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式教学,以案例为主导案例型教学,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情景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课堂展示是指由学生讲解某一内容,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该方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融合了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优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课堂展示法,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话题的准备、展示、讨论、评价和总结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最终达成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堂展示法的运用过程中,需注意话题的设置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探索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教师团队建设等,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扩大课程受益面,从而实现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探索基于学生行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扩大课程受益面,从而实现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探索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教师团队建设等,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扩大课程受益面,从而实现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外,知识内化放在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高度参与和实现个性化教育等特征,这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性学习的迫切需求不谋而合。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构建出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翻转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学习和个性化教育,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人格特质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不同人格特征学生对自我认知、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的差异性,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落脚点,开展细分化生涯教学培养与就业指导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根据大五人格特质的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同影响,开展差异化“三涯”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寻求最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院校特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毕业后的就业目标,为大学生全面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同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将自身优势发挥到就业中。而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职业规划生涯中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良好互动以及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更加真实的体验。文章将具体对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许丹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9):107-109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凸显的形势面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但培养的方式与方法却各有不同,理论教育还是实践培养,注重课程讲授还是能力提升训练已渐渐地成为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思考的问题。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活动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协同发挥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育人效用的重要举措,更是直面就业困境,以生涯规划为切口,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育人导向,以实现就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双提升为育人目标,以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相匹配为育人内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挖掘课程潜在的德育元素、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优化课程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邱颖明  许素华 《考试周刊》2012,(43):162-163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要使大学毕业生更好更顺利地实现就业,就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专业化建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大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滕远杰 《考试周刊》2013,(4):166-167
随着职业规划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实施途径,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7,(1):74-77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看,其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强,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职业目标不明确等都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大学生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民办高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浅地提出了加强课程改革的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时期是个人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职业稳定性及职业成就感产生深远的影响.运用实践调研、文献参考、对比等方法剖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出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期为C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职业生涯规划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不断提升就业能力。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研分析,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在职业发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应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强职场道德修养,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破解就业难题,推动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胜任力提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胜任力不足是导致其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缺乏科学合理、系统连续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导致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胜任力不足,缺乏就业竞争优势。基于胜任力提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转变学校与学生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分阶段把握重点,帮助学生对自我以及职业环境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实践检验与评估,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仍然存在师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程的育人效果,文章提出通过实施翻转课堂与BOPPPS模型相结合模式教学,课前实施翻转课堂,课中按照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部分,课后布置作业进行消化吸收三个环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根据教学实践效果,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增加教师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加深学情分析,打造个性教学;增加课程课时,强化知识渗透;缩减班级人数,提升教学质量;课后调研总结,持续改进教学等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9.
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