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辉  郭本禹 《教育导刊》2011,(10):54-57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学生道德判断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涉及道德判断的理论模型、道德判断的测评方法、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道德判断的干预研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华 《教育学术月刊》2012,(12):33-35,48
科尔伯格范式在西方道德研究和教育的话语(discourse)体系中处于主导位置。该范式聚焦于个体道德推理和判断,其方法论核心是道德测评。然而,科尔伯格范式的道德测评置于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思想)视域下,则显示出其潜在的困境或危机:测评话语中,道德主体的型塑(formation)表现为标签化、倚重理性和个体能动的缺失。基于此,后结构主义提供了对道德测评和道德教育实践的有益的智识资源,包括:强调个体道德内涵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倾听受测者的声音以使测评成为某种专注的对话历程,以及测评对个体道德反思与实践的促进,并且致力于其道德认同的建构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16,(2):89-96
ETi K项目旨在基于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合、知识取向与能力取向的结合,建立一种符合教育理论、同时具有信度和效度的针对中学生道德能力的测评体系。该体系将学生通过德育课程所应培养的道德能力分为基础知识、判断能力和行为设计能力,以自己的道德、陌生的道德、公共的道德为反思内容的维度,利用赫尔巴特的"五道念"并汲取伦理学史上有代表性的道德判断形式,对道德事实进行反思。ETi K-上海的实施,将通过对ETi K体系的改编和移用进行中德德育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适用于中国学生的道德能力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是当今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了指标权重.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用于测评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价,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依据,具有积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义与关怀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两种核心价值取向,也是测评与分析学校道德氛围的两大基本维度。在测评学校道德氛围时,正义维度可以具体化为公平、正派、民主、自由、诚信、合作等量度,关怀维度可以具体化为尊重、友谊、归属、帮助、支持、宽容等量度。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作为大学校园道德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围绕文明理性的习惯和风尚、优良浓厚的学风和校风、独具亲和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和一体化的德育测评、公正的道德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与行"脱节的矛盾,把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缩短知行距离作为道德实践环节探讨的突破口,重视在实践环节上营造大学生校园道德文化氛围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让大学生在感受和感悟"发现道德"、"体验道德"、"道德选择"的过程,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目标,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日常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的目的.使道德教育具有亲和力,将是道德教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主流.  相似文献   

8.
鉴于学术界对当代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作性状描述和数量测评较多,而对其作实质性的分析和运用不足的状况,在深入阐释"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从高校德育的角度,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实际,积极吸纳这一理论的"合理内核"即"道德发展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学说,尤其是其中的第三阶段(后习俗水平道德阶段)的"人生影响"的同时,将这个"合理内核"实际运用于我国高校德育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并从德育理念创新、学生需求定位、教师角色转换和环境优化四个方面思考和构建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方法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是19世纪英国激进运动的产物,其创始人是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最大幸福原则”是边沁功利主义理论的最高道德原则。这一体系涉及个人道德、社会功用、法律思想、社会变革等诸多方面。在其伦理范畴下,边沁对个人幸福采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衡量计算,视社会幸福为全部个人幸福的叠加。在现代,这一思想对于各个系统的测评,如个人测评、城市评定、业务审核、智商、情商的测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人们很容易将这一伦理观和幸福统计法庸俗化,使其演变成贪图私利、虚报邀功的工具,这是我们应竭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乔治.林德在继承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行为与发展双面理论"。这种理论坚持,道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二者存在着复杂关系;开发应用了可同时测量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道德判断测验",将道德发展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柯尔伯格与哈贝马斯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当前儿童道德教育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儿童道德教育要关注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儿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和话语实践的形式,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种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征,造成儿童“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服从到平等、从平等到公道的发展过程,造成儿童公正观念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协作等。这些蕴涵于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并从变革德育观与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做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3.
道德图式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等加工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知识结构,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过滤、解释、定向、整合作用。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了解儿童原有的道德图式及其发展水平、关注儿童的道德经验和生活环境、重视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引导多维度的道德学习,并通过激活道德叙事、引发道德对话、增进道德体验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道德图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道德性”范畴是成立的,德育并不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应该对德育进行“道德性”追问。这种追闺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发展本身的内在需要。道德性审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角有助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构建,只有道德的德育才能培养出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5.
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论--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为此,该书的作者在对道德、道德教育和灌输等基本概念进行语义分析的前提下,在批判并综合几种作者认为有借鉴意义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无论是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该书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虚构主义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之间采取一种调和的第三种路线.它接受了反实在论的道德属性本体观,但同时又和实在论者一样坚持道德话语表面的规范性特点.道德虚构主义并不可能实现它的理论目标.在它的理论承诺中有着不可逾越的缺陷.为了成为一种有效的元伦理理论,它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故事法的基础上,道德教育叙事取向主张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复杂的道德原型和隐喻,促进其叙事意识和道德感悟;主张道德叙事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并围绕叙事素材的道德特征进行主题提炼和主题理解的教学;道德叙事教学应使儿童从道德故事的听(读)者转变为叙事者,着眼于儿童道德自我的解构与建构,开展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8.
道德涵义具有多样性模糊性。通过实证调查,根据大学生对道德定义回答的着重点、落脚点不同,正面的论述可将其概括为"七论":政治爱国论、传统美德论、法律论、精神论、底线论、自爱论和环境论。后两论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道德是假的等个别反面论述也从侧面说明道德涵义的多样性、复杂性。此研究为我们认识今日社会的道德现象提供了新的实践性、理论性视角。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工作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以往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评价,要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么以定量评价为主,这样的评价方式都不够客观、公正、有效、合理,如何有效、科学地评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苦苦探寻的。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高校德育工作展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该方法原理简单、切实可行而且较能科学、真实的反映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该方法对评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道德是不图回报的,可现实生活中种种助人不乐甚至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道德回报又成为社会各界广泛争论的话题。道德回报与经济回报有着本质区别。道德回报不仅有漫长的历史,更有深厚的学理依据.对于当今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