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接受美学”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读者的阐释,其注重译作读者的反应。功能理论学派的“目的论”强调译者有权利按照翻译的目的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诗歌翻译应将两者相结合,实现译者与读者的共鸣,并实现译本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翻译更应强调译者的“读者立场”。特别是在最能反应时代脉搏跳动的网络、多媒体、新闻报刊及广告等文体的翻译中,译者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调整翻译策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标是整个翻译活动的关键,译者可以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从而摆脱了传统的“绝对忠实”的翻译标准的束缚。笔者通过研究中文材料的非文学翻译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应根据目标语文本的要求和目标语读者的期望积极发挥其主体性,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并强化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4.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翻译主体的研究话题往往在讨论谁是翻译主体,目前有四种看法,即译者;原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原作者、译者和读者[1]。几种看法之中都含译者在内,可见对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研究已备受关注。在以译者为翻译主体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译者的信念”这一说法来表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实践中,译者的信念,即翻译者本人的翻译观、语言观、文化态度以及对译者自己的认识等内在的坚信不移的看法和认识,影响译者选择译本、翻译宏观和微观策略、译文表现风格、手法等几乎一切方面的选择过程,它是译者进行翻译活动和实践的内在支点和决策力量。本文作为一种初浅的讨论,仅作为笔者对译者作为主体的研究的一种主观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该理论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译者翻译旅游资料要做到“内外有别”,恰当采取变译策略,达到文化传真,对中国旅游资料英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在交际翻译指导下,译者在广告文本翻译中实与虚处理、单位转化和译者主体性方面体现出的翻译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广告文体时,应以译入语读者的反应为中心,以劝导广告译文读者购买产品、接受服务为目标,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以实与虚处理、单位转化和译者主体性体现为代表的一系列策略中,以期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作为现代翻译界主要的翻译策略,虽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翻译实践中,但是近几年对于它们的讨论还是愈演愈烈,争论不休。译者为什么采用这种翻译策略?什么因素决定译者的选择?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异化和归化翻译中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从翻译实施这个阶段的主体——译者、中间人和读者进行探讨和解答。  相似文献   

8.
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形成原因及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作为典型的错误翻译类型常常困扰着译者,认为造成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主要原因有三: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色彩各异;语言结构的差别。奈达理论中的“译语读者反应”,可作为界定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度”,这是一种能动的“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语言的变迁以及双语文化交往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概略化、具体化、归化、语境增益、加注等策略,都能帮助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规避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译者应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减小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困难,从而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对《辜鸿铭讲论语》中“仁”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PowerConc对“仁”的译文进行统计归类,将“仁”的翻译策略总结为直译意译相结合与归化。在读者意识视角下,译文的意向读者与理想读者在审美期待与社会背景上存在差异,这对辜鸿铭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受制于译者目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成功,就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对文化的接受情况。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汉语文化程度,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会形成不同的译本。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翻译的研究在中国是比较新的一个话题,而专门针对红色场馆解说的翻译研究更有待开拓。广西红色旅游区纪念场馆解说词的对外翻译需要结合翻译理论中的文本功能学说与目的论,进行整体上的分析论述,进而确立此类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一种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也是人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具备直接欣赏外语影片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种新兴而又特殊的翻译模式,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在字幕翻译中,字幕翻译者基于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连接起原作者与目的语观众双方,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关联性,产生最佳的语境效果,使得目的语观众通过字幕,以最小的努力来充分理解和欣赏电影。通过对字幕、字幕翻译的特点与原则以及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解释力进行分析,基于格特"读者的责任"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观众的责任"——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参与度与宽容,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及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工作中较常用的翻译手段,翻译策略的选择可以直接体现出译者的翻译目的和思想,这恰可以体现出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严复和林纾是中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他们本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社会的目的来翻译国外作品,一方面彰显了翻译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把西方文化思想引入中国,成为中国翻译界的先驱。虽然他们翻译文本的角度和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但却有着“启发民智”的共同目的,其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史上起到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新闻报道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由东西方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专有项,译者在新闻报道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本和文化构建的能动性。文章试图从Jef.Verschueren语用顺应理论视角探讨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由于语言具备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的特点,译者在商贸新闻翻译中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出灵活的变通和选择,从而使新闻翻译能够做到既准确传达又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5.
杜廷茹  钟平 《海外英语》2012,(1):133-135
近年来,学说汉语和欣赏中文电影成为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影视作品开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大多数外国观众并不具备直接欣赏中文电影的能力,因此,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冯小刚是我国优秀的影视导演之一,其作品语言具有独特的"冯氏幽默",令人回味无穷。该文将以目的论为视角,以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字幕翻译为素材,研究译者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选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把读者作为文学批评主要研究对象的读者反应批评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视角,读者反应同样也成为翻译批评不可或缺的一维。随着文学的商业化和读者群体日益多元化,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应当给予准确的定位,才能保持翻译的初衷——文化传播。本文分析了读者在翻译过程的主体间性以及对翻译活动的反控,旨在科学评价读者在文学翻译中地位。  相似文献   

17.
狄东睿 《海外英语》2012,(11):140-141
Polysystem Theory was developed in 1970s by Israeli scholar Itamar Even-Zohar,and was well known for its three circumstances.Children’ literature,as a special branch of literature,attracts more and more research nowaday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in China under polysystem.  相似文献   

18.
王雯 《海外英语》2012,(12):172-173
Tourism literature is a window for foreigners to know China and a medium for publicizing Chinese culture.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of tourism litera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Chinese tourisms’ further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literature,taking Skopos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e.  相似文献   

19.
余洋 《海外英语》2012,(3):160-162
哥特式电影不仅仅渲染恐怖和神秘色彩,它有着对社会和复杂人性深度的剖析与思考,其表现力往往要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学习角度来看,尤其对于字幕翻译者或者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和促进。分析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哥特式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并将经典影片《小岛惊魂》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关联理论对该类型影片字幕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跨文化影片预期的交际效果,字幕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呈现给观众最佳的关联效果,搭建哥特式影片与观众心理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查良铮在解放后选取浪漫主义诗歌进行汉译,确实有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因素。不过,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试图利用外国文学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优秀的、可借鉴的资源。在他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语言使用上,无不体现出他试图革新我国主流诗学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