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荀况是先秦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我国儒法合流的先行者。在法律思想上,他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出发,对儒家传统的礼作了系统的改造,对法家坚持的法做了重要的修正,使二者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又区别于法家的法律思想,对后世封建法律思想的发展起过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对中国思想史上相关人物的法律思想作了相当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包括对法家先驱、前期法家、韩非等中国古代大家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解释。这些解释作为“三史释今古”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战国中期赵国的著名法家慎到的法律思想.慎到是一个深受道家学派影响,对道家学说进行了修正的法家.慎到是法家学说中“势治”派的代表人物,对法家学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慎到主张实行法治,“事断于法”,并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形式、法律实质和法律适用等方面阐述先秦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他们所主张的法令公开颁布、立法公平、司法必平、执法必信和重刑思想对整个中国传统法律在法律渊源、法律思想和刑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特色使得多种法律思想在激烈交锋中相互发展,而作为争论焦点的"人性论",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对于人性论的不同观点,并进而分析了人性论对先秦及我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认为邓析是名家,近代以来多认为他是法家。本文认为邓析是春秋时代一个法学家、法律逻辑学家、律师,对后来的名家、法家都有影响,也可以说是名家、法家的共同始祖。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从法的基本精神、法的运行以及与法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探究韩非的法律思想,挖掘其法律思想精髓,对中国现代法学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包拯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包拯的法律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实际上是儒家、法家、道家等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审视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法家两个对立的学派关于法律许多对立的观点,到朱熹这里发生了融合。朱熹作为宋代理学大师,他的法律思想与之前的儒家观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的关于法律价值、司法公正、重刑主张等思想可直接溯至法家,这些思想对宋代法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重视法律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关于法的概念概括了封建法律的外部特征,是法家法治学说的前提与基础,法家的法治观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商法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的制定、发展和完善 ,离不开传统法律文化的根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商法的影响是双重的 ,既有促进值得借鉴的一面 ,也有起阻碍作用的。因此 ,我们应当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 ,为商法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以法律的正当性论证法律的权威性,追求法律的价值理性。法家把法作为治世、驭民的工具,强调法律的现实作用。二者有着历史背景迥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对二者的比较对理解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晋法家和齐法家同为法家 ,但政治理念却不相同。齐法家是理性的、有序的君主专制 ,三晋法家是绝对的、极端的君主专制。表现在司法上 ,齐法家把法律置于君主之上 ,三晋法家则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上 ;在君臣关系上 ,齐法家主张君臣互相约束 ,三晋法家则要求臣绝对服从于君 ;在刑罚的使用上 ,齐法家按罪配刑 ,求之公平 ,三晋法家按需配刑 ,求之效益 ;在治国的宗旨上 ,齐法家主张富民而治 ,三晋法家主张民贫而治。文章从经济观念角度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齐法家重视并发展工商业是其理性、有序的政治理念产生的基础 ,而三晋法家对工商业的强力抑制只能产生极端专制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片面强调礼治,夸大道德的作用;同儒学相反,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弃礼任法。荀子对儒家和法家作了综合,形成了礼法结合、礼本刑用的法律思想,并提出了一套立法、依法的主张,对后来的封建法律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学派,儒家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法律几千年,渗透于古代、近代的立法、司法活动,也影响了当代法律的思维方式。本文拟通过对其基本内容的阐述,分析其对中国当代法律的影响,着重其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尤其以儒、道、法最为世人称道,而法家思想则最终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帝国。在宣扬“依法治国”的今天,传统法家思想继续被当下的学者研究,可见其对当代法制的借鉴意义。而韩非的法家思想则对当今的中国法治建设环节中的立法、宣扬法律和执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水晶 《文教资料》2006,(28):22-23
官僚制理论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建立在法律权威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被视为法治主义、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法家思想中就蕴涵着这种官僚制主张,笔者称之为法家官僚制思想。法家认为强大的王权、令行禁止的法治、富有效能的职业官僚队伍,是使当时混乱的社会恢复为有序状态的最有成效的方式。为此,法家全力投入到对官僚制的理论探讨和规划建设中,对法律制定、设官分职、选官考课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卓越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以法律的正当性论证法律的权威性,追求法律的价值理性.法家把法作为治世、驭民的工具,强调法律的现实作用.二者有着历史背景迥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对二者的比较对理解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法系、印度法系这两大古老的东方法律文化在哲学基础、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及历史进程等方面具有相似或相通性。在突出“同“的一面的同时进而对比两大传统法律文化在近、现代所进行的法律改革,找出“异“的一面,总结中国近现代法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绵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即儒家思想自始至终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唯独短命而亡的秦朝,把法家思想置于尊崇地位。它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均出自于法家思想的“启蒙”,秦王朝的盛衰与法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