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内容丰富、错综复杂.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复习课主要应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掌握重点、要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于朝代更替.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掌握主要朝代的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国王、末代国王、都城名称(包括古今地名).方法上可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二、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方面应让学生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一)封建社会的五个时期.如: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线索与特征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461年,包括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这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从政治上看。(1)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经历了五代  相似文献   

3.
讲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教材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中国历史教材封建社会部分,是按照朝代顺序分成几个时期叙述的。讲每个时期(朝代)的历史,都要用相当篇幅讲封建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正确地掌握这方面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谈谈个人讲授这类教材的初步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目录是章节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其中隐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从宏观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以及阶段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复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如从中国古代史目录中可知,我国古代历史分为六个历史阶段:“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例11…  相似文献   

5.
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内容,包括自581年隋朝建立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历史。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征来看,这1000多年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隋唐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朝时期。这三个阶段最重要的历史特点分别如下;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盛世”。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和文化持续向前发展;从政治格局看,由辽宋金的并立和对峙,走向元朝的大统一;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的融合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 (一 )  中国古代史从 1 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 1 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通常情况下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 )六个时期。一、先秦 (1 70万年前至公元前 2 2 1年 ) ,祖国历史的开篇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历经两次社会大变革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 1 0 0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 ,分为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7.
《三国和两晋》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封建社会》中的一章。这部分教材篇幅不长,但容量大,头绪多,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从大量纷繁的历史事实中,抓住主要矛盾,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讲课时才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准确的历史基础知识,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节《三国鼎立》重点有二:一、曹操实行屯田制和统一北方;二、赤壁之战和  相似文献   

8.
本学期八七级“古代文学”课学习内容包括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两部分。现把隋、唐、五代文学的学习重点与具体要求谈一下。 隋、唐、五代三个时期中,唐代文学成就最高,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唐代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每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重点。 初唐(618—713):这时期可分为两段。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后五十年,“四杰”突破了宫体诗的题材,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陈子昂明确提出反对南朝诗风的文学革新主张,为唐诗的繁荣开辟了健康道路。这一时期“四杰”与陈子昂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联系,多角度、全方位整理知识,把所学知识纳入特定的系统中,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达到融汇贯通,能厚能薄,运用自如,是高三历史总复习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主要做法.一、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熟记历史分期和篇、章、节要目,把握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宏观内在的有机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二、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组织知识,突破重点难点.例如:中国封建社会史从战国开始到鸦片战争前经历了以下五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①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③隋唐——封建社会的繁盛;④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⑤明、清(鸦片战争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五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本身就概括了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据此来组织知识,展开论证,也就抓住了课本的要害,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三、理清基本历史线索,带动知识的演绎串联.例如,中国近代史有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基本线索,它贯穿着  相似文献   

10.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11.
去年五月,我在学校做了一次历史课公开教学,以高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章第二节作为讲授内容。课文共分三段,标题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市民反矿监税监的斗争”、“东林党反宦官的斗争”。表面看来,好像是三个各自独立的内容,头绪较为复杂。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深入地钻研教材与体会教材,只有掌握这一节教材的基本线索,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节教材。这一节教材有它典型的代表性,它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从明代中期以后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一个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的面貌。它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与深刻化,也表现了光明势力的逐渐成长和腐朽的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从具体史实中,理解到封建  相似文献   

12.
[历年考题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史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历年考查的面广,题型全,同时在中学课本中所占的内容比重大,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综观近年来高考政治史考查的内容主要是重要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和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的目的多次考查;重要的改革与变法,如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和影响也是多次涉及;重要农民起义;杰出帝王的活动;重大的战事等。[专题知识体系]本专题的复习应突出下列内容:一、朝代、都城、疆城和行政区划朝代是我们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如以朝代寻找历史发展的轨迹,奴隶社会:夏——形成,商——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封建社会: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的昌盛繁荣;五代、宋、辽、夏、金——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还要归纳一些朝代的建立和灭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一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教材,由原来试用本的五节改为三章。增加了“祖逖北伐”和南北朝朝代更替的一些具体内容,删去了“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在叙述上作了进一步斟酌,地图进一步简化以及一些字句有所润色变更。就这一部分教材的基本线索来说,修订本与试用本教材相比较,没有较大的变动,但在某些部分略有展开,稍加具体,头绪似有所增加。如从百余年九个王朝更替的南北朝,只出现一、二君主的缺陷考虑,似乎稍作充实是适当的。许多历史老师都感到这部分教材的基本线索难于掌握,特别是自西晋灭亡到隋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1)意识不明,囗传手教——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朝代);(2)脱离原始,涵于"六艺"——奴隶社会的美术教育(夏商周春秋);(3)官学私学,师徒父子——封建社会初期的美术教育(战国秦汉);(4)师承明显,欣赏凸现。专长一科,师法自然——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美术教育(魏晋南北朝至隋唐);(5)画院教育,范本临摹,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封建社会后续发展时期的美术教育(五代两宋);(6)山水花鸟,自然情趣;宫廷美术,人物画显;服务政治,西洋画现;学校世业,艺技分流——封建社会后期的美术教育(元代明清)。  相似文献   

15.
本课按照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讲授师:上节课讲了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今天我们介绍这个时期的商业,其中以两宋商业的发展为主。(板书课题)我们先回忆一下两宋以前商业发展的概况: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很早,封建社会初期曾有过很有成绩的发展阶段。但总的讲中国商品经济是不发达的。我们曾讲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新兴封建城市的出现、两汉繁荣的东西二京、北魏的洛阳城、唐都长安,以及三国时吴和唐朝和海外贸易。这些都是宋以前几个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比较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内容。但是从战国到唐朝,商业虽有所发展,可发展势头却常常中断,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6.
八八级汉语专业本学期的《中国古代文学》,讲授的内容是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两部分。在隋、唐、五代  相似文献   

17.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文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文,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1.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1)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从历史的眼光看,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相似文献   

18.
隋唐的历史,上接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启五代、辽、宋、夏、金、元、历326年,隋唐既延续了秦汉的统一局面,又开创了宋、元、明、清的进一步繁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这就决定了隋唐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和把握材料。  相似文献   

19.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中国各族在东京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初,我国境内形成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主要有北宋、契丹(辽)、西夏、大理等。另外,还有回鹘、吐蕃等族在西北、西南地方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或地方割据政权;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形式,而分别隶属于宋、辽等大的封建王朝。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当时虽没有形成汉、唐那样统一的封建国家,但它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