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是第一个建成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家,因此也就成为了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本土化的试点。实践表明,苏联在应用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方面是成功的,但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是失败的。无论是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还是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法治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即使在今天,对于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中国来说,其经验教训仍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的理论(以下简称“一国胜利”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它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理论基础,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的科学预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是科学真理,因为它是列宁深刻研究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列宁深刻总结国际无产阶级和俄国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所谓“列宁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问题上列宁所创立的一套理论与作法,它是十月革命后列宁时期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代名词。十月革命后,苏低所面临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蓝图大相径庭。社会主义到底如何搞?列宁以无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的胆魄,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在苏低的现实社会中第一次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模式──列宁模式。今天重温列宁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马克思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资本主义只有中等发展的俄国,领导和组织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开始变为现实。十月革命以后,他又领导苏联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和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例的情况下,在国内外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和付诸实践的方针政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目前,我国人民正在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文化落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在列宁生命的最后时期,文化成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将要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苏联特殊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纯粹的文化方面,也包括物质和政治方面。列宁把文化革命定位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赋予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型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中,在总结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后,其根本任务是领导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列宁还系统地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各项措施。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思想不仅对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于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以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苏联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包括失败的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是列宁的忠实战友和夫人。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为创立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是俄国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是苏联著名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家和组织者,是苏维埃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克鲁普斯卡娅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受到苏联教育界的高度评价,她是苏联教育科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获得者,是苏联教育科学院的荣誉院士,并荣获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克鲁普斯卡娅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就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起来的新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列宁的思路”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之一。1921年的苏联与1978年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有相似的历史、相似的国情、相同的社会制度、共同的任务、相似的教训,因此,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特别是“新经济政策”思想就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思想来源,邓小平理论则是对“列宁的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上,斯大林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伟大人物。这与其说是他的不幸,莫如说是他的光荣。 自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迄今40多年间,对于斯大林及其哲学思想,无论从他所属的阵营内部,还是从其外部,均提出了毁誉不一的定评。个中缘由也非常清楚: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步入了以斯大林命名的新时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第二大强国的苏联任职时间最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后国际共产主…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顶上的苏联国旗悄然降下,换上了俄罗斯三色旗。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这样宣告了终结。苏联解体来势迅猛,世界震惊!一个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毁于一旦?苏联剧变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国际根源。其中,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民族矛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只有认识引起苏联解体的民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苏联解体极其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史上,列宁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对社会主义新人培育问题展开深入探索的理论家.虽然他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概念,但他将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想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相结合就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主题从实践起点、路径依托、行动支点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探索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3.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方面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在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变中,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蜕变与瓦解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历史教训昭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积极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看待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的是列宁主义,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高举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丢弃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
苏联国内战争(1918—1920)结束之后,以列宁为首的联共(布)党及时地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当时极端困难和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其中的对外经济政策,就是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巧妙结合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而现实世界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经过实践后调整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俄国实际的新社会主义观;斯大林回到了“马恩“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观上,经过实践后形成苏联模式,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导致社会主义观在理论上的混乱,实践中的变形:戈尔巴乔夫顺袭苏联模式,经过实践碰壁后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不能抛弃,抛弃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但马克思主义是方向,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才会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18.
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创新,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合理成分.而在近几年经济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却出现了一种忽视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倾向,对列宁的经济思想的研究尤其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与苏联解体后西方掀起的否定列宁主义的思潮有关.历史地看,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认真研究列宁的经济理论,对于弄清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脉相承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思路”这个提法是1985年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提出的。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所讲的“列宁的思路”是指列宁关于不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史学界称谓“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到1931年苏联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它是针对1918年到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提出的。它为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起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