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社会上的人或事物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如何使学生把这些生动的素材转化为有血有肉的题材,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指导中的难题,让学生见物想言、见物敢言、见物能言、见物会言、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是作文能力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文章贵在“创新”,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的 ,而且也是应该让学生明确的要求。但是 ,笔者认为小学生练习作文 ,应该从“模仿”起步。从“模仿”到“创新”,是学生学作文 ,工匠学技艺 ,乃至文艺家创作文艺作品的一条普遍实用的规律。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的呢 ?从模仿内容来说 ,诸如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章法和语言 ,我都鼓励学生模仿范文。我认为这些都是写文章的基本功 ,是属于法度的东西。小学生刚学作文 ,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模仿练习 ,才能明白规律 ,掌握要领。教师讲解写作知识是必要的 ,但…  相似文献   

3.
教小学生作文,有两个问题得注意:一个是语言发展的规律,一个是小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特点,是为了熟悉教学对象;研究语言规律,是为了明确教学任务。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学目的来进行作文教学,要做好三件事——培养兴趣,引导仿学,指导创作。一、培养兴趣,使学生喜欢写凡做事情,兴趣是很重要的。作文也一样。学生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是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一提写作文,不少学生就退避三舍,不知从何下手。如何使学生把写作包袱卸下来,让写作变得轻松愉悦呢?我以为,只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才能指导他们“怎么写”。这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表象,体验情感,从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而指导“写什么”在作文指导课中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   

5.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6.
李志丹 《湖南教育》2003,(23):42-42
遵循从说到写、读写结合的规律从说到写。对小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从提高口头语言能力开始,以说为写的先导。从说到写不能理解为把“说”搞好了再“写”;或者是低年级“说”,中高年级“写”,“说”与“写”应贯穿于小学各年级的全部教学过程。它们互相配合,互相渗透,支撑着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读写结合。小学作文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教学中,一篇具体的课文,既可以给予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感情等作文技能。因此,读是写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营养课”。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从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 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结合学…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学生观察不正确、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看,如教学看图作文《好姐姐》,在指导学生看图时,要指导学生回答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问?文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从图中哪些什么地方看出姐姐“好”呢?学生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步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边想,怎样突出姐姐“好”呢?通过姐姐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明白。  相似文献   

9.
难点是作文     
小语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怎样使学生作文有较高的立意?怎样教会学生选材?怎样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想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选材1.求渺小,求平淡教小学生作文,要抓住一个“小”字,即教学生写小块的文章,也就是题材小,篇幅短的文章。这是由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知识阅历肤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语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段话体现了作文教学的规律,指出了作文教学的原则。阅读是由外向内的吸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作文是由内向外的表达,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有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如何结合呢?一、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学生的词汇越丰富,掌握的句式越…  相似文献   

11.
吴玲 《文教资料》2011,(27):53-54
要让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交往功能,真正把中学作文教学“为写而指导写”的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作文“因为有用才要写好,因为有思想、想写才写,因为做才写’,_——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真实的书面语言的交际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指导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和我手写我口”,使写出来的文章文通字顺,抒发真情实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老师去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重谈谈对小学生习作的指导。一、注重习作素材的加工1.把生活引进作文。把生活引进作文,使学生感觉是在为“实践”而练,而不是为练而练。每次作文都尽可能与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的人、事、物、感结合起来,并尽可能通过作文来真正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任。那么 ,如何让学生由“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呢 ?一、降低要求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练笔而不是创作。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降低作文要求 ,让学生怎样想的怎样说的 ,就怎样写 ,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童年写童言。从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二年级的写段 ,再到三、四、五年级的独立题作文 ,都需坚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语言、修辞、描写等方面的个性化,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增加个性化语言的教学,可以培育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性从生活中来,合理引用生活元素要想搞好小学作文个性化语言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个性化语言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标签,使作文更具识别性,也是学生表达情感的工具和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语言性格和学习思维的重要阶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性  相似文献   

15.
要说“绿色”作文,首先得说说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笔者身在教学第一线,听过不少教师的作文课,了解些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指导、批改、评讲的情况,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张程式化作文,造成学生学会了“凑、抄、套”,作文不动脑筋;有的老师平时不重视作文,除了布置作文题目外,很少进行作文指导,很少有作文专题评讲,到了考试的时候就让学生背诵《小学生作文选》上的范文,诸如“家庭篇”、“学校篇”、“社会篇”中的篇目1至2篇,以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做法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同时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潜能。不少学生在这样的作文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这是作文教学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小学生语言发展及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我在作文教学中,将1—6年级作文教学要求分为“四段六步”进行序列训练,目的是减缓坡度,突出重点,使学生能顺利渡过作文关。具体训练方法为: 一、启蒙阶段(—、二年级):这是作文的准备阶段,重点突出“扶”。第一步,说话训练的“扶”。训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往往通过彼此之间相关联的地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使无形为有形,给人以生动、具体之感。《大纲》中对小学生作文要求明确指出:在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逐步做到“要有具体内容”。为了使学生作文写具体,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按不同类型对学生进行序列性的片断训练。即按如何把景写具体,如何把物写具体,如何把人写具体,如何把事写具体的序列训练。在把景和物写具体的序列训练中,我们注意指导学生用“联想法”把景和物写具体,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讨论式教学”,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力求实现这些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收获,我称之为“轻松作文‘三步曲’”。第一步曲:说我想说“说”即“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的训练程度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否收集到真实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否对书面语言的组织做了充分的准备,关系到一节作文指导课的成功与否。因为“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搭好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这座桥梁,即想让学生“下笔成文”,首先得“出口成章”。通过口头语言训练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使写作材料更丰富,使他们的内心体验更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小学生做作文时普遗感到“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我想,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接触面窄,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慢慢地,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惧,视作文为“苦事”.……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命题之后,一般采取“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步骤,注重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使学生往命题框套里钻,既没有感性材料,思维又受到束缚,往往是一听到“作文”二字就头疼。针对这一现状,我尝试了“前习作教学”,就是“在习作教学中将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最后到乐写,把写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