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召军 《考试周刊》2012,(40):110-110
体育意识是坚持长期有效体育健身锻炼的最基本动因,其形成离不开兴趣的激发、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等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逐渐形成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强化培养健康意识,形成牢固的内在健身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体育理论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应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培养健身意识与健身能力的重要性在于: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学生获得健康体魄和健康能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它有利于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海南省3所高校在梗的500名女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高校女生体育健身意识较薄弱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差异.从而提出加强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资,加强女生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和指导,改革女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建议,为进一步增强高校女生的健身意识与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健康教育思想的引进,"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渐被许多国际体育组织、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所接受.然而健康体育能否真正实现,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育能否对每一位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健身理念"的培养,使其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8年中奥成功及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全民健身与"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国际大众体育相接轨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跨入了新的历史纪元.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的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推动人们健康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有利条件.但与国际大众体育相比,还存在许多方面的弱势,政府所制定的"一二一"工程指标并未如期完成,人人所期盼的如火如荼的氛围并未出现,因此,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分析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年龄、性别等方面探讨沈阳市区健身人群中活动项目的参与率与变化趋势,旨在揭示市区居民参加全民健身锻炼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及品质。一、体育健身意识终身体育观要纳入体育活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首先要从健身目标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延安中学以建设学校体育文化为切入点,着力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的体育课程从单纯的体育技能教学,转移到扩展学生体育与健身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对健康行为的选择意识和决定能力上来,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因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在教材建设上更加多样化、灵活化,校本教材的开发意义尤其重大.根据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课程目标,校本教材建设应该本着"为学生而写,为学生而用"的目的,突出助学意识和助学指向;应该从学习运动技术为主转变为关注人体健康,贯彻健康性和终身体育意识.校本体育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非系统性与完整性的有机结合,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处理好运动技术与体育健身的关系,使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丈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等,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普遍存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低下、体育健身意识淡薄、体育健身器材与场地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提出组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大学生校园体育生活质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延安中学以建设学校体育文化为切入点,着力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的体育课程从单纯的体育技能教学,转移到扩展学生体育与健身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对健康行为的选择意识和决定能力上来.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中职体育应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终身健身为方向,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健康的体魄,使身心全面发展,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医疗体育教学,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全面认识,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自我健身意识并提高对全民健身进行科学指导的能力,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健身与健康为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涉及到多个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构建健身与健康为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发展.创新健身与健康融合的发展路径,分别从理念上的融合、设施的融合、组织管理的融合、科研的融合、法制的保障及人才的支撑六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智能化的发展让健身变得更加科学便捷,运用大数据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更加完善,通过科技创新更好指导健身与健康活动的开展.基于健身与健康为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智能化建设的研究,为实现全民健身和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思路,更好的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终身教育思想,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强调对21世纪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应以"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宜春市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宜春市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依然淡薄;农村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依然匮乏;民间特色体育项目依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农民体育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指导工作依然薄弱;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依然缺乏了解.提出以提高宜春市农民对体育健身认识为突破口;以农村特色体育建设为重点;以健全体制和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对全国12所大学1 200名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现状进行调空与分析,找出了制约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专家的预测,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促进体育健身行为,利用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学习的良好能力,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体育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学规律,适时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资料法、调查法及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银发居民及体育文化生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完成综述的整理和选题依据的确立,揭示当下苏州城乡银发居民参与体育文化生活的现状.结果表明:苏州城乡银发居民参与体育文化生活状况良好,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好及体育锻炼意识强,参与的主动性高,文明、健康的体育文化生活方式正在形成,科学化健身需进一步提升.针对健身人群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从多个层面提出苏州城乡银发居民改善体育文化生活质量的路径,切实关注银发居民晚年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与完善银发居民体育全面、和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要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根据以上原则,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使高校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