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先生专著《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出版,文章在缜密分析我国图书定价的现状与问题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认同在中国出版业处于向市场转型的阶段,产业链建设还不尽完善,现有图书市场秩序失范的情况下,中国图书定价方式要以固定价格体系为主的基本思路。"对此,出版界前辈宋木文深表赞同,他认为"陈昕建议规范图书定价方式,建立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观点摘要     
陈昕:跨地区的并购应遵循市场化的准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编辑之友》发表文章说:出版业的跨地区兼并重组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之途,也是出版集团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3.
文论撷英     
加强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刘杲在为陈昕专著《中国出版产业论稿》撰写的序文《出版产业研究的重要成果》一文中指出:“研究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学的依据,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首先是研究普遍性。这非常重要。因为出版产业也是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普遍经济规律,对所有产业是适用的,对出版产业也是适用的。比如,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其次是研究特殊性。这尤其重要。其中研究出版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难度最大。”“我之所以特别看重陈昕  相似文献   

4.
夜读陈昕同志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一次演讲(见2007年1月28日文汇报6版),连同在不同场合听到陈昕同志的发言,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陈昕同志对出版企业文化使命的那种始终的关注与执著的追求.他谈到国际上一些出版传媒企业除了有经济利益的目标之外,均有关于其对社会价值使命的明确陈述.  相似文献   

5.
纸价上涨推动出版业转型陈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社长)目前,出版产业所进行的深刻调整,以及全国中小学教材即将开始的全面招标,纸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物价上升  相似文献   

6.
前沿观察出版业需要“创意出版”孔庄1上旬/1页解放思想与出版改革魏玉山1下旬/1页出版业要有忧患意识李人凡2上下合刊/1页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的挑战陈昕3上旬/1页实现创意出版需要文化管理孔庄3下旬/1页论出版资源整合黄卫4上旬/1页出版企业上市的诉求喻国明4下旬/1页民营文  相似文献   

7.
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陈昕著的《WTO与中国出版》一书自今年8月问世以来,在出版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颇为引人注目。 这本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中,紧密结合中国出版业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出版业将发生哪些重要影响、利弊何在、中国出版业应怎样应变与发展,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发言,他认为,阅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出版价值主导的。回顾近一个世纪的出版史,前60年是高兴的时代,出版人想出什么出什么,看重的是书的文化价值;此后20年是管理的时代,出版社对每本图书进行盈亏核算,以此决定一本书是否值得出版;最近20年进入资本的时代,大型传媒集团兼并有价值的出版品牌,像经营娱乐业一样经营出版业。  相似文献   

9.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发言,他认为,阅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出版价值主导的。回顾近一个世纪的出版史,前60年是高兴的时代,出版人想出什么出什么,看重的是书的文化价值;此后20年是管理的时代,出版社对每本图书进行盈亏核算,以此决定一本书是否值得出版;最近20年进入资本的时代,大型传媒集团兼并有价值的出版品牌,像经营娱乐业一样经营出版业。  相似文献   

10.
&#  &# 《出版与印刷》2015,(2):2-3
近几年,小众图书出版日益受到很多出版社的青睐。著名出版理论家陈昕在其《中国出版产业论稿》中提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将形成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分众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日益增大,并逐步超过一般大众市场。小众图书出版现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认可。但单一的出版模式并不能形成规模,更不用谈长久的发展。小众图书的出版要想走出一片新天地,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是陈昕写给青年编辑的理想之书。他以自己的职业经验,教授青年编辑从业之道;以企业家的高度,从经济学和产业角度分析我国出版转型和文化创新等问题,拓宽了青年编辑视野。该书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回顾和思想总结,还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业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08,(8):6
陈昕: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会带给出版商新的商机;周蔚华:网络环境下的出版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管理;仝冠军:从长尾理论看城市与农村出版业的关系;朱晓彦:出版企业上市之路要走好哪几步;李德顺:文化研究成果缺乏转化的原因;方卿:创新科技出版管理体制要首先从市场准入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观点摘要     
陈昕: 出版体制改革不只是转企改制陈昕在接受《出版商务周报》采访时说,现在许多人一谈出版改革,就是转企改制,好像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单位,改成股份制了,出版改革的使命就完成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完备的公司治理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小说家论集台北:人间出版社,2008近年来,我的出版于1980—1990年代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诸书陆续重印,《论小说十家》却是个例外。也曾有供职于中国大陆出版业的朋友来谈,我以"没有必要"推辞了。说没有必要,是因该书为写于不同时间的论文的结集,所收诸篇"质量"不大均衡。当然我也知道,因此书涉及多位作家,征引率一向较高。今夏(2007)吕正惠先生建议重编后在台湾出版,我也以"没有必要"推辞,他却最终说服了我。  相似文献   

15.
收到陈昕同志的三部四册书,《书之重,评之轻——陈昕书评选》《高擎火把的人——陈昕出版演讲录(上、下)》《出版经济学研究》,沉甸甸的、很厚重、很典雅,装帧艺术也比较讲究.心里先是一种震动,接着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和崇敬. 在接下来举办的陈昕同志著作集出版座谈会上,领导满座、学者满座、高朋满座,大家对陈昕同志的学术成就、文化成就、思想成就、出版成就等作了比较充分,又比较客观的肯定性评价.我从编辑学会培养学者型编辑,培养编辑名家的角度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出版》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路程。它是伴随着我国大学出版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目前,《大学出版》已经成为大学出版人必读的杂志。突出工作指导性又注重学术性已成为它的特色。办杂志,我是外行;读杂志,从杂志里寻找自己所渴求的知识和信息,则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性需求。《大学出版》是我阅读和学习的园地,获得信息的源泉。正如一位大学出版界的老社长亲自对我说的,《大学出版》他每期必读,《大学出版》是他了解大学出版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信息资源。《大学出版》能有今日之成绩,是经过几届中国大学出…  相似文献   

17.
陈昕同志历年所著有关出版研究的文章约有百万字之巨,他从中选出一部分编为《中国出版产业论稿》,交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印行,并嘱我为之写一篇序.其实此书已有出版界前辈刘杲同志的序,以年辈与身份而言他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作序人;我则不然,从哪一方面说都不合惯例.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新闻出版强国,应当具有国际出版市场相当的拓展和传播能力。因而,提高出版"走出去"水平,成为国家"十二五"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十二五"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关于出版"走出去"的安排,认真总结吸收了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9.
缪宏才 《出版广角》2011,(11):22-24
喊的热闹与干的冷静近一年来的中国出版,随着"企业化"(出版社转企改制)和"集团化"的基本完成,出版的"数字化"就成了行业内最热门的话题。领导的重要讲话、业内的重大活动、媒体的主要版面,要是没涉及数字出版,简直就不可想象。"数字出版"将超越"传统出版"成为出版的主流,已成为出版业毋庸置  相似文献   

20.
内容服务商——出版转型的希望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威 《出版参考》2011,(13):19-20
多年来,出版业者一直以"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自居。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提供商定位。曾经,出版改革者也提出要以市场为中心来自我定位,以解决面对市场的困境。但所谓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