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试》2001,(4)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基础是 A.纣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 B.牧野之战商朝奴隶倒戈  相似文献   

2.
在平时的考试或学习中,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知识产生误解,现举例并纠正如下:1.国人暴动不是奴隶暴动公元前841年,西周爆发了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走向衰落。那么,“国人”是不是奴隶呢?其实,“国人”指西周时居于王畿和诸侯国都及其中心区的人,包括国君的同姓、贵族的宗室成员及平民等。“国人”可以议论政事,有当兵的权利和义务。奴隶没有人身自  相似文献   

3.
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位于()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2.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基础是()A.纣的暴政引起人民反抗B.牧野之战是商朝奴隶的倒戈C.文王时整顿政治军事使国力增强D.商朝兵力不足3.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特殊地位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扩大西周政权统治基础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4.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相似文献   

4.
有求必应     
《历史学习》2005,(12):43-44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好!首先祝你们工作顺利,开开心心。我是江苏省南通市星湖中学高三(6)班学生。高二刚开学我们就分科了。由于江苏省实行的是“3 2x”的高考制度,我毅然选择了政史。我喜欢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以少胜多的战役。从学习历史到现在,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和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我庆幸的是,遇上了一个学习的伙伴———《历史学习》。感谢老师们创办了这么好的杂志,如今改版了,我相信《历史学习》会更好。在近期的学习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还请老师们为我解惑。1.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A.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B.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C.奴隶…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公元前七七○——公元前二二一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延续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已经腐朽没落,奴隶主贵族对广大奴隶残酷的剥削压迫,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桎梏,激起了广大奴隶的反抗。奴隶们以逃亡、暴动,起义等斗争形式,给予奴隶主统治以沉重打击。著名的以柳下跖为领袖的奴隶起义,就是其中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奴隶革命战争。它以武器的批判,震憾和打击了当时许多诸侯国,“从卒九  相似文献   

6.
’95高考历史试题出了两道考“图”题,颇有特色,耐人寻味.其一,选择题第2题:下列战役中,战场地理位置最南的是:A.牧野之战B.垓下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 该题设问巧妙,且有新意.一题之中考了教材上的三幅地图,要判断4个战役发生的地点,如果没较准确的记忆,就无法通过比较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本题也可以用基本史实去推导答案,其过程为:A.牧野之战——商亡周兴,商朝的范围主要在北方.B.垓下之战项羽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从项羽是楚国人,不肯回江东,判断江东在长江流域或南方.C.巨鹿  相似文献   

7.
对牧野之战的牧野地望,作者通过大量文献材料和地方志有关资料,比较充分地论证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的牧野地望,应在今新乡市东北牧野村。并批驳了一些论者否认牧野之战的“牧野”不在新乡市牧野村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一道选择题是这样的: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该题一改前几年江苏卷的呆板陈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其中的标注却令人困惑:北面的一条河是“水河”还是“河水”?另一条河是“水济”还是“济水”?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一册)“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西周”一课指出:“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联合西方和南方的部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牧野大战。”据其文意,这里的“牧野”是一个地名专称,查《辞海》历史分册有“牧野”和“牧野之战”两条,也认为“牧野”是地名,在今河南淇县西南。《诗经词  相似文献   

10.
【考题精析】例1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盘庚迁都B.牧野之战C.晋楚争霸D.商鞅变法分析:先审题。这道题要求选出的是“导致王朝更替的事件”,上述四选项中,盘庚迁都是将都城迁移,没有出现改朝换代的事情;晋楚争霸是春秋争霸活动,与命题不符;商鞅变法是历史上一次重  相似文献   

11.
1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 [B]A .陕西关中地区    B .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C .山西东部和河北西部 D .河南洛阳附近2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 ,其中发生在今山西境内的著名战役是 [D]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3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农作物品种增多 ,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②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器 ③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肥和绿肥 ④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C]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4.商周时期 ,生产技术出…  相似文献   

12.
话足球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从高一至现在高三一直都在订阅《中学生英语》。我觉得贵刊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问题解答”栏目,现我有几个问题弄不明白,想请教编辑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胭:本大翅共20小皿,每小皿1.5分,共30分。在 每小皿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胭目要 求的。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 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鞍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息.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l2.下列战役中,战场地理位置最南的是 A.牧野之战.B.该下之战 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Bl3.刘知几的哎史通》是一部 A.历史学理论著作B.唐朝断代史 C,典章制度沿革史D.编年体通史【A】4.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 B…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6,(12)
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人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B.武王建立西周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裹的国家D.犬戎攻灭西周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A.城淮之战匕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3.墨子、商鞍、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入反对兼并战争匕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4.战国时期,学术空气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同志提出了奴隶哲学的问题。他们主张奴隶应该有哲学,理由是:(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就必然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哲学”。(二)“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和历史实际不符,也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教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哲学的阶级性,但并不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哲学。事实上,古希腊奴隶社会虽然始终存在着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但无论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未能成为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在公元前八——六世纪古希腊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最早出现的哲学斗争,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反对毕达哥  相似文献   

16.
有求必应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贵刊的新读者,在不久前才认识贵刊。去年年末在《北大清华高考状元易错题宝典·历史》这本书中,看到一名北大学子在介绍自己学习历史的经验中提到最好看看《历史学习》这本杂志。8月19日,我终于收到订阅的贵刊,拿到手的那一刻,心情非常激动,慢慢翻开浏览里面的内容……。说真的,贵刊里面刊登的内容对我们中学生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我在学习过程中,对几个历史名词很不明白:①“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主要区别是什么呢?②“日伪军”是指什么军?③“苏俄”和“苏联”有什么不同?还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令我…  相似文献   

17.
《灯下漫笔》创作于1925年春末,其主旨是批判中国历史,并反思、批判国民性。披情入理、情理交融是它在说理方面的一大特色。先说“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第10段: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两句话是文章之眼、之骨。“片言居要”,擎起全文,文章的全部论述都围绕它展开。它把中国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乱世和治世。乱世之中,国人想做奴隶而不得;治世之中,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历史在这一治一乱中交替进行,不变的是国人的悲惨命运。以唯物史观观照作者的论断,似乎有偏差,不合理,甚至大谬不然,但唯其如此,它才越发显得…  相似文献   

18.
以往,在历史课的考试中,往往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力,这样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扭转这种倾向,我们在拟试题时,就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作了一些努力,现将某些试题介绍如下: 例一:判断试卷上引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十七页课文“公元前八四一年……周朝被迫迁都洛邑。”要求学生阅读后作出下列判断: 1.写出课文中的历史人物。 2.写出课文中的历史年代。 3.写出课文中的历史地名。 4.在下列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在正确说法的后面作“√”的符号。 (1) 周厉王逃跑是西周衰落的原因。 (2) “国人暴动”是西周衰落的原因。 (3) “国人暴动”以后才有“共和元年”。 (4) 先有“共和元年”,然后发生“国人暴动”。  相似文献   

19.
鲁迅说过:“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孔丘作为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直接对抗奴隶解放的伟大历史潮流的.因此,当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其反革命生涯的时候,奴隶们就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庄子·盗跖》 曾生动地描写了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同孔丘面对面斗争的情况.当时柳下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奴隶主贵族闻风丧胆.孔子妄图以他那一套仁义道德劝说柳下跖不要“犯上作乱”.柳下跖怒斥他“妄称文武、是古非今”的反动行径,指责他妄图开历史倒车,顽固维护奴隶制,是罪恶深重.把孔老二批驳得哑口无言,“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狼狈不堪.孔丘出于反动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本性,对奴隶极端仇视,甚至公开辱骂劳动人民是“不可与同群”的“鸟兽”.奴隶们对他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的.孔丘“周游列国”时,所到之处,就象老鼠过街,  相似文献   

20.
<概 说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03年)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代。奴隶主贵族在奴隶起义、“国人”暴动的沉重打击下,在新兴封建势力的斗争下,内部的矛盾增加,周天子的威枚一落千丈,各诸候国的独立性急剧地增长,于是出现了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及“陪臣执国命”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