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形成的说唱艺术占据我国现存说唱艺术的很大比例.该时期的说唱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对清明时期的弹词、鼓词和牌子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简单提及了在该时期的一些其他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将赫哲族"伊玛堪"与达斡尔族"乌钦"两种说唱艺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这两种说唱艺术的差异性,进而总结出二者相互渗透交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多喜爱唱歌,可由此导入本课。板书课题并略作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明湖居听书》。文中所描写的“梨花大鼓书”,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说唱艺术。 二、教学目标   说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抽象无形,转瞬即逝,极难描摹。刘鹗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却能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需要极高的文字功力和音乐修养,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和情感。而阅读、学习《明湖居听书》,要将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再还原成“听觉艺术”,同样需要丰富的情感和想像。语文课,语言的魅力和意趣就在于阅读…  相似文献   

4.
说唱艺术近千百年来长期活跃在乡村田野和地摊茶社,是地道的民族民间文化.张家口地区的民间说唱在我国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对这种产于、传于民间的说唱从分类、表演形式、语言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艺术探析,并提出了要对张家口民间说唱艺术进行"原生态"保护、艺术创新、培育接班人、建立资料库和树立品牌意识的保护对策,以期为今后研究民...  相似文献   

5.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它不但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典范,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传播高度发展的时代,应积极支持、促进蒙古族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西南地区最具代表的说唱艺术之一,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该曲种唱腔优美,曲目丰富,曲牌众多,音乐性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本文通过对四川清音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梳理,旨在对该说唱曲种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人台是生长于黄土高原的一枝艺术奇葩,是集歌舞、说唱,融扮戏、演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文章立足于文献资料,从梳理二人台的渊源流变切入,对其表演特点、音乐特色等进行初步剖析,提出一些艺术革新的看法,进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较为科学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8.
秧歌,这门通俗易懂、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庄村的秧歌具有典型的黄河流域民间秧歌艺术特征,2011年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中庄秧歌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其在晋东南地区表演性秧歌的典型性、代表性给予充分剖析,从而对其加以保护并拓展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这一经典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延续,促进本土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河南大调曲子是一种现存于豫西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且在当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依然活跃于百姓中间,深受人们喜爱。这种曲艺形式题材众多、曲牌丰富、曲式结构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行腔特点和表演形式。结合笔者对大调曲子的学习、实践与调研,就其艺术特点做一分析阐释,以展现这一古老曲艺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它、关心它,促进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但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播技术的飞跃、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对说唱艺术产生了强劲的冲击,说唱艺术原真性因素的传承问题,时代引发的说唱艺术变异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何保证说唱艺术原真因素与艺术变异的统一成为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文化主管部门与相关从业者、学者协调,形成多维调适机制,既保证说唱艺术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不消减,又不断与时俱进,以更好地继承、发展传统说唱艺术。笔者主要以黄梅戏、沂蒙说唱、相声及东北大鼓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八音坐唱"因用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其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经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儿童的启蒙知音,具有游戏性、生活性及文化性的特征。通过对黔西南州"八音坐唱"的探究,旨在挖掘其对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价值,并期能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杨秀 《考试周刊》2008,(20):223-224
千百年来,大理地区曾流传一种民间说唱音乐"吉利",随着现代建筑的普及,这种民间文化逐渐走向消亡,被其它的文化形式所取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吉利"是木匠师傅盖房子在上梁时对主人家所说唱的"封赠话",因为大都是些赞美祝福的言辞,含有发家致富、大吉大利的意思,人们习惯上就把说唱"封赠话"叫做说唱"吉利"了."吉利"成了木匠展示口才的窗口,令许多人羡慕赞叹不已,成了田问地头人们闲聊与趣谈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慢慢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传播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非常大作用。陕北说书艺术是我国的一项民间说唱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入侵,陕北说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陕北说书艺术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促进陕北说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其典型特点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说与唱、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是千百余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创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说唱音乐重点发展时代模糊不清的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引起缺陷,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说唱音乐由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说唱音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萌芽到真正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况所作的《成相》篇,但说唱音乐的真正形…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音乐教学多元化、流行化的趋势下,中国说唱音乐渐渐地缺失了原有的地位。为了保护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近些年说唱音乐在音乐课中再次被重视,广大音乐教师应结合说唱历史、欣赏说唱与节奏训练融合彼此特点,使说唱教学渐渐地为学生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曲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唱、念、做、打为主的综合表演,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三个: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而戏曲的“叙事性”则是在戏曲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衍生出来的。尽管中国戏曲...  相似文献   

17.
周星 《考试周刊》2009,(30):53-53
本文分析了二者艺术特征,概述了为什么认为《孔雀》说唱艺术特征更为明显,认为《孔雀》的艺术特点决定其比《成相篇》更接近说唱艺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考,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  相似文献   

19.
宜春评话,是深受宜春人民所喜爱的一个传统曲种.评话是只讲不唱的,宜春评话却说唱兼有、偏重于唱,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宜春评话"的历史渊源及其当代发展做了一个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劝善”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其主要目的是劝人积德行善、与人为善,河东民间现今有大量的劝善遗存。它内容丰富,曲调婉转流畅,词句通俗易懂,在当地农村深受群众喜爱。“劝善”的形式和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