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俊安 《考试周刊》2010,(55):34-3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爱国翻译家.其翻译活动在中国文明开化和思想启蒙运动中所建立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从翻译价值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梁启超的翻译活动,阐述了在近代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粱启超翻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语言价值、创造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文化价值是李庄古镇的灵魂,是李庄古镇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在对李庄古镇旅游资料进行翻译时,应借助功能翻译理论,将李庄的建筑、抗战、宗教、饮食和民俗五个方面的文化负载传达给目的语受众,且符合其语言使用习惯,促进李庄古镇的对外宣传与文化价值传播。  相似文献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他认为翻译权威作品应使用语义翻译法。理雅各在《尚书》成语翻译中运用语义翻译法,从文化概念意义、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整体风格三方面进行了文化传真,以此为例探讨语义翻译的文化传真力及其不足,对于典籍外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下,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框架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化与翻译当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词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综合考虑语境、原文、感知、个人认知的理论,框架语义学理对注重文化内涵表达中国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中国文化与翻译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其意义价值已受全球认可。本文从翻译的社会、文化、符号转换、创新及历史五大特性出发,分别探讨其不同侧重内涵,并对每一特性为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的促进因素作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而诗歌的翻译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活动,应更多考虑其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应从翻译要素及相互关系、诗歌语言的比较与使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转换等诸多方面入手,方可保持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文学翻译研究对象(即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着手,探讨文化研究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然后结合事例重点论述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文化研究的两个具体层面:文化比较研究和文化“改写”与构建的研究,最后指出此种文化研究有利于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撞.有利于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及文化价值,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顺利与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行为。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同,文化也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处理始终是翻译研究的两个重要核心。当代翻译研究对翻译的人文价值做出了"译者应该求寻差异、发掘差异、尊重差异"的价值评判。本文将从翻译的差异伦理角度探讨如何做到对差异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文章尝试从文化与认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翻译中识别与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标志的价值。通过这一探讨,作者试图引起对原文文本中具有文化特色标志性作用的语汇的注重。文章的目标是请从事翻译的人员注意识别原文中的文化特色标志的价值及在译文中保留这一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翻译不仅是两种语码的相互转换,同时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本文探讨了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文化成分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史上,庞德所译汉诗有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这些译诗内各诗歌主体间的互动、东西文化元素的并存与交织、以及由庞译 引发的东西方诗学思想的融汇,指出庞译尽管瑕瑜互现,但体现了东西方诗歌与文化的主体间性关系,因而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个性,文化差异和不对应构成了文化空缺,对翻译构成了一定的障碍。俄汉语言各有其特点,在诗歌文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文化空缺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翻译的难度。通过分析文化空缺的形成以及分类,并总结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语言文字特征,对俄语翻译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况新华  吴慧琦 《海外英语》2012,(9):227-228,237
随着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使用图式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进行解释和研究,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望庐山瀑布》的许渊冲英译本为分析材料,从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图式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它在古诗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西生态诗歌意象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其翻译涉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需要立足于当代文化和翻译理论,以文化研究为基础,重新审视唐诗特别是唐代生态诗歌的翻译与接受,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达到中国文化向异质文化融合、共生的文化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初以来,诗歌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不同的语言形态和两种不同的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实践活动。新文化一派则视诗歌翻译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鼓吹白话及新诗体的翻译,并放逐了文言及其传统格律诗体。坚持文言翻译的尝试延绵于整个20世纪,这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宝贵的珍藏,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古诗词的英译,已是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理论。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英译,不但可以使译品更富有诗意,而且也会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刘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39-139,141
本文以M.A.K.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为依据,以英汉诗歌翻译为分析素材,从重合主位理论的角度透视英汉诗歌翻译中重合主位体现手法的文化差异及其语义理据。将讨论重合主位在英汉诗歌中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互动机制,分析原诗歌的重合主位所承载的双重功能在译文中表现形式,从诸多方面再现原诗歌的行、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