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伶宫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晚年写的一部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共七十四卷,目录一卷。原名《五代史记》为了与薛居正的《五代史》区分开来,后人则称欧阳修著的《五代史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著的《五代史》为《旧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伶官传》中的头一部分,其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名曰“序”,实际上是一篇政治论文。通过对后唐李庄宗皇帝盛衰的史实,论述国家盛衰成败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阐明了“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总结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观点正确,意义深刻,文笔锐利,情理交融,是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抑扬顿挫得体的好文章,正如明朝  相似文献   

2.
<正>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其参与修撰的就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二部。前一书他只是修撰者之一,而《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则是其独家精心修撰,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的一次全面实践。关于这部书,学界已从修撰义例、与《春秋》,《史通》的关系、同薛居正的《旧五代史》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然对于其中反映的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仍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管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在二十四史中,象唐书一样,五代史也有两部:一部是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等人修撰的,凡一百五十卷,后来称《旧五代史》;另一部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编写的,共七十四卷。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材料芜杂,文体卑弱,“繁猥失实”①。可是由于其修撰者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切近。因而保留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新五代史》的编写者欧阳修为北宋文坛巨擘,他的文章远在薛居正等人之上,再加上他看到了  相似文献   

4.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忱。王鸣盛探讨历代史家思想之旨趣,以及对历史著述者主体意识的着力开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古代史籍的一种重要体例,它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述史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从唐代开始,纪传体史书多数由封建朝廷组织撰写。各时代编辑的纪传体史书颇多,其中常用的有二十六部,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上述纪传体史书历来称之为“正史”(《清史稿》除外),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即指这一系统。其中《史记》是通史,《汉书》开始为断代史。纪传体的体例,《史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汉书》改书为志,改世家为列传,成纪、传、表、志四部分;尔后的断代史(或是几个皇朝的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书,也是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关于《史记》的思想意义,人们谈得不少了,本文想着重从它的艺术上大致地作一个勾勒,看一看《史记》的审美价值主要在哪里,作者的审美观是怎样的,以及作者的审美观与汉代的美学思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一部鸿篇历史巨著,历史是文化的载体,伦理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因而抒写三千年中国历史的《史记》无疑有着明显的伦理文化特征。《史记》伦理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本文从《史记》所记叙的有关一些思想家的列传或者《史记》中所展开的政治家、文学家的对话或他们思想的阐释中,来寻求《史记》伦理文化的人文精神,即伦理文化的理想性建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清代所说的二十四史中,最后九部正史记述了从唐朝到明朝这一时期的历史。唐朝有两部正史,即州日唐书》和《新唐书》。接下来的五代,也有两部正史,即《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其余的宋、辽、金、元、明五个朝代,各有一部正史。这九部正史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历史系列,它们代表了公元618年—1644年之间各王朝历史的官方记录。这些王朝在618至1644年之间的某个时期,曾统治着整个中国,或统治过中国相当大的一部分。要研究这些正史的编修原则和方法,则有必要对中国官方修史工作的组织作一些阐述.这么部正史有一些共同的特…  相似文献   

9.
库莫奚是北魏时期始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北方诸族之一,从《魏书》到《新五代史》的历代大多史书,对库莫奚都有详略不等的记载。《魏书》、《周书》、《隋书》、《旧唐书》和《新五代史》中的库莫奚传,是建构库莫奚基本历史框架的基础材料,而《北史》等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库莫奚传,或可作有益的补充,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契丹汗位的承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史多称辽太祖建国前,契丹可汗是由“八部大人”“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主张这个说法的,有《旧五代史》、《辽史》、苏逢吉《汉高祖实录》、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例如: 《旧五代史》卷137:“先是,契丹之先,大贺氏……分为八部,每部皆号大人,内推一人为主,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及安巴坚 (阿保机)为主,……不受诸族之代,遂自称国主。”《辽史》卷63:“八部大人法常三岁代,迭刺部耶律阿保机建鼓旗,自为一部,不肯受代,自号为王……。”这些记载,颇为现代学者所采信。如马家升《辽史证误三种》以为:新旧五代史关于八部相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传记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学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2.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文章叙事不蔓不枝、简洁明了,议论简明扼要、发人深思,深得《史记》精髓。明代的茅坤  相似文献   

13.
将《新五代史》置于卷帙浩繁,风格卓异的中国历史著述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和观照,凸现了欧阳修历史写作所体现出的既有春秋笔法,史记风范的精髓,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自为一家的新范式,以及他所秉持的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的批判精神,对历史人物的源自儒家传统的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一部融汇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史学著作。以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为例讨论《史记》在融汇史学和文学价值上的努力:一是材料选择具有合理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具有高度统一性;三是文字描写既有生动性又有求实性。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观赏性使得《史记》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娟 《现代语文》2006,(10):126-127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带有生活气息和独创性的文学著作。它首先是对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两千年的中国历史的忠实纪录,又以文学性的生动语言记录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这样详尽而生动的纪录,不仅留给我们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成语,丰富了汉语的内容。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可以初步把握《史记》成语的产生和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寿涌 《中文自修》2004,(6):44-45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选自史书的人物传记。如《鸿门宴》节选自《史记》的《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节选自《史记》的同名之作,《张衡传》选自《后汉书》,《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这些人物传记均属于正史中的纪传体篇章,即人们所称之为二十四史的纪传体篇章。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擅长古文,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苏轼誉为“今之韩愈”(《六一居士集叙》)。他也酷爱史学,所著《集古录》一千卷是中国第一部金石学巨著;任史馆修撰时与宋祁等一道修《新唐书》,纪、志、表三部分皆为他所撰。在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他被贬为地方官,又著《五代史记》,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十三年中的史事。为区别于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旧五代史》),亦称《五代  相似文献   

19.
正《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在史学界的地位极其重要。今天,我们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部著作。一、一部作者用生命谱写的不朽史作《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作"史记"开始于东汉桓帝之时。其实,"史记"在该书的正文中出现过多次。如《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史记"就是对历史的记载。用"史记"称谓这部著作是很贴切的。《史记》共130篇,每篇一卷,也就是130卷。《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从《太  相似文献   

20.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所撰《新五代史》在文笔方面优于《旧五代史》。他撰写《新五代史》往往借历史事件的叙写,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其撰写方法常常是在纪传前后加序作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伶官传序》就是写在《伶官传》前面的序,独立成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及其宠信伶官的历史事实: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得宠于庄宗。庄宗常跟他们“戏于庭”;他们也常常干预朝政;有的伶人得官后,非常跋(?),造成大臣们跟庄宗离心离德。后来皇甫晖、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又背叛了他,庄宗死于伶人郭门高之手。序文就后唐庄宗兴国亡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