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学化新闻”等新形式,其变革的原因在于: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受众中心”的传播理念要求受众能参与报道,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迎合了这种需要,并在报纸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中,以及在纸质媒介对抗电子媒介的冲击中做出了贡献,但参与性报道自身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深度颇具,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2003年的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2003年新闻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受众的新闻需求仍有差距,一些报道有待提高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克服应付交差、渲染炒作、止于浅表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外交、文化、人物、教育、体育等方方面面。所以英语新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常规的新闻报道包括纯新闻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综合性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语体风格各不相同。纯新闻报道只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而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更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事实,属于纯客观报道和评论性报道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既有事实叙述,也有意见评论。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也是地市台的立台之本。目前地市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对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陷入了固定的宣传模式之中。要改革地市台时政新闻,就必须树立新闻意识、平民意识、深度报道意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基础上,揉合“民生新闻”的风格,突出地域贴近性优势,使重要的时政新闻真正变成百姓关注、要看、爱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闻传播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所谓“一图胜万言”,绝大多数报刊都非常重视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头版头条的新闻图片,更是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给广大读者带来视觉冲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相关的情感,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报纸的报道方针,本文试图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头版新闻图片如何体现报纸报道方针和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具有规律性。它的篇章结构一般呈“倒金字塔式”,报道内容大都含who,what,when,where,why五要素,而且有自己的特定的新闻词汇。收听英语新闻报道是语言学习者的一个难点,而运用新闻报道规律于收听英语新闻中会有助于听者解决听话困难。  相似文献   

8.
广播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现代信息传媒的多样化,广播正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在时政新闻的报道对象、内容特殊、审稿程度严格等条件的限制下,应如何将时政新闻以受众喜爱的方式传播出去呢?本文通过分析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针对广播时政新闻优势,提出新时期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加大广播时政新闻的推广,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增强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报道.但是,新闻报道是人的活动,就必然有其倾向性,“纯客观”是不存在的,客观性和倾向性是新闻价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闻事实有着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两个方面,新闻报道必须利用不同的新闻手段,通过事物的现象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传播新闻事件的媒介。对于同一则新闻事件,媒体需要保持中立、客观,但是,新闻报道中语言使用的不同会使得各国媒体的报道出现差异。该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外各大媒体对于热点社会新闻、科技新闻两大类新闻报道的差异,选取了“澳大利亚遭遇山火肆虐”,及“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启航”两则报道进行对比研究。本课题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法(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探究中外媒体报道的特点,聆听媒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从联接新闻传播三要素的关键因素——新闻信息出发,用新闻信息流量原理分析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增加深度报道的信息量,并且在原有原理的的表达式中增加一个函数,使新闻受传者能对深度报道的有效信息量予以全面合理的考量,最终为深度报道创造了一个行文理论基础,使新闻传播者能够制作出真正具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1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样一篇优秀的新闻,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新闻报道的特点入手,划分新闻结构,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了解新闻的主要事件,再对课文段落进行细节探究,最后解决“为什么多次说没有新闻”“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等问题。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来教授这篇通讯报道,学生学习兴趣淡漠,积极主动性不高。对此,我采用从“反差”入手教授这篇课文,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采访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在日常运用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适合于对报道的事态、事件作深层次的剖析,具有深入探究的优势,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作有背景介绍、有分析的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点评的展示,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娱乐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娱乐新闻庸俗化表现在多方面,炮制的娱乐新闻有盲目炒作、制造事端、胡编乱造、断章取义等四种主要手段。我们应用更多的理性和智慧来对待新时期的娱乐新闻报道,要建立一种娱乐媒体、娱乐报道的行业规范;要树立媒体对娱乐圈是舆论监督关系的思想;对“热点”新闻的策划要把握好“度”;新闻从业人员要坚定自己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深化新闻报道方式,提升新闻评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新闻报道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本文就深化新闻报道方式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升新闻评论实践,并使新闻报道更多的透视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6.
韩亚航空旧金山空难的新闻传播具有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差异性以及传播效能的实用性等特征。但在新闻事件报道中也存在媒体记者媒介素养缺失、新闻信息把关功能弱化、大量信息潮影响事故原因调查进程等缺点。由此凸显新闻传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矛盾,引发对国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新模式的探索,即将传统媒体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建立一种立体、多方位、分层次的新闻报道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的“了望者”角色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新闻报道中既要努力追求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切实承担起“环境监测”的职能,又要能够与世俗“噪音”保持相对超然独立的态度。引导公众、国家与社会走上正确的道路与方向。同时,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的“了望者”功能的实现,既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更有赖于媒体和媒体报道者对自身角色意识的认知与提高,以及承受压力的勇气与娴熟灵活的专业报道技巧。新闻人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可以找到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努力达到社会公正,实现新闻的伦理,成为社会良知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语篇连贯为视角,即导语和结论内部之间的语义联系的角度,分析了德国《明镜在线》中关于北京的新闻报道的隐性评论的识解过程及其规律。新闻报道者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编排隐藏自己的评论和态度,表现在语言层面便是命题间的语义联系中含有报道者的隐性评论。其识解依赖于命题事实间的三大关系与新闻报道的语体特征相结合产生的特殊效果:并列关系可以使“背景事实”与“新闻事实”之间产生对比反差的效果;因果关系通过为“新闻事实”无标记地提供“因”或“果”来暗含报道者的评论;时间关系通过“预测”来暗示对“新闻事实”的评论。  相似文献   

19.
“故事式新闻”当前正悄然风靡传媒界,逐步成为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本文从讲故事新闻学与普通的新闻报道区别、讲故事的新闻作品的艺术特点、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确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将新闻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主要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以代表普遍民意的精确数据,系统地反映新闻事件和新闻问题。同时,精确新闻报道也存在数字误区、调查方式不"精确"、商业软广告等劣势。因此,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展现其真实、科学、系统的社会正功能,提高精确新闻报道的相对精确性,将成为精确新闻报道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