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科学课》2007,(2)
研究下列年表中列出的某一项成就,然后写一段对话。对话的两个人分别是创立和研究这种文化的人,他们在讨论这种文化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活动可归纳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对话行为的表现。听、说自不必说,就读、写而言,读实际上就是倾听的过程,倾听文本人物的心情,倾听作者内心的感情,实际上就是读者和文本之间,与作者之间进行的潜在交流,是读者与作者视界的交融汇合。写,即用笔说。作者在写文章时预设了一个隐性读者,写的人心中有一个臆想的听着,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倾诉。"与对话交际密不可分的话语,活生生的话语,就其本性来说是希望被人听到,得到人的回应,对话的本质要求对话的终结。"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对话,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其所追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活动可归纳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对话行为的表现。听、说自不必说,就读、写而言,读实际上就是倾听的过程,倾听文本人物的心情,倾听作者内心的感情,实际上就是读者和文本之间,与作者之间进行的潜在交流,是读者与作者视界的交融汇合。写,即用笔说。作者在写文章时预设了一个隐性读者,写的人心中有一个臆想的听着,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倾诉。"与对话交际密不可分的话语,活生生的话语,就其本性来说是希望被人听到,得到人的回应,对话的本质要求对话的终结。"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对话,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其所追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5.
柳再义 《新读写》2009,(7):38-38
若让我写与父亲的对话,我一定不知如何下笔,因为我们的对话总是围绕一个话题不断重复;若让我写与父亲的距离,我一定想都不想说,我俩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两代人就是绝然的不同。可是,这两位作家的文章,让我回忆起很多我与父亲之间有趣的事情和曾经交流过的令人玩味的话语。温馨的画面一幕幕,父亲陪着我长大,我陪着他变老,我们也许就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吴龙 《教育革新》2009,(11):35-35
对话,就是文章中人物所说的话,它主要指两个人的对答.包括一个人的“独自”和几个人的“会话”。在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里,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有了好的对话。文章不仅会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显得更加真实自然。现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对话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对话艺术的作用及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8.
王德凤 《现代语文》2010,(10):117-118
写作即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然而这种对话活动在现在初中生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这么两种倾向:一部分学生写文章,靠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写的东西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  相似文献   

9.
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生:学过。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生朗读课文)师:朗读得真好。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生:对话。师:对,人物的对话。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  相似文献   

10.
很多同学刚进大学的时候,就像穿了花格子内裤,满脑子都是五颜六色的梦想。可是四年之后,他们就开始如失贞怨妇一般骂骂咧咧,言辞凿凿声称大学欺骗了他。但是亲爱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怎么办呢?答,只怪你自己把自己也给欺骗了。我刚进大学时候的梦想是:加入三个左右的社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做一名合格的记者,还要读完至少五十本名著,写两本长篇小说(一本写大学一本写高中),另外还要成绩优秀争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功成名就的院士,常有人想为他著书立传,对于这种请求,官春云都以“没什么好写的”为由谢绝,可他却总想着“给油菜写本书”“为油菜作首诗”。油菜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门课程、一个研究对象,更是已经融入生命的厚重,正如他自己所说:“以前油菜是油菜,人是人,慢慢地变成了,自己就是油菜,油菜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言语对话规则的构建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有规范的,老师和学生建立师生对话关系也一样有着一定的言语对话规则,把握好一定的言语对话规则,师生之间才能真正达到“对话”交流。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约束,一种规则。它要求对话者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主题的探讨。不遵守对话本身的所具有的这种自我约束的规则就是对对话的一种挑战,对话的进一步推进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确立的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是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我所师从的古典文学专家刘衍文先生写了一本《古典文学鉴赏论》,他用的方法很妙,把古典文学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先提出来,然后让不同的古人发表不同的意见,不管是什么朝代的人,只要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这一问题有所论述,都加以罗列,最后刘先生一个个加以评析,判定优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对刘先生说:“你这是召开了一个千古才鬼的学术研讨会。”——这就是与古人对话,这种读书状态就是“对话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朋友的儿子打电话给他:"爸爸,我在写作文,我是这样想的,前面……中间……结尾……行吗?"我的朋友对他的儿子说:"很好,就是按你想的去写。"可别小看这段短短的对话,这可是一次很严肃的关于怎样写作文的专题研究,研究的结果是,那样想的,就那样写。  相似文献   

16.
还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与他不止一次谈到过死亡,那时我已开始写随笔,就把这种对话记了下来。他渐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我的对话便慢慢少了。之后,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现代人经常提及的词语,"对话"精神也成为现代人交往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俄国批评家巴赫金就认为人的主体建构只能在自我和他人的对话交际中实现,他提出"生活中的一切全是对话"。对话教育,作为"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它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在班级教育管理中,这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学好文字,读好文字,写好文字。如何才能落实这些呢?笔者再次欣赏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发现于老师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诚心诚意地与学生交流写字、理解词语、朗读和阅读思考。这种语言沟通的艺术,正是大师的课堂魅力所在。现从课堂对话的角度,谈谈于老师的语言渗透艺术。一、从实际出发,和学生一起写好字写字教学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是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双基能力培养。于老师字词教学的鲜明特点就是根据学生实际,以学  相似文献   

19.
作文的意立     
如果说一篇作文就是一个人,那么主题思想就是它的灵魂。这个“人”是健康活泼还是神志不清?是乐观向上还是悲天怨人?这就关系到“立意”的问题了。作文的主题思想,就是这里要说的意。立意,自然就是确立主题思想了。这篇作文写的是雪花对话的一个故事,词句并不华丽,结构也很  相似文献   

20.
<正>【感悟生活】师:说到真实不欺,就是做人要真实,不欺骗他人。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自己有记忆开始,尤其是读小学以来,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对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说过谎,或者被他们欺骗过呢?(先回忆,再回答。提示:如做了错事;想找爸妈要钱;上学迟到……)师:说得好!大家能说出这些,表明能够正确地面对过去。那么,对于这些欺骗人或被人欺骗的经历,同学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呢?生:伤害感情,破坏友谊,造成损失……师:对!一言以蔽之,欺骗他人不好——伤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