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近日,我静心拜读了美国优秀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获益颇丰。雷夫老师所在的56号教室其实就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时而漏雨的小教室,他一干就是28年,  相似文献   

2.
曾经因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认识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进而阅读到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一直感动于雷夫老师的精神,就把这几本书推荐给一些朋友或同行。有的朋友欣喜地阅读着,也有的人并不感兴趣,强调“我们的国情跟西方不一样,无论他做的多好,我们都学不来”。我们真的不能学习雷夫吗?  相似文献   

3.
研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认识了雷夫这位“全美最优秀教师”。据说有家美国公司用百万年薪聘请雷夫,但他不为所动。雷夫的眼中只有学生,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是他追求的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4.
黄雪英 《福建教育》2014,(1):117-118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要为了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让教室成为每一个孩子自由舒展和健康成长的乐园。”怎样让每个孩子都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呢?《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以下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5.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美国人,教育家,演说家。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之后一直于美国洛杉矶霍巴特丛林小学(美国第二大小学)教学,并在学校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他经常在世界各地从事演讲活动,著有:《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56号教室: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56号教室: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等书,并在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畅销。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  相似文献   

6.
"无论你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孩子的老师,都可以像雷夫一样,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精彩他们的一生。"
  ---题记
  其实在更早之前就听过雷夫,读过雷夫,也知道《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魔力,但也只匆匆瞥过,并未深读。这次在网络上完完整整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陆陆续续的一些阅读让我大为震撼,在第56号教室,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与成熟。这里没有恐惧,只有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这里没有差生,只有在老师点拨与引导下的一群自由飞翔的天使。现在,我不得不折服于雷夫,折服于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这位奇迹的创造者,也许我无法复制他,但是,我能从他成功的经验当中得到点什么收获也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7.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8.
还记得我在读书沙龙为朋友们推荐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时,神采飞扬,激情澎湃。讲到动情处,竟然泪流满面,书友们也被我深深地打动了。  相似文献   

9.
温自力 《教师》2012,(19):97-97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其中关键词“爱学习”和“天使”很明确地指出了培养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许多的场合我们都能听到类似的提法,  相似文献   

10.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从书名看延续了第一本书"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一主题,不过从"让"到"点燃"的改变,又进一步强化了雷夫老师"不强迫学生,只提供建议"的教育准则。这本书采取戏剧式结构,将教孩子"珍视时间""专心致志""远离电视""勇敢选择""追求卓越""懂得感恩""寻求谦逊""不断超越"等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线串珠,成为第56号教室故事的番外篇。我想,该书的写作一定让雷夫过了一把"莎士比亚"瘾。因为从实质内容看,它几乎  相似文献   

11.
<正>暑期里有幸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作者雷夫老师用他卓越的教育才能,为孩子们在贫民窟的教室里营造了一个个快乐的天堂,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也充分向我们解答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中西文化各异,教育形式存在不同,但是我仍然被书中的一个个朴实的事例所感染和激励,被他  相似文献   

12.
陆宾 《广西教育》2013,(36):59-60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时,我幻想着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时,我会对智障孩子充满希望,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之光……爱,能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16年来,她一直怀揣着教育梦,用爱呵护学生成长,放飞学生的梦想。她就是2011年“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叠彩区芦笛小学教师以琴。  相似文献   

13.
雷夫老师常年任教的“第56号教室”,已经成为一个被全美教育界广泛推崇的象征符号。他也因此收获了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等荣誉。雷夫撰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如今,他仍坚守在这间不断创造着奇迹的第56号教室里。  相似文献   

14.
黄万飞 《班主任》2012,(11):9-12
正不同于《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译名宣传按语,以及内文中较为凸显的"成功"一词,阅读雷夫另一部作品《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时,"卓越"(类似的词汇还有"优秀""非凡"等)这个词更加凸显出来,并可能指向另一种"卓越无捷径"的理解。如何更为恰当地理解雷夫有关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如何以此为契机,反思当今中国教育实践中"卓越"和"成功"的观念?这是本文尝试初步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道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读他的书也是在2010年,比知道他名字稍晚些,因为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我选择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一书。雷夫创下辉煌战绩,北京、成都、常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激情演讲,让中国教育者好像看到了民族教育的希望。各类媒体,包括知道他和读过他的书的人,对他献身教育、为孩子快乐成长作出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大加赞赏,溢美之词不胜枚举。我很佩服他,也很感谢他,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教学创意。但我最看重的,是从他的传奇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我们毕竟不是雷夫,也不生活在同一国度。  相似文献   

16.
近日走访学校,上海市建襄小学校长吴德明告诉我,本学期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正组织教师阅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好评如潮的通俗教育学专著,不仅获得《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美国报刊的好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中国媒体也予以极力推荐。美国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不仅对美国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中国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雷夫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他的爱  相似文献   

17.
教室应该是学生行为的镜子、班主任思想的外在呈现。相信很多老师都读过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这间教室位于洛杉矶,班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环境因素决定这些孩子似乎注定平凡,然而这群小学生在全国测试成绩位于前5%的位置,他们品行善良、谦逊有礼,爱好艺术,热衷公益,长大后纷纷就读于顶尖大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因为是雷夫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  相似文献   

18.
教室应该是学生行为的镜子、班主任思想的外在呈现.相信很多老师都读过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这间教室位于洛杉矶,班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环境因素决定这些孩子似乎注定平凡,然而这群小学生在全国测试成绩位于前5%的位置,他们品行善良、谦逊有礼,爱好艺术,热衷公益,长大后纷纷就读于顶尖大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因为是雷夫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认真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名吸引住了。教室,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是怎样的一个教室?这个教室里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教育奇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却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秘密在于什么呢?就在于他“寻找第六阶段”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