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应做到:“适时”、“适度”、“人情”、“人理”。一、适时 适时是指教师要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这一点对后进生特别重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及时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进化的催化剂。在这一点上,我有深刻的体会。记得有一次,我班转进了一个插班生。听家长介绍,这个学生原来的成绩很差,也很调皮。  相似文献   

2.
困惑一形式化的教学行为。如“合作学习”,只看到学生的分组交流和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等形式,而看不到合作的必要,看不到合作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合作学习”经常是草草收场;教师动不动就“你真棒”、“你非常优秀”,表扬千篇一律,肤浅而毫无针对性的表扬,使学生渐渐变得默然和无动于衷,使表扬丧失了本身的意义。困惑二追求结论的教学效果。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的教学和外在评价,提前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结论,甚至是每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尽各种方法将学生拉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上来…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一次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后。说到:“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其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建议教师在课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确,少批评、打击。这位特级教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不少同仁认为.课堂上对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表扬.“高帽子”漫天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有表扬和鼓励就行,适当的批评也很重要.要让学生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4.
《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学完以后,一个学生提出:海尔蒙在实验中有一个疏忽:他在实验中只比较了植物和土壤前后重量的变化,而忽略了对水的研究。 对此,我没有简单地回答,而是表扬这个学生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本中“海尔蒙的研究”这一节,思考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班务工作.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经常表扬学生。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我表扬。完成了作业我表扬,搞了卫生我表扬,为班级拿了盆花.奉献了一个工具.我表扬。不仅我这样做,我发现很多老师的表扬更具有夸张性.听课时有些老师的表扬让人起鸡皮疙瘩。  相似文献   

6.
拿起表扬的武器,这恐怕早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扎下了根。我相信我亲爱的同仁们肯定也早已体会到了“表扬”在教育中的力量。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习惯用一些表扬的术语,如“好极了、你真棒”等,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被表扬,并且因此增加了前进动力和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7.
大学时,我读过盖杰和伯令纳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书中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有时,老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我经常提醒自己要牢记这些话。于是,许多学生在我的表扬鼓励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为此沾沾自喜,并自以为是一位深谙教学规律的老师。然而,不曾想,正是我曾为此而“沾沾自喜”的表扬,却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深深自责。那天,我像平常一样一大早…  相似文献   

8.
童瑞祥 《学子》2012,(12):86-86
一、应用题教学"实际化"的思考1.在课本的基础上,引发实际问题。课本总是枯燥无味的,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问题,如果总是讲一些无聊的东西就会让学生产生排斥感,他们自己都不想学好,我们又怎么教好呢?所以我建议在上课之前要有一个开场白,问问他们在家里都干了些什么,并做一些表扬,然后在接下来正式上课时适当引出这些事例,我想当事人...  相似文献   

9.
廉价的表扬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一名女生学生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并奖励一颗标有“智慧星”的小五角星贴在了眉心处。此时的她激动不已,脸红扑扑的,整堂课左顾右盼,不时地摆弄那颗五角星,后面的课她根本就没有听。课后我问那个女孩“:为什么东张西望?”她说“:我在看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能不能超过我。”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她说“:我只记住了老师问我的问题。”思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语言鼓励、物质激励不失为有效的策略。表扬学生没有错,但对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竟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许一声。”表扬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表扬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孩子未来的指路明灯。表扬,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表扬.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个性。作为教师,切莫吝啬表扬。新学期我接手了一个新班。这个班和原来的班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率先规范自己的言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善于适时适度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激励的策略,感化教育和扶持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相似文献   

12.
表扬如同阳光.没有它学生就难以发育成长.它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教师要对学生有真诚的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努力使自己保持耐心.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相信经过教师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目前.在参加我校的“激励——发展”教改活动中.我想谈谈把激励教育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暑期我看了《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一套套精典的理论,使我感触良多.其中妁聊聊“懒”课堂》这篇文章更是印象深刻.讲的是李成良校长上课从不带课本,也没有书面作业,但学生们成绩却特别好,于是他笑称自己是“懒”教师、“懒”校长.从他的事例和文章中,  相似文献   

14.
“我”和“自己”都是代词,一般是称代自己。可是在一些时候,“自己”并不等于“我”。主要区别有以下两方面: 一、“自己”多复指前面已出现的人或物。如: 1.瓶子不会自己倒下来,准是有人碰了它。 2.责任由他自己承担。 二、“自己”可以泛指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如: 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而后面要用一人称“我”时,必须写“我”,不能用“自己”代替,否则就会指代不明确。如: 1.今天上课时,老师表扬了自己。 2.他帮了自己那么多忙,连水也没喝一口。 这两句中,“…  相似文献   

15.
刘祥福 《湖南教育》2002,(13):20-20
最近,我对本校1535名初中学生中的259位“学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学习动机不明的有47人;学习无兴趣的有84人;与教师无感情的有38人;作风懒散,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有20人;其他的有12人。分别占全校被调查人数的18.1%、32%、15%、8%和4.6%。由此可见,目前初中学校的绝大部分“学困生”,不是智力型“学困生”,而是非智力型“学困生”。因此,发展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帮助学生脱困的紧迫任务,更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讲究批评和表扬的艺术,维系学生的平衡心态。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16.
做为班主任,我谨记一条原则,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每一个学生,表扬每一点滴的成绩。十几年来,我品尝了表扬结出的甜果,也让我的工作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一、初次相见,对学生进行整体表扬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接触新的学生,我常会根据孩子们的体态特征,抓住优点,亲切地称呼他们;有时也会笼统地称女孩儿为"美女",称男孩儿为"帅哥"。其实,平常人很多,但由于人都有喜欢听表扬的心理,对你的表扬会心生感  相似文献   

17.
周慧珍 《山东教育》2014,(Z6):96-97
1.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学中,我总是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引发思索。例如:我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学生对器材和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学生发现,有些已经开封的氢氧化钠瓶外“长”出了白色的固体,而未开封的氢氧化钠瓶外却没有。这是什么物质呢?我对这位同学提出了表扬,然后又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大胆猜测,制定方案分小组讨论交流,并从中筛选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我上了一节自以为很成功的课,心里颇为得意。下课后,我来到学生中间,想听听他们的赞扬。“老师,洞庭湖涨水了,我们可以去看吗?”“老师,我的脚疼,不去做课间操好吗?”“老师,昨天有一个同学没值日!”没有一个学生谈及刚上过的这节课,我心里禁不住有些失望,学生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事后想起来,又觉得有些好笑,站了十多年讲台,也得过不少的荣誉,竟还有这样的虚荣心。转念之间,我忽然想到,学生是否也有这样的失望呢?当学生取得了成绩,有了一些进步时,我是否都意识到并及时给予表扬了呢?我摇了摇头,自己好像很少表扬学生,总是恨铁不成钢,希…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一直信奉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曾一直认为学生需要老师的赞美.如鱼儿需要水.哪怕那些赞美是老生常谈.自认为教师的表扬越多,学生就越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表扬成了我最热衷的调空课堂、管理班级的“法宝”。可是不久前的那件事.让我感到很震撼,使我对平日惯用的赏识教育进行了更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某老师把自己班上表现好的学生定为“好孩子”,进行表扬;又把表现不够好的孩子定为“坏孩子”,以示批评教育。而其余的大多数孩子便成了“不好不坏的孩子”。于是有人遇到这些孩子中的一个,信口夸他是个“好孩子”,那孩子立刻纠正说:“我不是好孩子”,“但也不是坏孩子”,“我是不好不坏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