的采编过程谈点心得,权作参加这次笔谈。  相似文献   

5.
眼下,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主打的一张王牌,因其亲和性、贴近性而成为观众们的最爱,为提升收视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纵观这几年民生新闻成功的例子,不乏少数。以辽宁广播电视台为例,辽宁卫视的《第一时间》,都市频道的《新北方》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新疆新闻界》是我每期必读的刊物。这不只是因为它发表的多是新疆新闻界同仁的最新研究、探索成果,其地域接近性和内容贴近性强,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丰富,还因为它对我在新闻园地中学步给予了热忱的扶持,不断地帮助我提高对新闻工作的认识,开阔探索新闻理论的视野——导师之情,永难忘却。  相似文献   

7.
王瑶 《记者摇篮》2009,(5):52-52
随着最近一两年各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起,打造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民生新闻走群众和本地路线,以贴近性取胜,一些栏目推出后先后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涌现出了以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等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栏目。显然,在当今观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向品牌集聚的收视环境下,打造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电视生存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息类节目出现在屏幕上,消息类节目主持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在《现在播报》里我们认识了康辉和海霞,在《第一时间》里认识了欧阳夏丹,在《全球资讯榜》里认识了芮成钢,在《中国新闻》里则认识了鲁健,他们的出现将新闻类节目播报人推到越发显著的位置上,他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这些优秀的新闻播报人都冠以“主播”的称号。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近一两年各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起,打造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民生新闻走群众和本地路线,以贴近性取胜,一些栏目推出后先后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涌现出了以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等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栏目。显然,在当今观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向品牌集聚的收视环境下,打造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电视生存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姜林 《青年记者》2012,(5):34-35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各省市不断推出此类民生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以平民化、低视角、贴近性、本土化的特点掀起了中国电视的又一次革命,并迅速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肯定.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优质新闻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趋势下,电视媒体为了更加吸引老百姓的目光,把民生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形式予以打造,形成了不少特色和品牌。纵观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科学定位、广泛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在贴近性方面的一些认识偏差,对电视民生新闻坚持贴近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认为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在新闻界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传统观念,这是需要重新研究的。研究这个问题,绝不是概念之争,而是关系到我们对新闻的本质特性的认识,关系到我们对改进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问题。第12期《新闻大学》发表余曦同志的《新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笔者对此有些不同意见,提出来和同志们共同探讨。先讲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本来新闻就是新闻,认为它是意识形态也好,不是意识形态也好,这个“钩”挂得上、挂不上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我们读着报纸,却不知所云。新闻应有贴近性,但在实践中往往还是欠工夫。经济新闻关乎国民经济全局和百姓生计,但有时,因缺乏贴近性而流失读者,很可惜。读过一篇经济新闻,至今印象深刻,标题是"钢铁价格上涨",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罗伯特·赖文报道。现摘录几段文字:"最近钢铁价格上涨,这将对你的购  相似文献   

14.
在广大读者的厚爱下,《新闻与写作》走过了20个春秋。 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新闻与写作》,明年会有什么新变化呢?又会增加什么新栏目呢?许多读者问我们。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我们也盼望着新的年轮,盼望着用创新给大  相似文献   

15.
初期的民生新闻靠着一种原生态的表现,靠着与百姓的家长里短的先天贴近性,第一时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观众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力。随着民生新闻新闻样式地位的确立,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比如选题、风格的同质化,主题和内容的猎奇化,内容编排的琐碎化、低俗化倾向,在迅速  相似文献   

16.
《记者摇篮》2012,(7):3
12年前,辽宁卫视《第一时间》的开播,让辽沈观众耳目为之一新。它的开播不仅开启早间新闻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国内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12年间,《第一时间》依然保持着很多的佳绩:收视率一直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前三名,连续多年被评为辽宁省新闻名牌栏目、优质栏目,以及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全国电视新闻十佳栏目。12年,一轮回。是什么让这个"老节目"常办常新,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针对性·群众性·贴近性唐纪宇《〈新闻战线〉文萃·征文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群众性,贴近性。说其富有针对性,是在近七年间,《新闻战线》杂志举办的一系列征文,均瞄准我国新闻改革和新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筹划而实施,努力给予科学的回答。譬如,随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贝骁 《军事记者》2007,(6):30-31
刊发于《解放军报》2007年1月3日《现场短新闻》专栏的《元旦,我们在边防踏雪巡逻》一稿,因其选取节假日某边防连官兵踏雪巡逻的真实感人故事,彰显了广大边防一线官兵不畏艰险,保卫国家安全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博大情怀,受到社领导和部队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军报和全军各军兵种报纸,刊登了许多原汁原味反映官兵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原生态新闻”,大大增强了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原生态新闻”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新闻品种;编辑“原生态新闻”,业已成为编辑探讨的一个话题。如何编发“原生态新闻”,从而使我们的报纸宣传更加生动感人?相信这篇编辑体会,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大约一半的省级卫视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电视研究》公布的2003年6月22日-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中,《新闻早8点》的收视率为1.45%,《晚间新闻》是1.93%,可见早间新闻也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对于省级卫视来说,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的贴近性不如城市台,在这种条件下,省级台怎样才能办好自己的早间新闻栏目呢?笔者认为栏目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采写的《人·狗·贼》、《当了父母,你就要多操心》和《你、我、他都有哪些责任》三篇社会新闻分别被《阿勒泰报》、《工人时报》、《新疆军垦报》采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有人问我:对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怎么样才能写得引人重视?我结合个人的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我觉得,要写社会新闻,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新闻不是生产动态、工作经验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采写实践中,既要重视新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