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对实践经验谈■徐玉英校对工作越来越受到出版业和全社会的重视。校对工作的文字性、技术性和学识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我国出版业的校对专家和有识之士正在进行校对史、校对员修养、校对管理、校对方法、校对规律等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工作。在这里我从多年校对实践...  相似文献   

2.
由山西日报承办的全国第三届新闻校对研讨会,1995年6月6日至13日在太原举行。除台湾省外,全国30家省、市、自治区党报和部分中央及地、市报社,共85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如何进一步发挥新闻校对的作用,提高党报威信;新闻校对如何适应激光照排技术的发展,增强校对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校对质量;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加强新闻校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全国新闻校对研讨会在山西圆满结束了,这是新闻校对行业空前的一次盛会。它的召开,对新闻校对工作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报纸,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而且是社会文化的传播阵地。新闻校对工作则是保证报纸准确、及时传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报纸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一张报纸,没有记者编辑不行,没有新闻校对工作者同样不行。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校对工作是出版物编校质量把关的最终环节,校对质量关系到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在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对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探讨。一、思想上高度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质量是出版社生存的基础。我们常说要提高出版物的编  相似文献   

5.
校对理论研究七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奇 《出版科学》2002,1(Z1):40-45,39
校对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体系入手,而是以校对功能为切入点,进而研究校对主体价值、校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校对学理论框架.在出版业进入电与磁时代的新形势下,校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惟其如此,方能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6.
校对理论研究七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 《出版科学》2002,(3):40-45,39
校对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体系入手,而是以校对功能为切入点,进而研究校对主体价值、校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校对学理论框架。在出版业进入电与磁时代的新形势下,校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惟其如此,方能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7.
肖洒 《新闻前哨》2005,(1):34-35
毋庸置疑,校对,在出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份出版物品质的高下优劣。 就报纸校对而言,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无原稿校对"时代早已开始,"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文字差错、语句差错、逻辑差错、人名地名差错、知识性差  相似文献   

8.
谈校对的质量保障体系及交互式校对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校对工作在校对对象、校对方法、校对体制、校对管理以及校对人员队伍等方面都有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令人鼓舞的,有些方面甚至向人们预示了技术进步将带来出版业的变革.当然,也有的变化不能被认为是积极的,甚至干脆就是挑战.例如,部分出版物的质量出现滑坡,文字错误、知识错误和导向性错误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脑的应用日益普及,激光照排取代原先的铅字排版,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电脑上“写作”,编辑运用电脑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由于“黑马文字校对、”“工智校对通”等校对软件的出现,不仅使校对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校对周期得以缩短,而且使校对质量有所提高。因此,校对软件的出现,对校对人员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0.
今天,出版业的实践和需要,不同程度地展示了现代校对的五个主要功能。它们是两个可称之为原生功能的校异同和校是非,三个可称之为派生或次生功能的校对监检、校对学习和校对审美。 一提起现代校对的功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如下说法:“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校对是编辑的助手。”“校对是枯燥、单调而又被动的苦事。”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根据,但也都失之片面,是“一点论”,而不是“两点论”。用这样的“一点论”来考察现代校对功能,就会看不到发现和消灭原稿错  相似文献   

11.
校对是图书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早巳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但是,随着出版业的转型和图书生产环节的变化,对校对作用的认识出现分歧、校对工作出现弱化的潜流,致使图书留错率上升、图书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校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版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校对,作为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念、功能、体制、校对方法等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校对该做什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书稿磁盘化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就笔所在的出版社而言,2000年校对作的带盘书稿是1999年的2倍。由于磁盘原稿增加,传统的校对工作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要求;校对客体的改变,向校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校对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郑斐 《报刊之友》2008,(11):62-64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15.
编排电脑化与校对的新定位阮光页电脑在出版业中正在逐步扩大其应用的领域:一是排版电脑化,二是编辑电脑化,三是校对电脑化。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出版社已逐步从接受作者的手写书稿转向接受作者的电脑软盘稿。这样一来,编辑的审稿改稿编稿,也相应地从稿纸上转到电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新闻校对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分支——网络校对,它是以采编局域网为操作平台的校对工作方式。这种校对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校对,它没有以往的参照物——原稿,所以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校对人员有权修改吗?修改权限有多大?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校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拟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闻采编系统已经被各家纸质媒体广泛应用,电子原稿取代纸质原稿,这使校对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成为过去时,即那种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的"校异同"模式转化为"校是非"为主的模式。由于校对客体、方式及功能的转换,新闻校对工作也呈现出再定位的趋势——向编辑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校对过程中要做到耐心、细心和用心,耐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前提;细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基础;有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许多报社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采编人员在网上写稿、发稿、签收稿件、编辑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告别了纸质稿件的繁琐,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采编网络化后校对工作的参照物(纸质原稿)已不复存在,这对传统校对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校对工作的内涵、操作方式和程序已发生了变化,校对该如何适应这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