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意"与"境"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做过论述,今人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被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发端,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代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人的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诗歌审美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本文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境界说”。“境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境界或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境界最基本的理解和规定。这正是王国维“境界说”的出发点。王国维认为,严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领域大放异彩,意境说更是影响深远.然意境之说由来已久,前人早有论及.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诗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境界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二元论倾向 ,以西方近代先验美学为思想基础 ,结合中国古代诗学传统 ,是融合中西两大美学源流的产物 ,在这种融合中同时包含着两者之间的深刻差异。王国维的成功在于寻找到了这两种思潮的内在契合点 ,由此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古代诗学领域 ,从而带来了中国古典诗学思想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诗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提出了质疑,并探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以及我国古典诗歌中常人境界与诗人境界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介的语言的强调。  相似文献   

7.
散文,有意境的散文,应当是指狭义的文学散文。王国维说过:“文学之工与不工,视其境界之有无深浅而已。”近代学者林纾也倡导过;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做为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柱之一——诗歌意境,早已渗透到文学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美学概念。在中国新诗的评论中,古代文论的许多概念,如"风骨""气韵""辞采"都已被旁置,唯有"意境"与"意象"还常常提起,"意象"说仍然是今天评价诗歌的美学范畴,亦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新诗的纽带。本文主要从诗歌意象的角度探讨新诗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微妙联系,并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9.
罗钢教授的"《人间词话》学案研究"对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中国古代意境说"提出质疑,认为王国维"境界"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横向移植,与中国古代美学无涉。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同时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逻辑缺陷。"《人间词话》学案研究"带给我们的困惑根源在于中国学者面临"失语"的文化困局,仍旧遵循着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模式下以经验型的方式阐述特定概念的思维,遮蔽了《人间词话》作为新旧交汇之际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意境论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世界美学思想的卓越贡献。“诗贵意境”,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人奉为圭(?)的重要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否定意境论,就是否定整个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诗歌理论。近年来一些热衷于“用外来的美学原则改造我们新诗”的“理论家”们,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特别是意境论横加指斥和反对,斥之为“保守”、“僵化”,很明显,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而与此相反,一些读诗不多、对诗歌理论懂得太少的人们则认为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审美,离不开意境的审美。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但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性,使得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其“片言只语”之外,留下太多的“空白”让我们去体味、想象。诗歌文字越是精练,其承载的内蕴和意境便显得越发深厚幽远。  相似文献   

12.
"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成为评价诗歌品格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这些年来,研究"滋味说"的文章有很多,但是,研究学者大多将其作为古代的文学评论论著来研究,将其与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相结合起来研究的还比较少。因此,文章将尝试从"滋味说"视角下看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并对当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出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王子怡  金韵洁 《海外英语》2023,(16):203-205+208
该文从意象、物我观两个美学角度,通过分析美国“深层意象”派代表诗人詹姆斯·赖特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道家思想对于詹姆斯·赖特诗风造成的衍化与变异,以期为西方技巧与东方意境的巧妙结合提供新思路,引发读者思考西方诗歌中蕴含的中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玄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最早可上溯至老庄哲学。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嵇康等人的诗文创作典型地表现出玄远意境的美学理想和人格理想;《世说新语》集中体现了士人对玄远境界的一致追求;陶渊明的诗歌则代表了玄远意境的最高峰,并深刻影响着中晚唐时期诗人的审美理想和诗歌创作风貌。从老庄哲学的核心命题出发,通过对"玄远"内涵演变过程的梳理,能够探究"玄远"范畴对古代文人的审美意义和人生意义,及其在古典美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古代诗歌处处蕴涵着意境美,常令人沉吟玩味,难以忘怀。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的古典诗歌、书画、音乐等都十分重视意境,是艺术中一种"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情景交融的境界,也是启迪学生美感、帮助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好教材。因此,笔者的古诗新教法就由  相似文献   

17.
感悟意境     
钱凌梓 《广东教育》2006,(11):53-53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  相似文献   

18.
意境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能不说到意境,营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说到意境就不能不谈到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构成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意象和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决不能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格律诗,因其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在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形式是我们必须赏析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详细解析古典诗歌的形式,从形式入手来体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一、立足古典诗歌的"节奏",运用"文本细读法"韵律和节奏为中国古典诗歌所独有。"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音乐美。正是古典诗歌借鉴了音乐的形式,从而呈现  相似文献   

20.
近代学者王国维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与文学思想来剖析中国古典丈论,从而使中国文论步上了现代丈论的发展之路。本文旨在从其《红楼梦评论》中关于叔本华悲剧理论的运用与(认间词话》中对中国古代“意境说”的改造与具体内涵的阐释来简要论述他的丈艺美学观,作为认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