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船开了     
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玩水的时候,把不同的纸盒放进水里玩.过了一会儿,发现纸盒上浸透水后一层一层的包装纸不断地掉下来,有的孩子说:"老师,你看,这些纸湿了,掉下来了!"这时候,有的孩子发现牛奶纸盒不容易被水浸烂,可以在水里飘很长时间,但有的纸碰到水一会儿就烂了.我想,何不因势利导,组织孩子们一起折纸船呢?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 偏重预设的答案,缺乏对过程的驾驭 在一节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中,教师引导幼儿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有的将油倒进水里,有的将水倒进油里,并用小棒进行搅拌,结果发现变混了,搅拌之后象牛奶,有许多泡泡……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然而老师一直在追问幼儿:“油和水分开了吗?”孩子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3.
伞?船!     
正一次,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美工区的小朋友在玩搓纸粘贴。我给幼儿准备了不同的图形,当他们揭开双面胶,就会发现下面藏的是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用小手揭着双面胶,有的孩子揭开后发现是一把雨伞;有的揭开后发现是一棵大树;有的揭开后发现是一只大公鸡。这时我听到一个轻轻的声音说到:"是一个小船"。奇怪,我并没有准备小船的图片呀!我转过头,发现刚才是李浩轩说的,走过去一看,呀!原来他是把纸倒过  相似文献   

4.
吴岚 《幼儿教育》2003,(5):18-18
“魔术杯”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什么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如此痴迷?我们认为关键是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魔术杯”活动原是一次有关空气的科学活动。那天,教师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给幼儿做了一个实验:先将干的绉纸放入塑料杯中,再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然后将杯子提起,让幼儿检查杯中的绉纸是否被浸湿。由于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太抽象.幼儿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因此当教师反复提问“为什么绉纸没被浸湿”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一脸茫然,而有的幼儿干脆顾自拿着杯了玩水去了。教师试图将孩子们重新召集起来,可是已经没有孩子愿意听了。就这样,教师预设的认识空气活动变成了孩子自发的玩水活动。在总结反思时,我们发现,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作了以下调整。我们将第一次活动改为让幼儿探索“如何让绉纸放进水里不湿”。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有的用塑料袋套住绉纸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进瓶子,盖上盖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在文件袋里,并用透明胶封口后再放进水里,等等。  相似文献   

5.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吃”,有的说“我想把它们放在水里玩玩”……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先把水果放在水里玩一玩,然后再吃。孩子们高兴极了。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水果放到水里后会怎么样呢?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沉到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6.
主题来源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课题就这样生成了。活动目标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自由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2.用观察、…  相似文献   

7.
鱼水乐     
要让小班孩子敢于通过绘画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想法,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画的线条有意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先引导他们画波形线。我用情境游戏的方式来引出这次绘画活动。我手里拿着一些事先剪好的小鱼,对孩子们说:“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我要找我快乐的家。哪里是我快乐的家呢?”孩子们都说水里、河里。我请孩子们在纸上给小鱼画些水,当做它们的家。有的孩子拿起了笔,有的孩子似乎还有顾虑。于是,我在孩子们中间扮做小鱼游来游去,并不停地启发他们。发现有  相似文献   

8.
“规程”第二十四条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儿歌教学中,我就常采用游戏的方法。例如,教中班儿歌《小纸船》(手工纸、四方方,折只小船水中放,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还在水中打转转,咦,小船怎么都烂了,原来是只小纸船)时,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两面盆水,然后,我拿出一张手工纸问幼儿:“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的)“是正方形的,也可说成是四方方的。”我随口说道:“手工纸,四方方,小朋友每人也拿一张吧。”发完纸,我问幼儿:“手工纸,四方方,可以用它折什么东西?”小朋友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可以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一)情景描述无意中看到几个孩子在玩报纸,他们一会儿把报纸揉成一团,一会儿将报纸拧成一条,到最后居然用这些纸团和纸棍拼成了小动物。有的说"这是兔子";有的说"这是喜羊羊";有的说"这是雪娃娃";有的说"给它们涂点颜色就更好看了。"……(二)情景分析一张报纸在孩子的手里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东西,在孩子们信手拈来、自主造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隐含的教育价值。这些低结构的材料是否能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我们又该如何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0.
小班绘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不爱绘画,有的孩子常常叫喊“我不会画,我不想画”,有的即使不叫喊,却采取“消极怠工”的做法,一会儿玩纸,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要不就乱涂一通,甚至有个别孩子一参加绘画活动就哭鼻子。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原因有三种:一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习惯于事事由父母包办,懒于动手,希望通过叫喊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帮助他完成作品;二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再加上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差,要完成活动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加之活动内容偏难…  相似文献   

11.
冯老师,您好! 前一段时间,我组织了一次科学活动,让儿童利用原有的沉浮知识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使原先沉在水里的浮起来,原来浮在水面的沉下去。孩子们一听任务,马上兴奋起来,按我的要求,四人一组开始探索,很快,孩子们就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的把橡皮泥团成两个  相似文献   

12.
这天,我组织了“我们的身体”这一活动。中午,在孩子们准备吃饭时,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把你们的小手放在小腿上。”“老师,应该是小手放在大腿上。”我一看,是平时调皮捣蛋的乾乾,便不想搭理他。可转念一想,乾乾说得不错。我们刚刚认识了大腿、小腿,孩子们的双手的确放在大腿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问大家:“乾乾说小手放在大腿上,你们说对吗?”有的孩子想也没想就说:“不对!”有的孩子想了一会儿说:“小手是放在大腿上的。”我说:“对,乾乾说得很对。你们看,我们的小手就是放在大腿上的。他帮老师改正了一个错误,老师谢谢他。…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在上活动课时,老师带来了一把油纸伞,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大家都争相讲述:"这是一把纸做的伞.""这是一把木棒做的伞,伞面是纸做的,上面有颜料."……老师问:"为什么纸伞也能挡雨呢?""因为伞面上涂了一层油.""因为它上面贴有胶纸.""它上面涂了一层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对纸做的物品十分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讨论活动 问题:小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 活动产生的意图 秋天到,幼儿对树叶落下的现象很感兴趣,跑来问老师:"为什么大树妈妈不要小树叶了?"面对孩子童真的问题,教师发现孩子的观察力与好奇心是不容忽视的.于是忙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与孩子们一起对小树叶展开了各种有趣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午饭后,我拿出一叠纸,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用新的纸,你可以随便折什么。但是,不可以弄烂,不可以撕破。”玩纸,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事。瞧,一会儿东东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折了一个大元宝。”一会儿强强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折了一顶帽子。”每次我都以赞许的目光肯定了他们,但每次我都叮嘱他们:“小心点,不要把纸弄烂了。”十分钟后,收上来的纸已是五花八门了,破的、绉的、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幼儿园观摩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在上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之前,老师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个人找到能拿在手里的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最好不要完全一样,下一次活动时我们要用。”孩子们开始寻找,有的孩子找得快一些,有的孩子找得慢一些,有的孩子到活动开始时还没有决定到底拿什么。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了一块积木和一支铅笔,也马上找了类似的东西。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马上把原来的东西放回原处,再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幼儿主动学习的气氛。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太主动的孩子也拿到了东西。孩子们一直不明白老师到底要让他们干什么,因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7.
配班     
一次小班折纸活动中,老师教孩子折窗户(简单的对边折)。正配班的我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引导孩子怎样才能折得齐,一抬头,发现有好几个孩子呆呆地坐在那里。他们的花纸早已成了碎纸片、乱纸团。依照往常配班的惯例,我会再给他们一张纸并尽快协助老师帮孩子按要求折出来,还要嘱咐他们不要把废纸扔在地上,以实现配合老师进行教育的“职责”。这次,我想应该观察他们为什么会把纸撕碎、揉烂。正想着,活动结束了。在收拾活动室时,班里不少孩子跑过来帮我捡地上的碎纸屑,他们边捡边自语。薛昕玺说他捡的是一块饼干;陈晨捡起一团纸,但他告诉我他捡了  相似文献   

18.
小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有的孩子不仅从家中带来了各种汽车玩具、图片等,还把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汽车”摆放在玩具柜上,引来了众人的目光,其中恬恬用大纸盒制作的“福娃汽车”更是让孩子们赞不绝口,孩子们跃跃欲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主题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制作“汽车”。场景一:嘉嘉、楠楠和文文正围着一只小小的纸盒讨论着。嘉嘉提议:“我喜欢红色的法拉利!”楠楠随之附和“:我也喜欢红色的!”文文则在一旁低着头,默不作声。确定了汽车的颜色后,三个人便一起在纸盒上涂刷颜料。“文文,你刷这边!楠楠…  相似文献   

19.
今天绘画活动是画水粉画“美丽的秋天”,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红色、蓝色、黄色颜料。当我正在讲解绘画要求时,小宇手一挥打翻了颜料瓶。看着颜料不断地在白纸上渗,小宇吓呆了,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将颜料瓶扶正。正当我准备将染上颜色的纸收起来时,昊昊说:“老师,看!多像一头大象。”我顺着昊昊指的方向看去,染上颜料的地方真的像一头甩着长鼻子的大象。于是,我让孩子们从不同方向观察,有的说像云彩,有的说像小鸟,有的说像鱼……我惊叹孩子们的想像力。微微说:“老师,我们能不能也把颜料泼在纸上,看能变成什么。”其他孩子也纷纷要求,我同意了…  相似文献   

20.
帮水搬家     
夏方 《幼儿教育》2002,(5):19-19
一天,芊芊不小心把桌上的杯子碰翻了,活动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孩子们有的嚷着要去报告老师,有的出主意让芊芊赶快把水擦干净,有的干脆用手把桌上的水往地板上抹……正在这时,老师来了。她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抓住时机引导孩子们想办法帮水搬家。晨晨说:“用手抹。”老师请他做给大家看。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不行。理由是:手不但抹不干桌上的水,反而会把水洒到地板上,这样小朋友就会有摔跤的危险。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归纳一下,大致有四种办法:①用布擦,②用纸擦,③用棉花擦,④用注射器吸。这些办法到底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